APP下载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培养探索

2019-08-01王治学

职业·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反馈机制师资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

王治学

摘 要:本文根据当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师队伍培养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针对教师思想的转变、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立、专业教师考核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也论述了如何通过学生座谈会的常态化、学生对教师的反选模式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反馈机制,最后运用相应的奖惩手段完善了保障机制,希望以此提高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培养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根本上推动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 职业教育 师资培养 反馈机制

近年来,我国向着世界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大踏步迈进,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到来,需要越来越多从事工控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高职院校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培养具有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科背景,能在现代制造业等领域从事控制系统实施、设计、安装、调试等人才。但是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得知,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思想观念落后,无法真正地认识到教师队伍对专业教学质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有的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导致实践教学能力不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只有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学生和知识技能之间的桥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名好教师有利于传授课程,相反一名不合格的教师轻者毁掉一门课,重则毁掉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想要有长足的发展,师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想要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成一流专业,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

1.转变教师的思想

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普遍在其学生时代都是班级的佼佼者,大多数教师都来自一本院校,高考成绩在600分左右,鲜有毕业于职业院校的。然而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考成绩大都较低,基本在300分左右,更有甚者沒有经历过高考,是从中专直接上大专的。不同的经历和环境会导致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双方都不能完全理解对方的状态。学生觉得教师不接地气,教师抱怨学生理解能力差,太难教,这是矛盾的根源。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并接受现实:高职院校学生存在基础较差,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水平,一方面可以降低理论难度、放慢讲课速度等,另一方面多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理论的学习可以做适当的删减。

2.培养教师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不像本科教育那样重视理论,而是直接面向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采取够用就行的原则。但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从生产一线来的技能专家和技术能手太少,大多数都直接来自本科院校,理论知识明显强于动手能力,对于实际的生产过程基本不了解。这种情况如果不改进,是教不出懂得生产过程的学生的。尤其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师,面对将要从事电类相关工作的学生,更要加强实践能力的水平,否则学生可能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由于动手能力的不达标而产生人身危险甚至安全事故。

作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师,每个人都要进入企业的生产一线去培训,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与一线工人、技术能手共同完成工作,增加实际经验,提高实践能力。这也有利于在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实现毕业生和工作岗位的零对接。在教师下厂培训之前,要制订培训计划,要明确培训的目的是什么,自己要学到哪些方面的技术和技能,要针对哪些课程进行研究,要帮助企业完成哪些工作等。实习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计划和企业的要求进行,要高度重视,不可出现出工不出力、走过场的现象。

3.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工作,把企业的技能专家和技术能手请进学校的课堂亲身讲授实际的场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但是毕竟企业的专家能手只是一时的兼职,不是长久之计,更重要的是培养高职院校自己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为教师是培养高素质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关键,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否拥有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专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教师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电工、可编程设计师、调试工等),至少要达到二级技师的水平,最终目标是所有教师都考取一级高级技师证。这样一方面符合“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综合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和提高。

一专业的教学团队是由一名专业带头人、2~3名骨干教师和若干名普通教师组成。专业带头人是这支教学团队整个生命周期的负责人。本专业所有教师要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和谐地向前进,首先需要明确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权利没有义务,就会失去存在价值;只有义务没有权利,慢慢地工作积极性就没有了,也就没有人干活了。

专业带头人要对整个专业负责,带领教师制定或修订所负责专业每年度的人才培养方案,适时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听取委员意见;负责本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审核工作;负责本专业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方案的审核工作。学校的各级领导要给予其支持,在专业团队中树立专业带头人的核心地位和威信,这样才能保证各项任务的安排和实施等。骨干教师要协助专业带头人,参与制定或修订所负责专业每年度的人才培养方案;承担本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负责本专业课程教学方案的制订工作等。

4.严格专业教师考核标准

第一,教师职业素养标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教风端正,立德树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凡师德师风不合格者在考核中一票否决。

第二,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师至少要掌握一种核心控制技术以及其他专业技术,主要掌握的专业能力应当包括: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评价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能力、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能力、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能力、电气工程制图设计阅读能力、伺服变频驱动系统设计调试能力、自动化系统综合能力。以PLC技术为例,要求掌握PLC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基本指令,了解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一般应用,具有根据工业现场项目的控制要求正确选用PLC的一般能力;学会运用PLC实现简单工业控制。

第三,教师创新能力标准。在教学中能积极拓展知识和能力,鼓励教师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教育技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做出创新。对满足上述情况者,年度评优及职称评定给予优先考虑。

除此之外,作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师,还要具备竞赛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等。

二、建立反馈机制

建立反馈机制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让教师从另一个方面客观地查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是师资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应当允许他们对所学课程、任课教师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专业领导和相关教师都要认真对待学生的反馈。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从业者的宗旨,如果教育都不能让受教育的主体学生满意,那么就不用谈让“人民满意”了。

1.学生座谈会的常态化

在修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时,一般是教师认为哪些课有用、哪些课学生爱学、哪些课学生能听懂等,从而决定课程的去留或修改。很少有人会想:学生作为主体会觉得哪些课有用、哪些课爱学、哪些课能听懂。要把学生座谈会变成常态化,任课教师和相关领导再忙再累也要每学期抽出时间,由专业带头人带领骨干教师和其他教师一起与本专业的学生对课程进行交流。一方面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减小隔阂,便于工作的顺利展开和进行;另一方面,接收学生反馈的信息,有利于把控教学方向。

教师在专业座谈会上,态度一定要端正,明白座谈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眼界和理解的水平有限,可能会反映一些不太恰当的问题。作为教师,要就这些问题现场向学生解释,消除他们的疑惑。除此之外,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应该慎重对待。比如,所有学生都对某一门课程持否定态度,觉得没用或者听不懂。专业教师就要对这门课程来认真思考原因何在,接下来就是决定是否降低难度、是否改变授课方式等。凡是关于教学的问题,都可以探讨。问问学生想要学点什么专业知识,想要的教室环境和实验室环境是什么,想要哪位教师上课等,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这些都做好了,才能实现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让“人民满意”。

2.学生对教师的反选模式

学生对教师的反选模式应当加入教学之中。传统的排课都是相关领导来安排谁上哪个班的哪门课。现在变成:把下学期将要上的专业课程表和任课教师表发给学生,让学生选择,因为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一学期20周左右,每周4~8学时,作为同事或领导不可能对每位教师上课一分钟不差地从头听到尾,而学生是可以的,他们是亲身经历者,所以学生最有发言权,他们知道每位教师的能力如何、态度如何、师德如何,他们有权利选择他们喜欢的教师。比如,下学期有《变频器技术》这门课,相关领导可以拟定2~3名教师作为备选人,学生可以在其中选择,也可以有其他人选,相关领导要及时与学生沟通。这是对选上教师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没选择上教师的一种鞭策,及时反思找出问题并改进,向受欢迎的教师学习,迎头赶上,从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有益于整个专业的发展。

三、完善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为了让师生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不被其他事所干扰。夏天没空调、冬天没暖气的环境能否让师生们满意,教室和实训室的环境能否让学生们满意,办公条件能否让教师们满意,这都是要深入思考和认真解决的问题。

教学团队取得的成绩和良好的后勤保障是分不开的,保证让干活的人不吃亏是第一原则,这样才能使专业团队中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向上。奖励和惩罚是要并存的,一支专业教学团队中各个职务不是永远不变的,每年要根据每个人的表现进行必要的调整,对于没有尽到义务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对其进行降级处理,同时要晋升专业团队中踏实肯干、能力突出的普通教师为骨干教师,对于优秀且有领导能力的骨干教师要晋升为专业带头人。给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使他们成为令每一位教师羡慕且向往的职位。如果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仅仅是干活比别人多,其余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不仅会导致人人对这个岗位敬而远之,而且在其位的人也会心生倦怠,不利于专业的整体发展。

奖励制度也是专业发展的保障,赏罚分明是激励团队成员前进的要素。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不能只写惩罚措施,还要有对应级别的奖励条件。比如,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既可以锻炼教师又能够训练学生,一举两得。学生如果取得省部级三等奖以上者,要对指导教师进行奖励等。

四、结语

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不仅是服务区域建设,更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论是学生的培养还是师资队伍的培养,人都是主体,学校要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应变和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提升和改造应用特色专业,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能力,为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該模式的应用与实践,极大地促进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近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数十次,其中1名教师参加全国技能竞赛获得一等奖,10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名教师被评为省部级技术能手称号。

参考文献:

[1]周广文、杨卓娟、张小奇.“双主线”的“校企校”三维一体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3(02).

[2]周卫、张旭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3]刘君义,方健.“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02).

[4]周广文,杨卓娟,崔亚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01).

[5]赵欣,段守付.新型电气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构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6]付兴建,苏中,刘小河,曹荣敏,马洁.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中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3).

[7]张洁莹.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与“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探索与结合[J].知识经济,2018(08).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反馈机制师资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
大学生课程考试反馈机制的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试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校园足球师资培养途径探究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欧美出版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三层面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运用
数据结构课堂上教学信息反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