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儿童变应性鼻炎中的诊断价值

2019-07-31张佳婧周卫东韩菲菲崔玉宝

医学综述 2019年13期
关键词:变应性中性鼻炎

张佳婧,周卫东,费 捷,陈 文,韩菲菲,崔玉宝※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 a.检验科,b.耳鼻喉科,江苏 无锡 214023)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特异性免疫和炎症机制参与的鼻黏膜过敏性疾病,近年来在学龄期儿童中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临床上评估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包括血清或鼻分泌物总IgE或特异性IgE检测、鼻黏膜激发试验等[1],但儿童配合度不高,并存在风险,诊断意义不大。由于没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和组织学表现,诊断仍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近年来,随着对某些过敏性疾病与慢性炎症反应之间关系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较血细胞分析的常规检验结果更具临床意义,是全身性炎症生物标志物,与免疫反应相关,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银屑病[3]、系统性红斑狼疮[4]等疾病中呈升高趋势。关于NLR、PLR水平在儿童变应性鼻炎中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既往文献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NLR、PLR在儿童变应性鼻炎发作期诊断中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从而为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诊断提供新的实验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变应性鼻炎发作期患儿作为病例组,发作期变应性鼻炎患儿表现为喷嚏、清涕、鼻痒和鼻塞等症状,排除患有其他心肺疾病、慢性肝病或肾病、血液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疾病者。其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1~14岁,平均(5.3±3.1)岁。同期选性别、年龄相匹配的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女各30例,年龄1~14岁,平均(4.8±2.8)岁。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发作期变应性鼻炎患儿和健康体检者均采集上午8:00时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全血,应用Sysmex XN-90000进行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自动录入医院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从LIS系统导出数据,获取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淋巴细胞(lymphocyte,LY)和血小板(platelets,PLT),生成Excel表格,计算NLR和PLR。使用德国MEDIWISS Analytic GmbH变应原检测系统对常见变应原进行分析,约有80%的患者尘螨阳性。

2 结 果

2.1 两组受试者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病例组NE、NLR、PLR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LY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常规指标对变应性鼻炎发作期的评估价值 对于变应性鼻炎发作期患儿,NLR的Cut-off为1.356 时预测变应性鼻炎的灵敏度为0.763,特异度为0.922,AUC为0.813;PLR的Cut-off值为93.155时预测变应性鼻炎的灵敏度 0.627,特异度0.686,AUC仅为0.670,见表2。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NLR、PLR均降低(图1),LY升高(图2),但以NLR评估疾病的价值更高。

NE:中性粒细胞;LY:淋巴细胞;PLT:血小板;N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病例组:变应性鼻炎发作期患儿;a为Z值,余为t值

表2 血常规指标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效果

NE:中性粒细胞;LY:淋巴细胞;PLT:血小板;P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AUC:曲线下面积;Cut-off值:最佳临界值

NE:中性粒细胞;P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图1 PLR、NLR、NEUT对发作期变应性鼻炎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LY:淋巴细胞

3 讨 论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炎性疾病,由IgE所介导产生,以流涕、鼻塞、鼻痒、喷嚏为主要临床表现[5]。近年来一些炎症指标,如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6]、细胞趋化因子配体18[7]、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8]等被提出用来反映过敏性疾病严重程度,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有待验证,并且价格较高。全血细胞计数是一种广泛使用、自动化、具有成本效益并为临床医师提供方便的日常实验室检测。它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定量数据。血液含量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临床常用白细胞总数或血小板计数作为全身炎症的标志。NLR、PLR最早出现在肿瘤性疾病的研究中,被认为与某些侵袭性肿瘤的预后相关[9]。NLR、PLR作为全身性炎症生物标志物,与免疫反应相关,并且比常规指标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更大。但是关于其在儿童过敏性疾病引发的炎症反应中所起作用的相关研究较少。

炎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存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在内的比例失衡。中性粒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血液中含量最多、具有吞噬和抗原呈递功能的细胞。炎症反应释放的细胞因子、自由基等介质会导致炎症反应加重。淋巴细胞属于适应性免疫细胞,具有免疫识别和防御功能。近年来,对某些肿瘤、特应性皮炎、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病疾病研究发现,随着疾病进展,NLR、PLR呈现不同改变,相较于常规指标更具临床意义[10-11]。血小板可以促进白细胞及内皮细胞释放趋化因子,促进中性粒细胞的活化,是反映机体慢性疾病炎症状态的重要指标。血小板在变应性疾病中的作用已被广泛论证。在过敏性患者中发现血小板平均体积增加和血小板聚集的变化,这可能与血小板功能及活化相关[12-14]。此外,也有报道健康个体和哮喘患者之间的血小板寿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表明炎症状态对血小板生成及其寿命影响的机制较为复杂,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PLR是将血小板和淋巴细胞计数结合起来,可以用来监测恶性肿瘤、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心血管和肾脏疾病等的预后[16-17]。在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血常规报告数据分析发现,外周血NLR、PLR较常规指标明显降低,表明NLR、PLR在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中更具指导性。

诊断鼻炎时,一致性和特异性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做临床研究时。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和验证方面缺乏一致性,目前还没有研究确定嗜酸粒细胞计数能够真正作为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嗜酸粒细胞存在于大多数过敏性患者中,并与其活动性相关。然而,有研究发现血嗜酸粒细胞计数与疾病活性相关性不强,这与以往的报道不同[18-19]。变应性鼻炎往往与哮喘和特应性皮炎合并存在。有研究报道,过敏性哮喘的发展并不一定遵循经典的过敏性疾病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一些常规性过敏性参数与疾病活性相关性不强[20]。另外,已有相关文献报道NLR增加与慢性全身炎症和哮喘、特发性皮炎甚至胃肠道疾病风险之间存在关联[21-23]。此外,NLR升高与儿童特发性皮炎的严重程度有关,说明NLR可作为过敏性皮炎的炎症指标[24]。因此,推测儿童变应性鼻炎可能也存在NLR改变。目前,PLR作为一种广泛使用、廉价、容易获得、可复制的实验室指标,用于量化全身炎症。也有报道,PLR与常用炎症标志物呈正相关[25]。与新的炎症生物标志物不同,PLR是一种成本效益高且容易获得的生物标志物。更好地了解PLR在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可能有助于鉴别不同临床亚型的发展、疾病并发症,以及监测用药疗效。本研究存在几个潜在的局限性:①样本量相对较小,所有受试者均来自同一医院。②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缺乏纵向观察。③没有收集足够的皮肤针刺试验或变应原特异性IgE的结果,因此无法根据血清IgE水平和有无变应原特异性IgE将变应性鼻炎分为外在型和内在型。④由于资料不足,没有探讨治疗对NLR或PLR的影响。尽管存在有这些限制,但仍发现NLR和PLR作为新的炎症标志物对发作期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其中NLR在评估患者病情中具有更大的临床指导价值。

综上所述,相较于PLR、NLR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诊断以及鼻炎病情的监测具有更积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变应性中性鼻炎
支气管镜下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英文的中性TA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葱汁治鼻炎
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变应性鼻炎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