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旅游从业者职业能力提升探究

2019-07-30李娟梅

成人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李娟梅

【摘 要】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有效途径。我国乡村旅游虽然在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从业者职业能力不高、高端专业人才缺乏、精准职业教育缺失的现实问题对产业升级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提升乡村旅游从业者的职业能力,推动乡村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从业者;职业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9)06-0060-05

一、研究背景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进一步实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增强农民就业竞争能力。依托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从强化乡村旅游从业者就业能力角度,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育和创业能力扶持,提高旅游服務质量和农民就业水平,使更多农民从中受益,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到2017年底,我国乡村旅游特色村超过10万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体增加到达33万家,营业收入近5 50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达到约5 500亿元,年接待人数超过25亿人次,乡村旅游消费规模增至1.4万亿元,吸纳就业人口超过1 000万人。“十三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千镇计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项目的开发,在全国培育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1 000个左右。全国各地区3—5年内至少将会出现2 000多个省级特色小镇。更多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乡村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精品民宿、特色旅游小镇的建成,对高素质、专业化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的需求将大大增加。目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主要是大量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转化出来的知识文化层次偏低、旅游服务技能有限、综合素质不高的农民,无法满足乡村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多领域融合发展的需求。具体表现为掌握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管理知识、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乡村旅游专门人才缺乏。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近三年来50岁以上农民工人数占全国农民工总人数比例呈逐年增长,2017年为21.3%;同时,由于外出农民工总人数占比达到60%,留在本地的农民工占比只有40%;我国农民工中本地农民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只有7.4%,接受过农业或者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有30.6%。这些因素对于依托乡村劳动力发展的乡村旅游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另一方面从业者职业技能水平不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职业教育,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和服务技能,培育出一批能够胜任农村家庭工厂、手工作坊、精品客栈、旅游电子商务经营等方面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强化农民就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乡村旅游人力资源供给质量,实现乡村振兴。

二、研究理论基础

目前国内学术研究领域关于乡村旅游从业者职业技能提升研究资料以实证研究为主,篇数不多。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量存在增速减缓、流动性强、技能水平偏低、总体收入不高等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刘鹏(2013)指出在政府宏观指导下建立分级分类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对黄山景区边缘乡村旅游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的策略。[1]姚海琴(2014)指出应通过政策引导、加强公共管理、建立全方位劳动力提升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通过参与乡村旅游服务实现就业。[2]董颖(2014)针对乡村旅游人力资本的投入包括教育、人才流失、文化建设、培训等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来提高人力资本的策略。[3]韩慧(2014)通过对山西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存在的层次低、培养机制不健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完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4]夏明芳(2015)提出应通过引进人才和建立培育机制解决南岳景区存在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开发缺失,缺乏培训机制问题。[5]姜奥(2015)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指出福州市乡村旅游面临的具体人力资源的问题如人才素质太低、培养体制不健全、流动性大,提出建立科学的乡村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6]吴巧红(2018)认为应该重视乡村女性劳动力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贡献,为其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以促进乡村振兴。[7]向富华(2018)认为应该以乡村旅游人才基地建设为突破点,政府投入相应资金,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8]

国外学者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区域实证研究、乡村旅游研究方法或者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研究。Vikneswaran Nair(2014)通过与其他国家乡村旅游的定义进行对比,分析了马来西亚乡村旅游的具体内涵,并对马来西亚乡村旅游进行重新界定,以指导马来西亚政府重新定位乡村旅游,提升旅游产业的价值链。[9]Bernard Lane(2015)研究了自1970年以来乡村旅游的发展演变和由观光向体验转变的过程,以及学术研究领域自2000年以来的1 848篇文章对这一过程的研究情况,指出要创新乡村旅游管理与研究模式,促使其可持续发展。[10]Mercedes Marzo-Navarro(2017)研究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变量,指出促进乡村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乡村旅游利益相关的各方要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重视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益。[11]

可见,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学术研究较少,特别是从我国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以优化人力资源构成、促进产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有待深入。本文以影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升级的核心因素即人力资源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与人力资源供给质量不高存在的矛盾进行研究,从经济学、管理学与教育学多角度进行分析,探求优化乡村旅游人力资源供给的科学路径,以助力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提升农民就业质量,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演变轨迹及其新时代新征程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举措
新农村呼唤更多的知识型“新农人”
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哪些农村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