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具有中国主体性的世界叙事
2019-07-30
伴随中国崛起,一个对于中国思想界而言十分重要的问题意识日益显现出来:重构具有中国主体性的世界叙事。
近百年来建构的世界认知,是在中国總体上落后挨打的情境下逐渐形成的,他们均服从于一个总目标:学习西方,迎头赶上。其基本的特征也十分明显,以启蒙为主要诉求。由此而建构的对于世界的认知,一方面满足着中国人富国强兵的急切需求,另一方面则不自觉地遮蔽了整全的世界图景。当前,中国的崛起与未来对于世界事务的深度参与,要求我们重构基于中国主体性的新的世界认知框架。
首先,应该以一种更加平等从容的心态认识世界。
百多年的被动挨打,塑造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急切心态和实用主义方法, 整体上来说,我们对西方的姿态是仰视的,由此导致两种明显的弊端,一是拿来主义的照抄照搬,进而演化成层出不穷的食洋不化的教条主义,二是忽略甚至无视非西方世界的存在,看不到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看不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智慧所能带来的文明启示。这样一种世界观,必须加以改造了。
第二,重新认识世界,应以中华民族新的主体性为基础。
必须承认,关于当代世界的知识成就,主要形成于西方。西方国家挟其工业化现代化势能,建构了庞大而复杂的世界知识体系,并以此解释现代世界的发展过程与世界历史的演变。在重新认识世界的中国时代,学习西方知识仍然是中国知识界绕不过去的门槛。然而在中国崛起时代学习西方所形成的世界知识,必须确立中国人的主体意识,形成中国人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建基于中国人对于自身历史文化的深刻自信,建基于对现代中国发展道路与发展路径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建基于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深刻自觉。
第三,认识那些被西方主流价值屏蔽的西方价值。
在近现代的中国,学习西方,即意味着学习英美,即意味着学习西方主流所推崇的普世价值。随着西方世界近年来的政治经济乱象,当代西方社会一些新的探索和新的思想必然不断出现,由此那些西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却被屏蔽的价值探索也必然会浮出水面,比如欧洲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思潮与政治探索、美国的社群主义等等。西方的当代困境,也在孕育着西方的新的思想革命与社会革命,对此,我们中国人应有充分的敏感。
第四,更重要的是建立对非西方世界的认知。
中国的未来发展,必将更深地介入世界秩序重构,“一带一路”计划,已经开启了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与非西方世界构建国际新秩序的序幕,为此,全面认识非西方世界,建立非西方世界的知识体系便显得日益迫切。在学科设立、教材更新、教学布局以及人才培养方向上,都应该早作筹谋,为即将到来的国际格局变迁做好准备。对非西方世界的认知,不仅是“一带一路”计划的实际需要,它同时也是建构中国人完整的世界观,探寻人类文明新的可能性的需要。今日中国之重新认识世界,非西方世界将是首先需要补足的功课。
《文化纵横》编辑部
201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