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2019-07-31王佃慧

现代经济信息 2019年9期
关键词:就业问题失地农民城镇化

王佃慧

摘要:深入研究失地农民就业的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扶持策略,做好思想引导和创业扶植,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搭建稳定持续的就业促进平台,让更多的失地农民快速走向致富之路,实现农民的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3-0004-02

我国进入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农民已不再是纯粹的农民身份,更多的是将农民作为他的一个身份界定或户籍区分,更多的农民现在已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或者更多的时间不是从事农业生产,而是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工人——农民工,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劳动力资源的一个新特点。但是对于不少农民来说,失去土地对他们的生活影响较大,如何更好地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成为当前各级政府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影响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因素分析

(一)失地农民的综合能力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劳动力资源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多的产业工人,经济发展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为之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劳动力呈现明显的紧缺问题,构成我国新时期劳动力资源的主力军是新时代的农民工。占据着我国工人的主体地位,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让农民有了更多的增收渠道,获得更多的发展就会,促进更多的农民转型发展。也进一步加速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更多的农民放弃了原来的农业生产方式,成为新时代的城市新居民。但是,也有一些失地农民不能很好地就业,失去土地以后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影响他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主要原因是这些农民不同于大多数受到更多教育的农民,这一部分失地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水平不高,又没有一技之长,除了种植农业没有其他方面的谋生之道。对新产业适应性差,新技术不能掌握,新思想不容易接受,也就不能在城市化进程中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不能快速找到能够替代性的工作,失去土地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发展。

(二)城乡二元经济文化环境因素

一直以来,我国存在明显的城乡发展差距,改革开放前,价格剪刀差,城市工人工资高,工作环境好,生活条件好;农民农产品价格低,农田作业条件差,收入低,生活环境恶劣。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加大城市化建设,将更多的财力投入到城市发展,城市有着非常充足的就业岗位,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现代化的思想和生活节奏;而农村基础设施差,收入没有保障。造成城乡差距,影响市民和农民在生活习惯、文化审美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农民进城务工有较强的自卑心理,也不能更好地胜任城市工作环境,对农民的身份歧视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影响农民进城就业的一大因素。失地农民为城市化进程失去了土地,做出了牺牲,理应得到更多的扶植,获得相应的就业机会保障。失地农民进城必然挤占更多城市居民点生存和发展空间,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就业和发展,新时期增加了一项生存就业竞争,影响失地农民进城工作,造成一些农民在城市工作困难,影响他们的就业和发展。

(三)失地农民的思想保守和惰性使然

我国进入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民失去土地,让更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本。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征地,城市框架拓展需要征收城乡结合处的农民土地。但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发展机会,为更多农民提供了就业和创业的良好发展机遇。看到部分失地农民就困难,也能看到更多的新型农民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大显身手,在更多经营领域大展拳脚,更多的新时代农民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就业,获得了远比种地高出不知多少倍的收入,更有大批成功的农民企业家,甚至走出了国门。所以,这样的大好环境下,有部分失地农民出现就业问题,与他们的思想认识或者惰性有关系。一方面的原因是思想认识问题,不解放,认为自己做了一辈子农民,失去了土地就不能做其他方面的工作了;一大把年紀了不可能再改行了,更不愿意背井离乡去更远的发达地区城市就业。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惰性问题,农民的生产作业虽然忙时辛苦,但是随着我国推动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农业生产更加方便,更为轻松,不再辛劳,过了种植和收获的季节,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而失去土地以后,进入城市工作需要每天8小时,有时还要加班,一年没完没了,还要受人管制,感觉工作辛苦,惰性使得一些失地农民不愿工作。

(四)政府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

城市发展和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为国家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了极大奉献,政府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失地农民的长远发展问题,不能仅仅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需要做好更多的综合服务保障,让其能够有稳定的工作,可靠的收入。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内地不发达地区的经济不平衡,政府能够提供的就就业岗位相对有限,且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企业经营等方面的问题,政府和企业为之提供的岗位具有不确定性,而失地农民的就业门路相对狭窄,很容易二次失业,就业出现问题。二、新时期解决城镇化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有效对策分析

(一)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生产集约化发展日益明朗,新时期的农民不能再简单以种田为主要职业。越来越的农民将种田当做了非常次要的工作,不仅占据自己的工作时间非常之短,而且在绝大数农民收入结构的比重非常之低,新时期的农民收入结构中第一产业占比不足10%,而打工收入或者经营性商业收入占比超过90%。在此背景下,即便城镇化发展没有征收农民的耕地,他们依然不能仅仅依赖种田来维持生活和保障收入。成为新时期综合职业农民或者实现农民身份的转型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让农民成为新型综合职业农民,促进农民身份转型,成为职业技术工人或者商业经营者是我国农民发展的最好选择。尤其是失地农民,必须做好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失去土地以后快速掌握一门或几门技术,实现就业,找到适宜的谋生门路,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更广的发展空间。政府做好组织和扶植,为失地农民提供各种形式的免费技能培训,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荐针对失地农民的对口工作,以此来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和转型发展。

(二)做好思想引导和创业扶植

针对失地农民思想保守的特点,需要做好思想宣传,让更多失地农民认识到社会在发展变化,我国正在进行深刻的社会经济发展变革,城镇化是必然趋势,农民实现身份转型是不二选择。且走出农田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进入城市才能有更多的展示平台,思想解放是就业的前提,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让每个失地农民认识到社会发展,看清形势,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结合自身实际,重新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和发展门路。新时期的农民也有不少是受到较好基础教育的新型农民,他们对单一地农业种植没有兴趣,希望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门路。失去土地是斩断他们顾虑脐带的有利时机,不再为鸡肋田地而踌躇矛盾了,可以放手一搏了。此时政府能够做好相应的创业扶植,给予一定的创业指导,提供相应的资金信贷帮扶或者税收减免优惠,定会让他们高兴之至,促进失地农民创业成功。

(三)搭建稳定持续的就业促进平台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性和长期性工作,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和有效力量,需要持续性开展帮扶工作,让他们获得长期的工作保障。搭建针对失地农民就业平台,为之提供各种帮助,成为失地农民之家,负责各种思想宣传和心理疏导,让他们正确面对现实,积极应对社会发展,转变思想。思想解放和心理调适不是朝夕之功,需要进行长期宣传和耐心指导,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技能培训和各种扶植也不是立即奏效,需要做好针对性性帮助,才能满足他们就业的条件,找到合适的工作,胜任相应的工作。城市化一直在发展,失地农民将会持续性增加,需要长期开展系统性工作。且失地农民就业非常有可能再失业,需要进行再就业跟踪辅导,真正让他们有工作和生活保障。

总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城市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成更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就业问题是失地农民的核心问题,农民失去了最可靠的土地保障,让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更有保障,满足他们的生活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获得更好的收入,是新时期党和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猜你喜欢

就业问题失地农民城镇化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失范及司法回应——以司法权的适度介入为视角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