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鸿庐学术与艺术刍议

2019-07-30刘志超

书画艺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碑帖学术研究哲思

刘志超

丙戌岁,我因报考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侯开嘉老师的书法研究生与鸿庐师兄相识,光阴似流水,迄今已十几载。期间,在系日斋主的引导下,我们师兄弟怀抱着对书法学术研究与实践的梦想和情怀,常常相互辩论、相互砥砺,鸿庐在学术上的探索以及艺术上的追求异常着迷,成绩亦颇丰。去岁,鸿庐提出希望我能于其书法及学术谈点看法,今方提笔,意非拖延,而是我一直在思考他立体多元的创作与学术现状在当下书法圈的意义所在。

书法这门传统艺术被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精神内涵,一直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没有传统文化的滋养,就没有中国书法的文脉悠长。鉴于此,书法不应该仅仅是停留于技法层面的简单书写,而是技近乎道的精神追寻。近年来与鸿庐交流中慢慢体会他关于书法乃生命化的美的呈现这一观点,无论书法之点画、线条、情感、哲思等等元素皆根源于作者一以贯之的生命化表征,诚然,作者哲思、审美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艺术本身的高低。鸿庐近年来探索于清季以降碑帖融合理念下书法线质、造型、格调、碑帖冲突等元素的呈现方式,此乃继何绍基、于右任、林散之等碑帖熔炉路线之下新的尝试,追求于苍老而不失温润、劲健而不失冲和、出新而不失根源的意韵表达,这是一条艰苦而具有学术价值的创作路,从其作品中可领略到其哲思及颇有成效之一斑。

鸿庐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属于当代书坛年轻一代。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今天,学术与艺术继续呈现多元以及跨界发展之势。鸿庐在此自然感受着时代精神的浸润。他没有辜负当代学术及其艺术发展的态势,而是在自己学术理想以及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以学术与艺术多元共融共生的精神为指引。鸿庐早在小学时期既开始着迷于书法与美术,因各种缘由其本科阶段却选择了数学专业,然而,这一学科训练背景正好为他在學术上架构强有力的学术逻辑奠定了良好基础,从其近年来发表的论文可窥知。学术与艺术在今天多元交汇,各门类学科互相渗透与交叉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之势,也是赋予我们当代学人的新使命。若能够在各学科门类交叉研究语境下,大胆设想,努力探索,敢于颠覆与重构话语体系,不仅仅会为我们今天的学术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也会为我们当代学术研究贡献新的力量。就此而言,从理科到文科的跨界为他在学术上的研究提供了跨学科视野,近年来其研究近现代书法篆刻史为中心,将经济学、社会学、数据分析、传统国学惯性等因素运用于研究之中,为其获得更为新颖的研究视角和视域。

书法艺术之所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呈现样式,终究因具备深厚传统文化底蕴或在学术上卓有建树的实践者将高妙的技艺谱写其生命化的美的精神。“因枝而振叶,沿波而讨源”,鸿庐在学术与创作上未臻成熟,但他因为深谙侯开嘉与胡抗美学术与艺术并重的精神,不得不说为他未来之路打开了很大的格局。作为一名执教于著名专业艺术院校的书法专业教师,鸿庐始终秉承着侯开嘉老师技与道双修的精神。他正求索于学术与艺术之路,以他五体书及其篆刻艺术上扎实的技法本领,加之他拥有跨学科视野的学术背景,我们有理由对其学术及艺术创作上有惊艳的期待。

猜你喜欢

碑帖学术研究哲思
别去碰它
李金亮 身处闹市,竟收藏了600多件古籍碑帖
Flying Forward
碑帖 亿元时代
哲思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数字生活方式对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之影响
“高冷”吉金碑帖收藏
当代艺术档案的认识与收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