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独立学院篮球俱乐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7-30彭彬
彭彬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实验对象进行连续18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篮球俱乐部教学中,在提高学生篮球技能、主动参与意识、合作能力和集体凝聚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在独立学院篮球俱乐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它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性得到进一步张扬,自主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能更好地掌握篮球基本技能。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独立学院;篮球;俱乐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8-0053-02
一、前言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具有创意的教学理论和策略,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教育界普遍比较推崇和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策略是一种以不同特质的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小组成员的合作活动为主体、以小组学习目标的实现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构建团队同类、角色异类的小组情境模式改变班级教学结构,旨在促进小组团队成员间的互助與合作,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动力,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培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抗压力、耐挫力。
二、实验对象与方法
实验对象为广东4所独立院校本科生,从篮球俱乐部中选取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比较相近的男生160人,每所学校40人随机分为四个班,并随机认定两个班为实验组,两个班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在学习篮球的时间、兴趣、目的、课余练习次数四个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篮球技能的测试以及对受试学生的学习态度、群体凝聚力、合作能力等进行比较分析,篮球技能指标为一分钟投篮、全场往返运球投篮。将班上学生进行异质分组,一般4—5人一组。每组成员是以自愿基础上(兼顾运动水平等)的“异质组合”,即尽量在能力、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个性特征等方面不同,达到各小组间“同质”的目的。
三、实验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1.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篮球技能学习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两种教学方法都能使学生的篮球技能得到明显提高,实验组学生的一分钟投篮和全场往返运球投篮成绩分别从实验前的5.021±0.557和14.06±1.44提高到6.826±0.531和10.08±0.76,提高率分别为35.95%和28.31%;对照组学生的一分钟投篮和全场往返运球投篮成绩分别从实验前的4.861±0.424和13.69±1.53提高到6.071±0.562和10.86±0.79,提高率分别为24.89%和20.67%。经过样本T检验,P值都小于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实验组的测试成绩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经过T检验,P值小于0.05,有明显差异,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比传统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篮球技能上的效果更好。
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为了达成小组学习目标,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之间优势互补,各尽其能,主体参与性与主观能动性得以最大地发挥和体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篮球课的教学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优越于对照组学生。虽然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态度经过一定时期的传统教学,体育学习态度有所提高,但经样本T检验,P>0.05,实验前后差异不显著。而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态度经过样本T检验,P<0.05,实验前后存在差异显著,说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的是教学和谐、民主平等、交融合作、共同分享和参与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此过程中,以教师主导作用为基础,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学生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支持、相互争论、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互帮手段,既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也影响了别人的需要,有利于转化学生自私、冷淡的心理。小组成员通过共同努力,使小组取得优异的成绩,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
3.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影响。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竞争意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比传统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竞争意识方面更加有效。小组合作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策略是“组内共同合作,组间存在竞争”,因此,小组内成员相互帮助,共同学习,通过组内同伴共同努力获取胜利的目标非常明确,这就很好地处理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这种意识完全符合现代社会对竞争素质的要求。小组间竞争对每个小组成员来说具有更大的刺激性和挑战性,可以激发组内成员的创造性,以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展现需要,使学习兴趣更加深入持久。这种长期持久的影响,会让学生逐渐构筑起积极向上的心理准备,竞争意识得以实现。
4.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影响。实验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合作能力上的效果比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更明显,经过样本T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了解到在同伴的帮助下,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小组成员间互相启发,在充满关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有意识地提高和同伴合作的能力。篮球教学中,有很多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练习。例如练习传接球,有两人定点和移动传接球、三人三角传接球、五人五星式传接球,练习过程中,任何一个人的传接球失误,都会导致整个团队传接球练习的失败。不熟练的动作及练习,可以通过小组间的帮助、交流进一步得到巩固。
5.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群体凝聚力方面的调查结果差异不显著;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这说明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群体凝聚力方面比传统教学法有较明显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组织组间比赛形成教学竞争,要赢取比赛,就需要小组成员一致努力,努力提高小组的竞争力。这种竞争中的合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群体凝聚力。
四、小结
在独立学院篮球俱乐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相较于传统教学法,能更有效地提高篮球技术习得,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褚占才.合作学习在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教学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4]刘东.普通高校篮球课异质分组合作教学评价方法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
[5]Beth,E.B.,& William,J.M.(1997).Knowledge of physical fitness in prosp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68(6),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