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色觉障碍者的西安地铁导示系统设计探究

2019-07-30魏天刚高李华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

魏天刚 高李华

摘 要:文章结合对色觉障碍者的日常行为特征的研究,站在其角度,分析西安地铁中的导向标示系统设计存在的缺陷与问题,以“通用设计”为根本理念,对西安地铁导向标示系统进行整合与优化,从而解决色觉障碍者在地铁中难以辨别路线的问题。

关键词:导向标示系统;无障碍设计;色觉障碍者;安全色谱;西安地铁

一、前期调研

(一)色觉障碍者特征分析

先天性色觉障碍通常称为色盲,他们不能分辨自然光谱中的各种颜色或某种颜色,色盲分为全色盲和部分色盲(红色盲、绿色盲、蓝黄色盲等)。全色盲是色觉障碍中最严重的一种,较少见。红色盲又称第一色盲。患者主要是不能分辨红色,对红色与深绿色、蓝色与紫红色以及紫色不能分辨,常把绿色视为黄色,紫色看成蓝色,将绿色和蓝色相混视为白色。绿色盲又称第二色盲,患者不能分辨淡绿色与深红色、紫色与青蓝色、紫红色与灰色,把绿色视为灰色或暗黑色。临床上把红色盲与绿色盲统称为红绿色盲,较常见。平常说的色盲一般就是指红绿色盲。蓝黄色盲又称第三色盲。患者蓝黄色混淆不清,对红、绿色可辨,较少见。

对颜色的辨别能力差的则称色弱,色弱包括全色弱和部分色弱(红色弱、绿色弱、蓝黄色弱等)。色弱虽然能看到正常人所看到的颜色,但辨认颜色的能力迟缓或很差,在光线较暗时,有的几乎和色盲差不多,或表现为色觉疲劳,它与色盲的界限一般不易严格区分[1]。

研究表明,色盲这种病能够遗传,通常男多于女,发生率在我国男性约为5%~8%、女性0.5%~1%[2],也就是说大约每十个人中就会有一位是色盲患者。

不少研究表明,色盲患者对于色彩的明度比常人更为敏感。

(二)针对色觉障碍者的各类无障碍设计案例

在这个多样化的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毫无障碍、顺利地使用各种产品与设计。1974年,为了满足具有不同生理伤残缺陷者的需求,联合国组织提出无障碍设计这个概念[3],一个优秀的无障碍设计不仅能让残疾人用户正常使用,也能带给正常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以下是部分针对色觉障碍者的无障碍设计案例。手机游戏Two Dots在界面中不仅使用颜色作为识别的方式,同时增加了图形,将图像与颜色进行对应,形成多重识别。

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高德地图在无障碍设计方面也考虑到了色觉障碍者这类特殊群体。为防止色盲人群在使用地图时出现难以分辨红色拥堵路段与绿色畅通路段的情况,提供了可供色盲用户使用的色盲模式。

现在非常流行的游戏英雄联盟和绝地求生也开发出了色盲模式。在一项调查中发现,有百分之七十的游戏玩家会选择色盲模式,即便他们是正常人士。其原因在于在选择了色盲模式后,角色血条会由原来的绿色变成金黄色,使得在绿色的背景上更加突出,玩家可以在团战中轻松发现自己的位置。

除此之外,其他手机应用软件单词世界、英语流利说以及卡牌游戏UNO等都考虑到色盲用户,为其制定开发了色盲模式。

(三)国内外城市地铁导示系统现状分析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导向系统,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把正确的信息准确有效且快速地传递给受众。所以设置科学、合理的导向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地铁导向系统是一种以文字、图形、色彩、信息为基本元素以空间环境布局认知为基础,对导向标志有规划地进行空间信息设计,使得人们能有效地接受信息并快速地进行自主寻路的过程[4]。然而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地铁导向标示系统设计的调查,暂未发现有将色觉障碍人群纳入导向标示设计的考虑范围中的设计,这也就意味着“人性化”这一概念在地铁导向标示设计中体现得不够充分,有成百上千万的色觉障碍人群在乘坐地铁出行中会或多或少遇到困难。图4到图7是日本、伦敦、曼谷以及中国北京的地铁线路图分别在正常人群、红绿色盲人群、黄蓝色盲人群眼中的景象。

利用色盲模拟器对国内外部分城市地铁线路图进行了色彩模拟处理,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到色盲眼中的地铁线路图。在纵横交错、颜色繁杂的各城市地铁交通线路图中,由于地铁线路往往只采用颜色进行区分,所以色觉障碍者对于颜色相近的线路很难辨别,造成一定的出行困难。

在针对色觉障碍者的各类无障碍设计案例中我们提到,某些娱乐方面已经有针对色觉障碍者提供的人性化设计,然而在本来更应该体现人性化设计的公共设施方面却缺乏相关的考虑,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 西安地铁导示系统现状分析

截至2018年12月,西安已开通四条地铁线路,相较北京、广州、深圳的地铁线路而言,西安的地铁线路更少,对应线路使用的颜色也少。但是经过色盲模拟器的模拟,可以发现对于红绿色盲而言,用藍色代表的一号线和用紫红色代表的三号线在其眼中呈现出来的都是蓝色,当一号线和三号线交叉换乘处,其处于一种易混淆的状态。

同样的,在使用自助售票机及乘车中的导示部分时,该问题也同样存在。同时,在行车示意图中,有换乘需要的色盲用户也会由于一号线和三号线色彩太过相近,而产生乘错车的情况。

通过实地调研,对现阶段西安地铁存在问题的导示系统进行了统计与分析(表1)。

按照每座站台四块线路运营图、八块行车示意图、四块乘车导向牌计算,现阶段在已开通线路中,涉及更换的西安地铁问题导向标示牌有1520块;在未开通和在建的线路图中,涉及更换的西安地铁问题导向标示有752块。因此,尽早将色觉障碍人群考虑到地铁导向标识系统设计中将极大地节省财力、物力、人力,避免在更多地铁线路开通后造成不必要的损耗。

三、优化设计

打造完善的地铁导向标示系统,保障各种不同残疾人、缺陷者与弱势群体乘地铁出行的便利性,促使我们对其作出更多的优化与改变。针对西安地铁线路难以辨别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一)安全色谱

优秀的配色应兼具美观性与实用性,安全色谱对于色盲和非色盲人群来说都是易辨别的,它有着较高对比度,颜色名称容易定义,且屏显与印刷差别小。例如,红色由朱红色代替;避免黄绿之间的颜色,因为和黄色、橙色对于色盲人群来说无法区分;绿色由蓝绿色代替,避免与红色、棕色混淆;等等。

(二)色彩与图形结合

色彩与图形的搭配,为用户提供了多维度的辨别性和记忆点,不仅解决了色盲用户辨别线路难的问题,也能让正常用户更清晰快速地分辨不同线路。据此笔者对西安地铁线路图及行车示意图进行了优化,分别用黄色与圆形代表一号线、青色与椭圆代表二号线、蓝色与三角形代表三号线。

为加深用户对线路与色彩、图形之间的印象,在地铁内部其他区域也应用了色彩与图形。以二号线为例,在所在站台的入口导示牌处对原有导向标示牌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在候车站台的车厢门和盲道上设有对应线路颜色。

四、结语

好的设计是从所有人的需求出发的。作为城市主要交通工具的地铁,更应该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求,而在考察调研中却发现,西安乃至很多大城市的地铁都未曾考虑到色觉障碍者这一特殊群体。为此,笔者从色觉障碍者角度出发,选择色彩对比度较大的颜色与图形相结合,提高导向标示信息传达的清晰性与识别性,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无障碍地铁导示系统。

参考文献:

[1]隆忠.浅谈先天性色觉障碍[J].生物学通报,1997(2):20.

[2]王瑞,魏天刚.日本地铁人性化建设对西安地铁的启示[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2):50-51.

[3]赫丽萍.城市空间地铁导向标志系统研究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4]寇树芳,武帅.无障碍设计中的盲人用户产品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7):171-172.

作者简介:

魏天刚,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设计方法论、服务设计、展示设计、品牌设计。

高李华,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景观设计
残疾群体住宅设计
浅谈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
老年人无障碍专用座椅设计研究
快速公交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
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在建筑学专业课程中的建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