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交情境的智能电视媒体交互设计
2019-07-31文/黄龙
文/黄 龙
随着时代与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正推动着电视媒介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不断进步。在我国大力推动“三网融合”发展的趋势下,电视产业也在实现着从单一内容输出向“内容+服务+体验”的智能电视发展新模式转变。智能电视作为电视媒体、移动互联网媒体、通讯媒体的融合产物,从视听娱乐、智能服务以及网络社交等角度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模式。
智能电视的社交表现特征
今天,智能电视人机交互系统的发展正围绕着“社交化”和“智能化”两个方向展开。“社交化”决定了智能电视影音服务的用户需求方式以及应用情境的特征,而“智能化”则将智能电视服务过程中的用户意图、深层需求进行识别,并以交互方式给予用户更完善的体验和满足。根据美国互动广告局2017年的调查显示,超过90%的美国人会选择两人或多人一起看电视,这种行为被称作“共同观看”。观众在观看电视时会从事与节目内容相关的其他社交活动。腾讯产品研发中心(PRDC)2018年发布的《2018智能电视用户洞察报告》中关于“智能电视用户行为”的研究指出,基于家庭成员的“多人共用”模式已经成为智能电视的主要用户构成比。现代智能电视的观众是具有高度社会属性与交流期望的网络用户群体,社交化的行为与环境成为观众参与互动的基础。传媒产品经历用户的参与、分享后,传播效率与质量才可能跃上新台阶。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交”是人类集群沟通交流的一种主动行为方式。从本文的研究范畴来看,“智能电视社交”是互联网电视信息与人类交流相结合的产物。“社交化的媒体交互嵌入”能够实现传播的“社会化倍增效应”。在智能电视的使用场景中,用户的“社交特征”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在智能电视网络平台围绕特定节目内容的分享、评价、交流行为;二是在智能电视特有的“客厅文化”背景下,家庭成员之间的体验与交流,即投送分享。但用户心理层面交流、互动的需求导致了智能电视社交功能的设计痛点。因此,要从社交情境下智能电视的用户意图和技术特性出发,将研究方向落在智能电视的交互方式上,探讨“智能电视社交情境模型”,并根据此模型设计出基于社交情境的“智能电视媒体交互产品模块”。
智能电视社交情境模型
根据《2018智能电视用户洞察报告》以及相关研究结果,用户对于交流沟通的需求是“社交行为”的出发点。这一出发点使得用户在智能电视下的社交行为既受到观看情境的影响,又对情境产生刺激与反馈作用。通过对智能电视用户的研究、追踪与访谈,可分析得出三类有代表性的智能电视社交情境用户需求以及相关的产品痛点。
基于多种媒体弹幕与短评的网络社交模式。“弹幕”是指在视频节目中弹幕场域上方浮动的互动评论,它是在描述和评论过程中综合运用汉字、数字、颜文字、谐音,以及网络流行语等各种符号形成的言语集合。在以年轻人为观看主体的智能电视用户群中,弹幕以及相关短评无疑是增强用户黏性,提高观影体验的重要社交手段之一。随着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介形态与技术的发展,弹幕与短评也从基本的文本形式向着语音、动画表情等多种媒体形式转变。现有智能电视常用的焦点交互模式有利于栏目界面的交互操作,但应用于以弹幕和短评为主的文本输入、语音输入、表情动画输入模式时,效率则大大降低,而在观影中,用户对弹幕、短评等内容的输入时效及反馈体验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一矛盾就成为一个明显的产品痛点。
基于投屏的居家客厅社交模式。无线网络背景下“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的投屏功能是用户的重要关注点。在“客厅社交圈”中,家庭成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的投屏功能,将自己手机上的个性化内容在智能电视这个终端进行分享与交流。但目前常见的智能电视投屏产品仍然以“投屏”的单一功能为主,在互动协作、实时交流、多屏共享等功能上还有所欠缺。
基于人性化的三网社交体验优化。随着“三网融合”的逐渐完善,以互联网为信息框架、智能手机为交互工具、智能电视为显示终端的模式已经逐渐成熟。然而在“三网”并行的智能电视社交情境中,三者之间的输出模式与社交信号不可避免地会彼此影响与干扰,如观看智能电视时的手机来电提醒与接听,网络信息的接收等。如何通过人性化的方法优化三者之间的社交体验,成为智能电视社交情境下的产品痛点。
根据上述社交情境下的用户需求与产品痛点,笔者将产品设计的主要目的定义为如何更好地将用户的“社交”行为需求引导至智能电视的服务环境中。并以此为依据构建“智能电视社交情境媒体交互模型”(如图1)。根据该模型可以看出,用户的社交需求情境流程与现有的智能电视交互产品痛点一一对应:如何在社交情境中使用户高效及时地进行多种媒体的弹幕输入;在投屏社交中增加客厅及家庭成员之间互动与交流分享的趣味性;如何解决观影时多网络平台信息输出的相互干扰与优化体验,成为本次设计研究的一个关键点。
基于社交情境的智能电视媒体交互产品模块
根据上文的用户需求与产品痛点的模型研究,笔者初步建立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围绕社交事件情境下的交互方式、服务功能为目标的产品设计思路。依据上一节模型提出的研究结果,本研究组推出了跨屏媒介下的“基于多媒体键盘投射的信息输入模块”“基于多屏协作、实时切换与分享的多媒体投屏模块”,以及“基于社交信息提醒与优化的观影服务模块”三个功能来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
基于多媒体键盘投射的弹幕信息输入模块。该模块是建立在智能电视用户社交输入需求基础上的进阶服务(如图2)。以手机端的APP为智能电视遥控器,当需要进行弹幕、短评等文本输入时,用户可利用手机的键盘快速输入文本,同时也可以利用手写、语音、表情动画快捷按钮等其他方式输入多种媒体弹幕。照顾不同用户在智能电视观影情境下的弹幕输入需求。
作为以手机虚拟键盘为主框架的产品原型,该模块界面在设计上采用触屏键盘的框架模式。输入界面根据用户设定了文本键盘、语音快捷按钮、手写区域触发按钮以及表情界面按钮。此类输入方式照顾了熟悉智能手机键盘输入用户的习惯,符合弹幕与短评社交即时、高效的需求,降低了智能电视文本输入的时间和学习成本,提高了输入效率。
基于多屏协作、实时切换与分享的多媒体投屏模块。该模块设计可将客厅区域网络内所有安装有智能电视APP软件的手机屏幕同步显示(如图3)。也可由不同的手机端发起协作互动,对投屏内容进行标签标注、涂鸦、留言评论等互动功能。
该模块以电视端合屏模式为主要框架,将产品的视觉布局和手机APP的投屏功能相结合。不同用户手机端的画面和影像、图片可以同时投放在电视屏幕上,通过界面底部的协作菜单可以实现多画面的协同操作。该模块界面的另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将当前电视大屏上的影音媒体进行一键快速投屏分享服务,通过“一键发送”的方式传输到客厅成员每个人的手机上。此模块为智能电视客厅成员的社交互动提供了更多延展性的设计可能。
基于社交信息提醒与优化的观影服务模块。该模块可使用户在观看智能电视的同时,在电视大屏特定区域选择性地显示来电提醒、未读信息提醒等功能(如图4),避免用户在电视大音量的环境下错漏了重要来电以及通讯和网络信息,使得用户在享受智能电视影音内容的同时不错过必要的通讯社交活动。该模块同时也可为用户的多网络社交提供更多体验优化细节,如当用户的智能手机接听电话时,智能电视APP会自动识别这一活动,并主动降低当前电视音量,为用户的电话社交提供更为优化的细节服务。
将社交情境引入智能电视媒体交互设计领域是为了推动智能电视设计思想的结构创新,也为设计过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研究切入点。本研究为社交情境下的用户行为构建了三种具有可行性的交互服务模块。笔者提出的社交情境下的观察与设计概念,不但可以完善智能电视社交功能的设计与开发,还可以从方法论的角度推动其他媒体交互模块的创新研究。对用户而言,优化了其在观影与社交过程中的体验;对于智能电视产品开发者与商家而言,提高了服务的效率,满足了产品中的部分用户痛点。从长远来看,智能电视如何将自身的媒体交互娱乐特性以及服务嵌入到包括但不限于社交的各种用户需求中,这将是电视产品领域未来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