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对比
2019-07-31蔡忠贵
李 扬 蔡忠贵
(山东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心内科,山东 枣庄277100)
静脉溶栓治疗即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等溶栓药物,运用间接或者直接方法进行溶解血液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以实现血管再通效果。临床结合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特点,运用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较理想[1]。本次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探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并作对比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挑选100例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单月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双月就诊的患者为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为(64.35±5.50)岁;性别31例男性,19例女性;梗死部位:有26例为广泛前壁梗死,有9例为前壁梗死,有7例为前间壁及后间壁梗死,有7例下壁及后壁梗死,有1例下壁梗死。研究组: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为(64.40±5.40)岁;性别30例男性,20例女性;梗死部位:有23例为广泛前壁梗死,有10例为前壁梗死,有8例为前间壁及后间壁梗死,有8例下壁及后壁梗死,有1例下壁梗死。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研究组(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2]):给予研究组患者静脉注射瑞替普酶10 MU,每次注射时间控制2 min内。间隔30 min后,再给予研究组重复用药(静脉注射瑞替普酶10 MU),从而使心肌得以重复灌注。完成2次静脉注射瑞替普酶后,给予研究组患者皮下注射。持续治疗7 d。
1.2.2 对照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3]):给予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尿激酶(100万U尿激酶+100 mL 5%葡萄糖混合),每次滴注时间控制30 min内。溶栓治疗完成12 h后,给予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5000 U低分子肝素钙。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2 h内冠状动脉再通情况(包括治疗30 min内再通情况、治疗1 h内再通情况、治疗2 h内再通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包括牙龈出血、荨麻疹、轻度咳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本次研究结束后将两组数据制表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有分析,组间计数资料以(x-±s)表示,并通过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以[n(%)]表示,并通过χ2检验。若结果为P<0.05,即代表两组数据有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2 h内冠状动脉再通情况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30 min内即治疗1 h内的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2 h内的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2 h内冠状动脉再通情况比较[n(%)]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00%(17/5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比较常见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栓以及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而导致心肌血流中断,进而发生突发性、持续性冠状动脉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肌坏死。若急性心肌梗死换未得到及时救治,则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等情况,危及生命。在临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中,尿激酶可以直接运用,因此在临床中以治疗血栓栓塞(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栓塞、广泛性肺栓塞)等急性疾病。但由于尿激酶不具有选择性,因此临床使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出血发生率高,导致溶栓效果受影响[4]。瑞替普酶是溶栓第三代药物,属于纤溶酶原特异性激活剂,可以在血栓中快速寻找纤维蛋白结合无活性纤溶酶原,并有效激活。纤溶酶激活转化后使网状纤维蛋白单体成为可溶性,从而达到有效溶栓效果。瑞替普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因此机体纤溶蛋白溶解系统受影响发生率低。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比较可知,前者可以有效弥补后者的出血发生率,提高溶栓治疗效果[5]。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治疗2 h内的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次,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安全性,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治疗优势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