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保护的现状
2019-07-30樊月刚季文
樊月刚 季文
摘 要:文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从4个方面分析了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保护的立法、项目、传承人和民族体育赛事的基本情况,研究了云南省传统体育的传承与保护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事业的追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有56个民族,也有着5000年灿烂的人类文明。云南省是民族大省,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本文旨在探索和发掘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利于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保护 传承
中图分类号:G853/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6(b)-0219-02
1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保护的现状
1.1 法律法规建设情况
云南省自2000年以来,在法律上领先于其他省份制定了《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该部条例是是我国有关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第一部省级法律文件,也体现了云南省政府对于保护本土文化以及重视民间文化传承的决心。2009年2月,昆明市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意见》,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审批制度,建立了国家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乡镇命名保护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权力保护体系建设,城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等方面制度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有力的保障。但自《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颁布以来,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保护实践中遇到了许多的盲点。针对少数民传统体育的规定范围太大,不够细致化,针对性太弱。如能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法律条文,并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从而更加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为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
1.2 项目普查及“非遗”名录情况
1.2.1 项目情况
云南省一共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这些民族有着众多的传统少数民族体育项目,项目多达千余项,而在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数特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笔者运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对15个特有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做如下统计发现: 白族主要包括了赛马、赛龙船、霸王鞭、秋千、仗鼓、登山、耍火龙、打陀螺、跳伟登、跳火把、人拉人拔河、老虎跳、跳花棚、扳手劲、龙舞、武术、抛绣球、跳铁门槛、洱海龙舟赛19个项目;傈僳族开展了弩弓射箭、泥弹弓、尼昂急、傈德德(跳高)、德细来火(跳远)、爬树、爬竹竿、扭扁担、拉肚夺、四方拔河、划爬子比赛、逮来火(爬山)、皮球得来火、皮球丢、赖地、背什(踢脚)、滑板子、跳牛、拉绳、爬绳比赛、砍竹竿、投掷等22个;纳西族包含了东巴磋、牦牛跳、秋千、赛马、占占夺、飞石锁、丽江球、跑罐子、偷狐儿、拨拨拉、打跳、内窝扑(射箭)12个项目;傣族开展了赛龙舟、赛马、放高升、象脚鼓对踢、丢包、藤球、跳竹竿、打陀螺、游泳跳水、堆沙、傣拳、打竹轮、武术等13个;哈尼族包含了武术、拳术、射弩、打铜炮枪、双拐,打磨秋、打陀螺、摔跤、赛蒙抬、打石头架等10个;佤族开展了赛龙舟、赛马、放高升、象脚鼓对踢、丢包、藤球、跳竹竿、打陀螺、游泳跳水、堆沙、傣拳、打竹轮、武术等13个;景颇族开展了(胜碟碟)火枪射击、爬滑竿、拉拉、扭杆、顶杠、秋千、跳高、摔跤、蛇龙、赶猪、走子棋、刀术、目瑙纵歌等13个;德昂族开展了篾弹弓、堆沙、射弩、梅花拳、左拳、武术、刀术、狗拳、水鼓舞、独龙族标枪、绳梯、跳高、撑竿跳、摔跤(阿扁)、射弩、溜索、登独木天梯、老熊抢石头、滑草、拉姆、网石(响石)等21个;拉祜族开展了射鸳、蜡河毕、一长扒(陀螺)、打马桩、投茅、鸡毛球、丟包、嘎克依峨达、迈切切、扁达(摔跤)、阿浅(秋千)、戛水戛都(高跷)、卡扎吸峨(跳绳)、哈呜郭、瓦逮、贾祖巴(瞎子摸鱼)、扎底戛打、拳术器械等18个;布朗族开展了藤球(托球)、射箭、武术、爬竿、打磨档秋、打陀螺、亚都都、斗鸡、跑马等9个;普米族开展了跳锅庄、打秋千、打磨秋、射箭、射弩、斗狗、摔跤、击鸡毛球、板羽球、布球(堵鲁)、跳高、赛跑等12个;阿昌族开展了耍白象、耍青龙、蹬窝罗、荡秋、车秋、射弩、猫赖过(刀术)、阿昌拳术、晃赖过等9个;怒族开展了溜索、射弩、跳竹、顶杆、拔河、秋千、转杆、斗角、梭坡赛、爬竹竿、打石头靶、怒球、虎熊抱石头、摆摆脚(脚斗)、划猪槽船、滑草、摔跤等17个;基诺族开展了跳嘎(跳牛皮鼓)、丢包、顶竹竿、羊打架、摔跤、高跷、藤条拔河、爬竹竿、射弩、射箭、打鸡毛球、泥弹弓等12个。
以上为笔者调查统计的云南15个特有民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情况,项目总计200多项,云南省虽然少数民族多,民族项目较多,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很多民族特色鲜明的项目已经不为人们所知,或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转变了形式和内涵,这些项目有得更进一步深挖和发掘。
1.2.2 名录情况
云南省自2003年以来,提出了“摸清家底,建立名录,明确重点、抢救一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而又濒临消亡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项目”的号召,云南省文化厅开展全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大普查。将打陀螺、吹枪、嘟哒哒、彝族摔跤四个项目录入第二批云南省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项目“非遗”名录。主要传承人包含了佤族的沙绍祥、沙应祥以及彝族的木天光(打陀螺)、苗族的罗洪明(吹枪)、彝族的普金亮(彝族式摔跤)和傈僳族的胡玉秀(都哒哒)。
总的来说,云南省国家级及省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呈现出了项目单一、数量稀少和重竞技化等特点。这其中像吹枪、摔跤和陀螺是全国民运会项目,普及度较高,受政府及社会关注度也比较高,这些项目的传承人都是云南省较为突出的民族传统体育推广人。相反其他项目的传承人幾近空白,云南还有许多广为人知的项目没有申报传承人,这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保护是极为不利的。
1.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赛会和展演
从1955年5月大理举办了首次滇西各民族人民体育表演大会以来,云南少数民族运动会几经起落,到2018年12月临沧市举行了第十一届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经历60多年的历史发展。在第一届运动中仅赛马、马术2项,到第二届时增加了民族摔跤、射弩、民族武术、陀螺项目,到第三届将项目换成了赛马、摔跤、射弩、赛龙舟、射箭、中长跑,到第四届的时候项目扩展到赛马、摔跤、射弩、赛龙舟、打陀螺、荡秋千、抢花炮、弹弓、斗牛、斗羊等10个项目,第五届达到了8项,直到第九届的在普洱思茅举行的运动会,每届增加一个项目,而且项目都在变化,在第十届迪庆举行的运动会时,稳定在马术、民族式摔跤、射弩、武术、打陀螺、打秋千、抢花炮、吹枪、高脚竞速、蹴球、板鞋等11个项目,到第十一届时扩展到马术、民族式摔跤、射弩、武术、赛龙舟、打陀螺、打秋千、抢花炮、吹枪、高脚竞速、蹴球、板鞋、舞龙等13个项目。
1955年5月滇西各民族人民的体育大会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三月街期间举行,这一盛会被公认为云南省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大会设有赛马、马术两个竞赛项目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表演。63年后的云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美丽的临沧市举办,共有1899名运动员代表全省16个州、市和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共18个代表团前来参赛。就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而言,正在逐年增多,但相对于云南省及其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尤其针对一些相对不是很喜闻乐见的项目来说,又是这些运动会没有涉及的,这样的状况是不利于保护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
2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保护的建议
2.1 发展视角下的现代体育化
现代体育化有三种方式:第一,经过激烈的竞争转型,通过举办活动或体育比赛,包括不同层次的体育比赛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进行。其次,探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适用性和健身功效,创编为民族健美操和健身舞蹈; 三是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领域。笔者认为,在保持原始性和生态性的同时,也应该大胆的尝试,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开创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传承与保护之路。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
2.2.1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定的一个种类,是对中国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转型。我们应该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把云南省的优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申报工作提上议程,将这些文化财富完整的保护下来,并传承下去。
2.2.2 传承人登记制度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是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关键因素。由于传承人数量的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分为三类:以自然人名义申报的个人传承项目,以团体名称申报的群体传承项目和以群体名义申报的群体传承项目。我们应该通过建立从国家到省、市(州)、县的梯级传承人登记或申报制度,让更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得到关注,从而丰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
2.3 资料库与信息库建设
目前,云南省尚未建立完整,系统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信息库和数据库。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作成果和研究成果,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调查,充分认识和掌握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类型、分布、生存环境和保护现状,全面和真实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参考文献
[1] 彭毅.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数字化保护[J].档案与建设,2009(1):46-48.
[2] 刘曼曼.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探析[D]. 河北大学,2013.
[3] 熊正益.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2007(2):19-21.
[4] 陶翠香.现代化背景下佤族传统体育传承与保护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
[5] 王志平.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产业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