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特色小镇类型分析研究
2019-07-31周枣
周枣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特色小镇;类型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9.04.010
一、研究背景
2016年7月1日,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提出到2020年共培育1 000个左右特色小镇,并将“打造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之中。截至2017年11月,根据住建部公布的两批403个特色小镇以及19个省市公布的省级特色小镇名单,全国共有1 286个特色小镇。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沿江经济带,GDP占据全国42%以上,国土面积占据全国五分之一。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标志着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长江经济带主要有五大城市群,分别是: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黔中城市群以及滇中城市群。
在全国性特色小镇的建设热潮之下,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评选出了各具特色的省级特色小镇并制定相应发展规划。根据目前国家和各省市颁布的特色小镇数量来看,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共有430个特色小镇,其中长三角城市群有163个特色小镇,长江中游城市群共有162个特色小镇,成渝城市群共有64个特色小镇,黔中城市群共有10个特色小镇,滇中城市群共有31个特色小镇。从特色小镇的数量上来看,很显然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特色小镇数量远远多于其他三个城市群,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长三角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所涵盖的城市数量较多所致。
本文主要从城市群的角度出发,分析长江经济带五大城市群特色小镇的类型分布情况以及内在原因,并针对目前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了分析的方便,笔者按特色小镇规划的核心产业将这430个特色小镇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生态旅游①、文化②旅游、休闲农业③、文化创意产业、康养产业④、农业⑤、高端制造业、科创产业、商贸物流、新能源、金融业等⑥。其中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农业、康养产业都属于“旅游+”行业,笔者把以“旅游业”为主的特色小镇和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归并合为特色文化小镇类别,以便分析文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
二、长江经济带特色小镇类型分布综合比较
就前文已经提到的特色小镇的数量而言,长三角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远远多过其他三个城市群,为了消除规模的影响,笔者引入每个城市平均小镇数量和每万平方千米小镇数量,以便更好地反映真实的情况(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按平均每个城市特色小镇数量排名,依次是长三角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黔中城市群;按平均每万平方千米特色小镇数量排名,则依次是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无论是哪一种排名,长三角城市群特色小镇的数量都是最多,而黔中城市群的数量最少。
(一)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综合实力无疑是五个城市群中最高的,虽然总地域面积和城市数量都低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但是由于其科技和创新实力强,使得以文创产业(29个)、科创产业(23个)、高端制造业(38个)为主的特色小镇数量远远多于其他城市群,再加之第三产业发达,商贸物流和金融行业也位列第一,以金融为特色的小镇长三角城市群有9个(例如东沙湖基金小镇、梅山海洋金融小镇、南湖基金小镇、萧山湘湖金融小镇等),而其他四个城市群合计只有一个,这充分说明了第三产业(并非只有旅游业)对特色小镇的驱动力。在旅游业方面,长三角城市群以文化旅游为主,其次是以休闲农业和康养产业为代表的休闲旅游,生态旅游最少。因为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密集,建设用地面积大,城市化已经处于成熟阶段,绝大部分城市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70%,远超全国平均水平57.36%(国家统计局,2016),因此旅游业必然是以小范围的古镇旅游、湿地公园、康养中心、体验农业为主,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旅游比较少。
(二)长江中游城市群特色小镇总数和每万平方千米小镇数量均位列第二,其中“旅游业+”产业比重较大,共有117个(生态旅游22个,文化旅游68个,休闲农业18个,康养产业9个),占该城市群特色小镇总数的72%,这与湖南省政府提出的建立100个特色旅游小镇的政策有关,纵观湖南省特色小镇类型分布,基本都是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这一方面反映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潜力大,另一方面说明该城市群其他行业对特色小镇建设驱动力不大。尤其是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类特色小镇比较少,湖北和湖南都是教育强省,人才资源丰富,武汉目前也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2017年入选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但人才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三)成渝城市群特色小镇总数和每万平方千米小镇数量位列第三,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类似,“旅游业+”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共46个,占总数的72%。重庆和成都作为该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共有41个特色小镇,其中“旅游业+”类型小镇便占据了29个(龙泉驿区洛带镇、双流区黄龙溪镇、万州区武陵镇、奉节县白帝镇等),创新类小镇只有1个(郫都区德源镇),这基本可以反映该城市群特色小镇类型的大致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该城市群以康养产业为特色的小镇比例较高,共12个,占总数的18.8%,这与该城市群的气候环境有较大关系。四川盆地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多,火山多,有利于发展温泉旅游,成渝城市群的康养小镇也大都是以温泉养生为主,如渝北区统景镇、纳溪区百节镇、洪雅县柳江镇、巴南区东温泉镇等。
(四)滇中城市群共有特色小镇31个,“旅游+”类型共21个,占总数的67.7%,特色小镇类型相对于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少一些,以高端制造业为主的特色小镇只有一个,说明第二产业对特色小鎮拉动力不足。但滇中城市群文化与创意产业结合较为紧密,文创小镇有5个(如建水西庄紫陶小镇、保山永子围棋小镇、麒麟爱情小镇等),比长江中游城市群少1个,比成渝城市群多3个。
(五)黔中城市群特色小镇只有10个,无论从领域面积还是特色小镇数量在五个城市群中都是最少的,类型也十分单一,主要是“旅游+”和农业,第二产业、创新类产业以及其他新兴产业基本没有。该地区在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方面不如长江中下游的三个城市群,在旅游资源方面不如滇中城市群,因此特色小镇的发展业相对落后。
三、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特色文化小镇竞争力分析
随着文化与经济的深入融合,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本,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其中之一便是到2020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沿江经济带,充分发挥该经济带文化资本对GDP的贡献作用,既是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特色小镇作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重要之处还在于促进当地经济高效高质的发展,而产业便是其重要的支撑。
住建部在特色小镇的评选中也设置了相应的文化标准、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要求,85%的小镇拥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80%以上的小镇定期举办民俗活动,70%以上的小镇保留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技艺。从设置相应标准可以看出,国家希望在特色小镇的发展中充分发挥文化的带动作用,更讲究产业之间的融合,而不是以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201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依托丰富多样的长江文化资源,促进沿线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成为长江经济带规划建设的必由之路。无论是基于国家层面的要求,还是出于地区发展理念的考量,文化在长江经济带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都应受到充分的重视。特色文化小镇目前共有279个(包括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农业、康养产业、文创产业五种类型),占比高达65%。但是文化作为一种资本,既要发挥文化的“文明性”,更要发挥资本的“增值性”,只有这样文化才能成为一种经济。因为目前全国特色小镇绝大部分都还处于建设初期,建设效果不好评估,所以不能根据具体的结果精确地比较5个城市群文化资本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贡献率,只能根据5个城市群特色文化小镇的分布情况做一个初步的描述性分析(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五个城市群特色文化小镇类型分布很不均匀,都存在偏重个别类型的情况,而文旅小镇在每一个城市群的特色小镇中占比都比较高,这既与国家政策有关,也与长江经济带的具体情况有关。长江经济带文化资源丰富,在区域上主要包括了长江下游的吴越文化、长江中游的湘楚文化和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以及周边的滇文化、夜郎文化等;在内容上涉及水系文化、农桑文化、工商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这些都是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2004年至今,国家文化部先后命名了五批共266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五批共1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三批共1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其中近半数在长江经济带上,这充分说明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文化产业的潜力。虽然,五大城市群都有各自的特色文化,但是如何彰显出自身的特色所在,增强特色文化小镇的竞争力,让文化真正的拉动经济的增长才是关键所在。笔者将根据五大城市群特色文化小镇的具体情况,从宏观发展环境、市场扩展潜力、整体创新能力等三方面对长江经济带五大城市群特色文化小镇的发展潜力做综合分析。
(一)宏观发展环境
宏观发展环境主要是指国家政府和地区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对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支持力度,因为国家政府层面的相关政策是针对所有特色小镇,在各城市群之间不具有可比性,所以这里主要比较各地政府的相关政策。由于长江中上游尤其是长江上游地区城镇化水平低于长江下游地区,很多小城镇和旅游景点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综合治理能力差,许多小镇建设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综合环境提升,加之招商引资的能力不如长三角城市群,特色小镇建设资金很重要的一部分来自于国家和政府的补助,所以这些地区的政府也提出了相应的补助和激励措施。2016年12月27日,江西省政府发布了《江西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江西省当时计划在2017年、2018年底分批打造6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只要年度考核合格,每个小镇可以获得200万元的政策激励。2017年4月21日,重庆市政府发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特色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提出从2017年起,市级财政每年给予特色小(城)镇建设3.5亿左右专项补助,连续补助五年。2017年6月15日,云南省特色小镇开展指导办公室公布了《云南省特色小镇创立名单》,共计105个小镇入选创立名单,政府将对纳入创立名单的特色小镇近期拨付每个小镇1 000万的启动资金,用于帮扶小镇生长结构编造和项目前期工作,接下来将会陆续启动更多的财政税收优惠奖励政策。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无疑有利于特色小镇建设的进一步开展,特别是对于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相对不太完善的区域,政府的资金支持尤为重要。
(二)市场拓展潜力
市场拓展潜力主要指的是在已有的产业环境基础之上,特色文化小镇招商引资、拓宽市场腹地,激发市场需求的能力。根据五大城市群特色文化小镇的规划方案,除了文创小镇之外,其余都可以归到旅游业的范畴。旅游业的市场发展潜力主要依赖于旅游资源、景点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市场需求等,关于这一方面笔者主要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各省统计局2015年的相关数据,结合特色文化小镇旅游开发与2015年旅游发展的区别之处,通过梳理2015年各省(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以及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表2),对五大城市群特色文化小镇发展潜力做预估。
从表2中可以看出,2015年长江经济带主要省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除了上海市远远高于其他省份(城市)之外,其余地区皆在50%以下,安徽和江西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最低。而同年,全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50.2%,说明长江经济带大部分地区的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第三產业对经济的带动力不够。五大城市群中,长三角城市群第三产业发展无疑是最好的,这为特色文化小镇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产业基础,其余四个城市群第三产业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区别。
另外,除了长三角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旅游业拥有一定的国外市场之外,其他三大城市群主要的市场还是在国内,比如四川国内游客达到58 501万人次,超过了云南省的42 500万人次,但是国际旅游人数仅仅是云南的五分之一。当然这与长三角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但依然能说明相对于其他三个城市群,长三角和滇中有更广阔的国外市场。特色文化小镇的未来规划,在进一步打开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更进一步吸引国外游客。当然,游客人数多并不一定代表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力就大,上海年国际游客人次低于云南,但是创汇收入为云南的两倍,江苏和湖北年国际游客人次差不多,但江苏的创汇收入是湖北的两倍。这既与地方消费水平有关,也与各省旅游配套服务,如住宿、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发展状况有关。长江中上游地区,特别是黔中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旅游业相关发展不完善,使得旅游业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
综合来看,长三角城市群特色文化小镇拥有较为广阔的国内和国外市场,加之第三产业发展较好,与旅游相关服务设置完善,发展潜力巨大;长江中流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旅游资源丰富,国内市场稳定,但是国外市场拓展能力不够,再加之很多特色小镇原本已经是旅游城市,如今只是冠以“特色小镇”的名称,特色文化小镇的发展潜力不如长三角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要想进一步通过旅游业带动特色文化小镇的发展,重点需要改善景区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住宿、餐饮以及娱乐等相关服务业,提升旅游业对地区经济的带动能力。
(三)整体创新能力
首先,特色文化小镇还要重点发展以文化创意为特色的文创小镇,因为旅游业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旅游业的过度发展对于生态和文化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不利于特色文化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力对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业的依赖性较大,以旅游为特色的文化小镇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受制于一定的客观环境。而文创小镇则不一样,它的发展潜力主要在于人才资源,创意是无限,创意也是无价的,文创小镇对生态环境没有损害,对相关服务业的依赖性没有旅游业那么强,再加之文创小镇生产的产品本身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对经济的驱动力强。
通过表1能非常直观地看出长三角城市群文创小镇和科创小镇数量均位列第一,与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综合能力位于五大城市群之首相符,其中浙江的文创小镇最多,共有16个,占长三角城市群文创小镇的55.2%。长三角城市群的文创小镇与当地的文化和制造业结合紧密,例如,苏州苏绣小镇便是发挥当地的苏绣文化,对相关产品加入更多的创意和设计,通过创意和设计为传统商品增值;再比如高淳国瓷小镇、象山星光影视小镇、长兴县太湖演艺小镇、南浔善琏湖笔小镇等,都是凭借当地已有的产业基础,建立文化创意园,加入创意元素,提高产品文化附加值。除此之外,长三角城市群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为开发新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拓宽思路,如镇海I设计小镇、余杭梦想小镇、建德航空小镇、朱家尖禅意小镇等,都是以一个主要的文化创意为主,开发出反映这个主题的相关产品,形成产业链或主题公园。
相比长三角文创小镇的多样化,其余四个城市群的文创小镇主题相对单一。长江中游城市群以“主题乐园”的开发居多,如东宝区爱飞客小镇、松滋市运动度假小镇、黄陂区赛车小镇,传达出的便是“运动休闲”的概念。成渝城市群则主要是文化创意与第二产业的结合,如自流井区仲权镇的“彩灯文化创意小镇”、德阳师古镇的“雪茄文化体验中心”等。滇中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类似,基本都以“娱乐休闲”为主,开发相应的主题小镇,如昆明嘉丽泽高原体育运动小镇、澄江寒武纪小镇等。黔中城市群基本是以“文创”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
可以看出,从特色文化小镇整体创新力来看,长三角城市群最强、黔中城市群最弱。其余三个城市群虽有少许文创小镇,但文创小镇类型单一,与当地产业的结合度不高,不利于特色文化小镇的进一步发展,对文化创意的开发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四、长江经济带五大城市群“新兴产业”类特色小镇竞争力比较
2016年《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美丽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特色小镇主要聚焦于特色产业与新兴产业,所以除了发挥本地的特色之外,还可以开发新技术、新产业,建设以新兴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2012年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确定了七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配制造业和新材料,标志着新兴战略产业框架布局已完成。
创新是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创业创新成本低、进入门槛低、各项束缚少、生态环境好的优势,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平台和载体,推动形成一批集高端要素、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特色鲜明、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特色小镇。长江经济带五大城市群特色小镇的建设,除了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特色文化小镇,也要激发小城鎮的创新活力,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小城镇自主创新的能力,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下面笔者将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列出的七大新兴产业,分析五大城市群以“新兴产业”为特色的小镇具体规划措施。
从表3可以看出,以新兴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数量基本呈现从东往西递减的趋势,除了长三角城市群新兴产业特色小镇有37个,占该城市群特色小镇的23%之外,其余四个城市群新兴产业特色小镇数量非常之少,这再一次说明四个城市群特色小镇类型单一,除了发展低成本的旅游业之外,对以高端技术为主的特色小镇开发明显不足。
具体来看,长三角城市群新兴产业发展较好,其中高端信息行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数量最多,并且长三角城市群新兴产业在各个城市之中分布较为均匀,浙江省发展相对最好。浙江省是最早发展特色小镇的省份,已经总结许多宝贵经验,基本秉承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模式,再加上浙江省本身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使得新兴产业在浙江的发展势头较为良好,如西湖云栖小镇、萧山信息港小镇、宁海智能汽车小镇、天子岭静脉小镇、海盐核电小镇、德清通航智造小镇等,类型多样,产业结构清晰。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新兴产业比较少,与其经济综合实力不相符,并且新兴产业特色小镇主要集中在湖北省,如新洲区机器人小镇、老河口市循环小镇、嘉鱼县新材料小镇、王场镇光纤制造小镇。湖南省政府推出打造100个旅游特色小镇计划,因此湖南省95%以上的特色小镇都是“旅游+”产业,类型结构单一。江西特色小镇中制造业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低端制造多,高端制造少,如:分宜县麻纺小镇、余江县中童眼镜小镇等普遍缺少技术含量,附加值低。
成渝城市群新兴产业小镇只有两个,即成都郫都区德源双创小镇以及德阳市罗江县金山镇。重庆市特色小镇共有35个,数量比较多,主要以旅游为主,其他的特色小镇基本是“新瓶装旧酒”,没有体现出特色来,更没有体现出创新和科技元素,如以油煤工业为主的云阳县江口镇、以矿产工业为主的彭水县保家镇、以五金工业为主的大足区龙水镇,仍然是传统的第二产业,创新力不足。
黔中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人才资源也较少,除了旅游业之外,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非常少,目前仅有云南的一个“云上双创小镇”。由于黔中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先天条件不如其他三个城市群,在高科技方面产业基础薄弱,以新兴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建设乏力。
五、长江经济带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自国家特色小镇计划推行以来,国务院、发改委、住建部等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指导性意见。2016年《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美丽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总结推广浙江等地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将创新型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生命力,特色是小城镇发展的竞争力,发挥优势产业的集聚效应,能有效地集合生产要素,形成产业链。同时,特色“小”镇,除了特色之外,还需要“小而美”,只有这样才能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城镇建设,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长江经济带五大城市群文化资源、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都不一样,所以在特色小镇的建设方面也是参差不齐,有着各自问题存在。本文将根据前文的分析对五大城市群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长三角城事群
长三角城市群主要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城市,该城市群特色小镇总数在五大城市群中最多,特色小镇类型最为齐全,对文化资源的利用以及创新元素的发掘在五大城市群中居于首位,并且特色小镇基本秉持“小而美”的特点,以农业产业园、工业产业园、创新科技园等为支撑,推动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形成特色产业链,辐射镇区经济。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实力最强,特色小镇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区域的层面,需要进一步拔高,多总结经验,为全国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充分发挥在长江经济带的引领作用。
(二)长江中的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特色小镇数量较多,但是类型单一,基本都是以旅游业为主,与长江中游城市群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人才创新资源不相符,并且绝大部分特色小镇本身已经是旅游景区,特色小镇的规划当中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特色。湖南生态资源、少数民族风情村寨、历史文化资源、红色资源较多,基本涵盖了湖南所有特色小镇类型,并且在特色小镇项目规划中没有划定具体的规划区域,大多是以整个旅游景区或小镇为建设单位,规划没有中心,不利于资本有效利用。湖北省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省份之一,相比湖南省,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新兴产业发展相比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落后,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另外,长江中游城市群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产业集聚效应不足,招商引资能力不及长三角城市群,没有充分践行特色小镇以“产业”为支撑的理念。
对于长江中游经济带城市群特色小镇未来的建设,应着眼于以下几点:第一,长江中游城市群特色小镇主要是以旅游业为主,所以急需完善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推动与旅游业相关产业入驻,增强旅游小镇对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带动能力;第二,在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特色小镇中,可以开发相应的文化产品,融入更多的设计元素,推动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特色小镇向文创小镇转型;第三,推动核心城市(如武汉、长沙)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武汉、长沙的人才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提高高素质人才的待遇。
(三)成渝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特色文化小镇基本是特色文化小镇,旅游业中文化旅游的个数也远远多过于生态旅游,这也符合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布局,但是特色小镇建设利用当地已有的文化资源偏多,文创产业比较少。同时,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类似,新兴产业缺乏,大多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以及产业之间的进一步融合。成渝城市群文化旅游类和康养产业类小镇较多,特色小镇要想健康发展必须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主题策划和内容生产,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形成相应的文化产业,反映自己的特色,否则小镇建设千篇一律,同质竞争,不利于成渝城市群整体实力的提升。
(四)黔中城市群
黔中城市群是长江五大城市群地域面积最小,综合经济实力最薄弱的地区,特色小镇的总数只有10个,除了一個农业小镇之外,其余皆是旅游业,其中以文化旅游最多。黔中城市群靠近成都、重庆、湖南、云南、广西,这五个省市的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成渝城市群和湖南文化资源较多,黔中城市群文化旅游的发展必然会面临着邻近地区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必须精准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不能简单地以红色旅游、古镇旅游为主题,而要进一步深挖,找出自身的特色。目前,黔中城市群第一产业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比例最高,应该多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农业全产业链,与其他城市群区别开来。
(五)滇中城市群
滇中城市群共有特色小镇31个,主要是以“旅游+”产业为主。云南省的旅游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在全国都具有自身的特色,所以云南旅游业在国内外一直拥有良好的口碑。本文在第三部分特色文化小镇的竞争力分析中已经阐述过,云南省每年的游客量远远多于长三角城市群各省,它不仅面向国内市场,还面向国外市场,拥有先天性的优势条件,但旅游业所创造的收入却没有长三角省份城市多,这说明旅游业对经济的带动力没有充分地发掘出来,旅游业相关产业发展不够完善。如果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特色小镇,云南省要设法完善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吸引相关企业入住,发展旅游业全产业链,提高旅游带动经济的能力。
注释:
①生态旅游:主要是以自然风景为依托进行的放松身心的旅游行为。
②此处的文化包括古代建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地区文化、民间技艺、音乐歌舞等。
③休闲农业: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如体验农业、乡村旅游、田园观光等,是农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
④由于广义上的康养产业包含范围过广,本文的康养产业主要强调医疗与旅游的结合,包括以长寿、健康、康养为主题的旅游,例如温泉旅游等。
⑤此处农业主要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与休闲农业区别开来。
⑥由于有的特色小镇可能涵盖几种不同的类型,此处主要是以该特色小镇重点发展的领域为主来划分。
The Typ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Urban Agglomerations o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Zhou Zao
(School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Abstract:In 2016,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and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jointly announced to cultivate a total of about 1000 characteristic towns by 2020, which has already been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13th five-year plan. Since then, there has been a boom of building characteristic town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urban system, characteristic tow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taking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of big cities and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 the riverside economic belt with the strongest comprehensive strength in China, and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the five large urban agglomerat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n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gul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China so a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Key words: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urban agglomerations; characteristic town; type analysis
責任编辑:王世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