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2019-07-31陈德全
陈德全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自动化办公在大中小型企业广泛应用。因此,企业对招聘职工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要求有所提高。传统的教学手段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应聘学生不能满足当前企业对人才的招聘要求。
关键词:行为导向;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1-0257-02
行为导向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有规律的教学活动的理性分析确定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学目标的适应情况。其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大脑风暴法等。后来,我国开始引入并发展任务驱动、校企协作教学等方法,这些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很多优点。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势
(一)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向学生展示具体的案例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转变从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形成讨论小组,相互交流,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独立工作的能力
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在工作过程中会在哪些地方容易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提高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促进学生形成协调的工作能力
开展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过程中,有些情境会模拟公司运营环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体验到每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明确每个部门面对的工作对象,学习如何与其他部门开展协作,明显提升协调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应急应变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中,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即角色扮演,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职责,面对不同的对象快速给出回答或解决方案,因此,对于学生的应急应变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
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全家人的呵护和溺爱中长大,人生阅历少,基本上没遇到过挫折。开展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来自多方的压力,遭遇失敗,体验到付出的辛苦没有获得相应回报的失落。这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讲是很好的体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现状
(一)生源质量限制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进程
近年来,国家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全国各地逐渐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高职院校。为了获得生源,很多高职学校放低学生的入学门槛,一度出现“只讲量,不讲质”的局面。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自觉性差,能力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存在盲目性和跟风性,对所学知识缺乏动力和兴趣,尽管多地已经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但整体上还是没有达到社会对高职人才的素质要求。
(二)计算机专业教师改革意识不足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不同于高校的教学目标,尽管近几年高职院校已在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手段,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种教学方法的推广,需要教育工作人员先认可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除了学生的不够配合外,还存在教师改革意识薄弱的问题。加上教师教学量大,学生配合度差,教师没有多余的精力尝试改革。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旨在培养一线技术型人才,除了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素养。反观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大多是理论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出现教师台上讲课、学生台下睡觉的情况。
(四)教学内容滞后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迭速度很快,新技术的引进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加上教材出版周期很长,学生使用的教材内容跟不上知识的更新节奏,很多新技能来不及出现在教材中。
三、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
如果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既可以使“教”与“学”更具趣味性,也可以将传统思维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领会理论教学内容。下面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如何应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
(一)确定实验内容和对象
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前,要先明确具体教学任务和对象。学习情境的设计,是对实际工作中比较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的处理结果。本文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研究对象,把行动导向教学法运用到这门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来。
(二)根据实验内容形成设计思路
实验思路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实验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每个项目都有特殊的“项目情境”,教师和学生的身份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改变。教师从讲台上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项目情境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为基础不同的学生提供因材施教的合理化建议,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组织上,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
(三)行动导向教学设计过程
开展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行动导向课堂教学模式框架,将认知、情感与行为三个目标融为一体,从而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框架大致包含以下五个步骤,涉及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设定依据,以下对此说明。
1.目标制定。制定目标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学生的基础层次,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学生的专业目标、方法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学生的任务则是根据教师为自己制定的目标,参考自身能力水平,争取完成目标。
2.情境创建。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分析《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走访调研企业实际工作情况,创建多类型的学习情境,提前准备这种情境所需的设备、道具,布置好现场;学生负责了解情境,提前做好功课,争取尽快进入不同的情境,快速适应情境角色需求,完成情境要求等。
3.项目驱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参考目标制定情况,安排难易不同的项目,将学生带入情境的具体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达到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此时,学生要按照分配项目的目标及要求,形成一份完整的项目实施方案,包括主要实施过程。
(四)对比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
经过上面的实验,对运用传统方式学习的班级和进行行为导向教学的班级进行评比,发现后一个班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通过设定情境、角色扮演等,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被激发出来,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气氛压抑;第二,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为学生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空间;第三,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得到锻炼与提升,师生间、学生间获得了更多的沟通机会,思维火花相互碰撞,关系更加融洽,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各自为战的情况。
四、小结
文章通过分析行动导向教学的优势以及当前高职院校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用一个案例说明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有效将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引导者。
参考文献:
[1]李晓静,邓珍.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8,(27).
[2]刘怡然,谭桂华.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研究与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5).
[3]牟伟,郎继强,李永.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