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新建铁路绿色通道设计研究
2019-08-01王成青
王成青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142)
铁路工程绿色通道建设是指在线路路基两侧,桥下,站区处栽植灌木、乔木或草等植物所形成的绿色长廊,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土绿化工程[1-2]。
铁路绿化通道具有稳固边坡、保持水土、美化路容等作用,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李运海[3]总结了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的基本特点和原则;田召圣[4]归纳了高速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的模式;刘峰[5]分析了我国绿色通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基于南广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实例,提出了改进意见与建议;毛静远[6]基于厦漳城际南环线工程,提出了植物的配置要点;周璐[7]分析了拉林铁路沿线的自然环境,提出了适用于高海拔、大温差、高寒、极旱等极端恶劣环境的绿色通道设计方案;柯尧等[8]针对南广铁路沿线高温多雨、地形复杂、边坡较高的自然环境条件,提出了以豆类灌木为主的绿化方案;孙启三等[9]探讨了边角地带的绿化方案;费文燕等提出了路基、桥梁、隧道和站区的绿化原则[10-15]。
1 项目概况
某新建铁路绿色通道设计项目起始于河南省和山东省的省界处,终至山东省济南市,正线长度为168.8 km,共建设有5座车站,分别为莘县站、聊城西站、茌平南站、长清站和接轨站济南西站。主要工程包括济南枢纽相关工程和聊城地区相关工程。
2 沿线自然地理环境
项目位于华北平原西南缘,沿线地貌类型为黄河冲洪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开阔,局部地区有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地表多辟为耕地,局部为林地、村庄及城镇。沿线河流主要有黄河、金堤河、卫河、徒骇河、茌中河、茌新河、管氏河、中心河、北大沙河、赵牛新河、老巴公河、北大沙河及玉符河等,大部分河流常年流水,流量受季节影响明显,旱季流量小,甚至断流,雨季流量大。沿线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湿度大;秋季天气晴爽,旱涝不均;冬季干燥,雨雪稀少。气象资料显示,沿线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503.6~685.0 mm,年平均气温为13.6~14.5 ℃,最大冻结深度为35~55 cm。沿线土壤主要以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等为主。
沿线主要地区气象要素如表1所示。
表1 铁路沿线各县气象要素统计
注:莘县、聊城、茌平、齐河为1996~2015年共2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结果,济南为2004~2013年的气象资料统计结果,△为未统计。
3 绿色通道设计原则
3.1 路基绿化设计
路基地段的绿化设计范围主要包括铁路用地界内的路堑堑顶、路基边坡、路堤坡脚等,其设计应遵循外高内低,内灌木、外乔木以及灌草相结合的原则。铁路绿色通道应首先保证行车的安全,并在此基础上体现立体、多层次的效果。如在靠近铁道的地带种植草类植物或者灌木,在远离铁道的地带种植灌木和乔木。铁路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并非独立的工程,应与路基防护、桥台锥坡等设计相结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兼顾美观效果;在城镇规划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铁路绿色通道设计,还应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结合。
(1)路基边坡绿化设计
路基边坡的绿化设计应考虑边坡的高度。如图1所示,当路堤边坡的高度不大于3 m时,应在路堤坡面的空心砖内种植2排小灌木,穴距1 m×1 m,1穴2株,并在空地植草;在有排水沟的地段,在边坡的坡脚护道位置(即边坡坡脚至水沟内边缘)栽植2排灌木,外侧灌木距排水沟沟底内边缘为1.5 m;在排水沟外边缘至用地界栽植2排灌木,内侧灌木距排水沟沟底外边缘为1.5 m。在无排水沟的地段,边坡坡脚至用地界应栽植5排灌木。灌木穴距为1 m×1 m,1穴2株。
图1 路堤地段绿化断面示意(边坡高度<3 m)(单位:m)
图2 路堤地段绿化断面示意(边坡高度3~6 m)(单位:m)
如图2所示,当路堤边坡高度为3~6 m时,应在路堤坡面种植3~4排小灌木,穴距为1 m×1 m,1穴2株,并在空地植草;在有排水沟的地段,应在边坡坡脚至排水沟内边缘处栽植2排灌木,外侧灌木距排水沟沟底内边缘为1.5 m;排水沟外边缘至用地界栽植1排灌木,灌木距排水沟沟底外边缘为1.5 m,在靠近用地界位置栽植1排小乔木。无排水沟的地段,应在靠近边坡坡脚位置栽植2排灌木,灌木穴距为1 m×1 m,在靠近用地界位置栽植2排小乔木,1穴2株;乔木穴距为2 m×2 m,1穴1株。
如图3所示,当路堤边坡的高度大于6 m时,应在路堤坡面种植5排小灌木,穴距为1 m×1 m,1穴2株,并在空地植草;在有排水沟的地段,应在边坡坡脚至排水沟内边缘处栽植2排灌木,外侧灌木距排水沟沟底内边缘为1.5 m,排水沟外边缘至用地界应栽植2排乔木,内侧乔木距排水沟沟底外边缘为1.5 m。无排水沟地段,从坡脚护道处依次栽植2排灌木和3排乔木,灌木穴距为1 m×1 m,1穴2株;乔木穴距为2.5 m×2.5 m,1穴1株。
图3 路堤地段绿化断面示意(边坡高度>6)(单位:m)
(2)路堑地段绿化设计
如图4所示,路堑的堑顶宜栽植灌木或草进行绿化。在有天沟的地段,天沟内侧边缘至路堑坡面定制栽植2排灌木,天沟外侧边缘至防护栅栏栽植1排灌木。无天沟地段,路堑边坡坡面种植2~3排小灌木,并在空地植草;灌木穴距为1 m×1 m,1穴2株。当绿化林范围内设置有维修通道时,维修通道范围内改为植草。
图4 路堑地段绿化断面示意(单位:m)
3.2 桥梁绿化设计
桥梁地段的绿化设计范围包括桥台锥体边坡和桥下的铁路用地。桥梁绿化的主要困难为桥梁结构遮挡导致的阳光照射不足、缺少雨水灌溉等。因此,在桥梁绿化过程中,桥下用地界内应以植耐阴草为主要绿化手段。绿化设计如图5所示,在用地界的边缘栽植2排灌木,灌木穴距为1 m×1 m,1穴2株。桥台锥体边坡则以植耐阴草为绿化手段。同时,在维修通道、救援通道范围内也种植耐阴草。
图5 桥下绿化断面示意
3.3 站区绿化设计
铁路站区的绿化设计既是铁路绿色通道设计的分项目,同时也是站区所在城市绿化设计的组成部分。在进行铁路站区绿化设计时,应与城区的绿化设计相结合,使站区绿化设计与城市绿化设计相协调。
该段铁路沿线共设有5个站区,在绿化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各个站区的城市绿化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因素,并遵循以下原则:对各楼宇之间的空地进行充分绿化,使绿化覆盖率大于90%;沿站台栅栏种植爬山虎等绿化植物,间距为1 m,每穴3株;穿越站区的道路两侧种植1排乔木,株间距2 m;沿围墙种植两排树木(采用乔木、灌木相结合的方式),乔木株间距为2 m,灌木穴间距为1 m;另外,沿围墙种植爬山虎等藤本植物,间距为1 m,每穴3株。
3.4 苗木选择
(1)植物选取
绿化苗木的选择应结合沿线的自然条件、路基填充材料和既有绿化植物的生长情况。聊城区域植被多为农田,且该区域有众多大面积的湖泊,水生植物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济南区域缺少天然的森林植被,除黄河三角洲地区有较大面积的原生或次生天然草甸外,其余地区皆为农田。经调查,沿线济南、聊城境内主要道路有:京沪高铁,胶济线,邯济线,京台高速,济聊高速,德商高速,220国道,105国道等多条铁路、高速及国道,还包括诸多省道、县道以及乡间公路。既有铁路边坡防护多采用种植灌木及植草,坡脚外多种植灌木及乔木作为绿化通道(如图6所示);既有高速公路边坡防护多采用植草,在坡脚外栽种两排及以上杨树作为绿化通道,国道、省道等等级公路两侧栽种两排及以上杨树作为绿化通道(如图7所示)。
图6 工程区域既有铁路绿化
图7 工程区域既有高速、国道绿化
结合上述的调研情况和《铁路工程绿色通道建设指南》(铁总建设[2013]94号),该项目铁路沿线范围内绿化苗木的选取原则为:绿化灌木选用紫穗槐、沙棘、红柳等;绿化乔木选用杨树、旱柳、刺槐等;绿化草籽选用蒿草、苔草、昆仑针茅等。
绿化苗木的选取要求如下。
①以小苗栽植的灌木或丛生灌木,其植株高度应大于0.5 m,且丛生灌木的枝条应多于3根。
②对于绿化乔木,当使用小苗进行绿化时,应选用一级苗或健全的二级苗;使用非小苗进行绿化时,植株胸径应大于3.0 cm。
③用作绿篱的灌木或小乔木,其树形应丰满;针叶型常绿苗木的植株高度应大于1.2 m;阔叶型常绿苗木的植株高度应大于0.5 m。
④此外,还应考虑铁路沿线的土壤条件,保证土壤能满足绿化苗木的生长要求;如土壤条件与绿化苗木的生长条件不符,可采用土壤改良或换土等措施。
(2)建植方式
绿化苗木的建植方式主要包括种子播种和幼苗栽植两种形式。
采用播种方式的绿化苗木包括草和灌木,其种子播种应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①以撒播方式播种时,应先对播种地浇水浸润,之后将表层土耙细、耙平,并将种子和细土拌和后方可进行播种。
②以喷播方式播种时,应先清理播种区域的土壤并进行湿润;再将种子和喷播材料按比例进行拌和;喷播时,应注意实时风向并依据风向改变喷播方向,以保证喷播质量;在风雨较大时应停止播种。
③播种完成后,应及时浇水,以保证种子的成活率。应以小水头进行浇灌,并保证浇灌均匀,土壤浸润深度应达到8~10 cm;浇水完成后,还应保持土壤湿度,可采用土工合成材料或草帘进行遮盖,并在种子发芽后及时撤除。
④播种后还应加强其后期的养护管理。
采用栽植方式的绿化苗木包括灌木和乔木,其建植应按照以下规定:
①应根据灌木或乔木的种类以及栽植区域土壤条件等确定其栽植深度。
②应先将种植土填入坑内,树苗放入种植坑后,应分层填土,分层踏实。
③若栽植带土球树苗,栽植前应先剪开麻绳等包装物。
④应保证树体的端正,选择树形较好的一面作为主要的观赏面。
⑤种植坑周围堆建土围,土围高度为15~20 cm,土围内径应大于种植坑的直径。
⑥树苗栽植完成后浇水,并用细土覆盖,以保证土壤湿度。
⑦若栽植树苗无法自立,应设置支柱和保护器。
⑧加强后期养护,适当修剪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