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发展“领头雁”的秘诀是什么
2019-07-30范琦娟
范琦娟
没有“稳”,就没有“进”,更谈不上“好”
:2018年对当涂县来说,是非常高光的一年。综合实力首次挺进全国七十强,成为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当涂县,呈现出什么样的态势?
谢红心: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当涂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扎实苦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良好態势。
当涂县地区生产总值385.8亿元、增长8.2%,总量位居全省十强县第6位;财政收入53.5亿元,增长13.9%,总量、增幅分别位居全省十强县第4位、第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万元,增长10%,连续16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一。
当涂县综合实力首次挺进全国七十强,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69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第30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77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第77位。
当涂县成功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50个试点县之一,被评为中国最美县域、全国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县、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县、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四度蝉联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当涂县域经济发展曲线不断上扬,其中有哪些可分享的经验?
谢红心: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感受很多,深化了对县域经济工作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坚持党的领导。做好经济工作必须把党的领导摆在首位,核心就是要向党中央对标对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六稳”要求,狠抓三大攻坚战、长江经济带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等大事要事,保证全县经济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没有“稳”,就没有“进”,更谈不上“好”。我们安不忘忧、好中知难,一手抓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社会治理等传统稳定工作,一手抓污染防治、重大风险防控、扫黑除恶等新的稳定工作,保持全县社会大局稳定,实现发展的轻装上阵。
坚持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是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制造业升级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进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坚持扩大开放。当涂是安徽省东向发展的“东大门”“桥头堡”,交通畅达、区位优越,理应在开放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县级前列。我们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全面深度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努力实现借势发展、借梯登高、借力跨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坚持为民谋福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开放,人均居民收入、退休人员工资等都得到进一步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县人民的获得感更多、幸福感更强。
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
实体经济上
:转型升级是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19年当涂县如何继续推进转型升级,聚力打造智造强县?
谢红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智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当涂县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县、智造强县之路,强化新技术引领、大招商助推、严执法倒逼,全力推动当涂配套向配套当涂转变、当涂制造向当涂智造转变、当涂产品向当涂品牌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获批省级生物医药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成功跻身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国星生化上榜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绿色工厂、全省制造业综合实力50强企业。
2019年,我们按照“理产业思路、育产业人才、抓产业布点、建产业集群、促产业升级、搭产业平台”的思路,坚持以转型升级为方向,以提质增效为中心,全力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当涂生动实践。
一方面,着力提升战新产业集聚力。大力实施制造业升级行动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度推进计划,净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在县域战新产业基地建设上,通过龙头企业引领、重点项目支撑、产业链条延伸,重点打造以奥克斯空调为龙头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以利洁时桂龙药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以顺丰速运为龙头的智慧物流产业集聚区。同时,围绕南京“441”主导产业和合肥智能家电、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定位,积极发展相关配套产业。
另一方面,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坚持“以亩均论英雄”,建立“高进低退、扶优扶强”机制,不断做活存量、做优增量、做大总量。通过正向激励,把有限的政策、土地等资源集中到亩均效益高的企业,实施72个技改项目,推动装备制造、冶金压延等传统产业“凤凰涅槃”、“老树发新枝”;通过反向倒逼,执行差别化政策,加大“散乱污”企业关闭力度和低效用地置换力度,加快实现“腾笼换鸟”和“动能转化”,完成兼并重组企业8家以上。
:产业发展需要以项目为支撑。2018年当涂县招商引资亿元项目92个、超10亿元项目6个、超20亿元项目2个,并且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连续11年获安徽省政府通报表彰,这背后的“秘诀”是什么?
谢红心:项目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支撑。当涂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开放联动战略,全力招大引强,加快项目建设,深入服务企业,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今年3月27日,省委书记李锦斌深入当涂视察调研奥克斯智能家电产业园项目,对我县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实行“领头雁”招商,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各载体主要负责人亲自抓;选准“明白人”招商,挑选实战经验丰富、政策水平较高的干部,组建驻外招商联络处和产业招商小组;建立企业资源库,编制产业地图,提高招商精准度;紧盯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和国内外领军企业,紧盯大项目、好项目。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项目调度突出“精准度”,切实提高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项目建设突出“加速度”,严格对照时间表、路线图,倒排时间、挂图作战,能快则快、提速增效;项目保障突出“大力度”,提升服务项目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增强对省内外高精尖项目的吸引力。
始终把服务企业作为关键举措。深入开展“服务企业突破年”活动,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全力支持企业加快发展,被评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坚持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抓好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在用心服务上增强“精准性”,坚持“多服务、少干扰”;环境优化上提高“满意度”,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
创新在哪里,
发展动力就在哪里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激发活力。当涂县如何在创新发展上精准发力?
谢红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实践也充分证明,科技创新在哪里兴起,发展动力就在哪里迸发。
当涂县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落实“全创改”重大部署,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18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2%,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个。
一是建好平台。重点围绕打造智造强县,全力支持企业与中科院、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打磨匠心,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全县现有院士工作站2个、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2家。
二是育好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小升高”培育计划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每年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加大高层次人才和人才团队培育引进力度。目前,已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5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97家。
三是解好难题。整合政策、资金等资源要素,成立当涂经济开发区政务(企业)服务中心,发挥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作用,助推企业创新和创业者成长壮大。全年累计发放“税融通”贷款4800万元、“4321”政银担贷款8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是抓好转化。积极融入南京、合肥等地的创新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争取省市技术交易平台向当涂延伸,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冲刺全国五十强
:当涂县提出“挺进全省前三强、冲刺全国五十强”,实现战略目标的突破点在哪?
谢红心:这个目标,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是通过不懈奋斗可以实现的,凝聚着省市的嘱托、时代的呼唤和群众的期盼。这个目标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全县上下的一致认同,成为引领全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坚定不移走智造强县之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强化创新支撑,积极培育新兴业态,促进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
坚定不移走开放活县之路。重点做好“远”“近”两篇文章。“远”指依托马鞍山市的平台和当涂县现有的台资欧资企业,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吸引一批台资、欧资企业入驻;“近”是等高对接苏浙沪、深度融入长三角,积极承接苏浙沪特别是南京的“溢出效应”。
坚定不移走生态立县之路。围绕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当涂)经济带,全力打造沿江1公里生态修复样板区、沿江5公里产城一体示范区、沿江15公里城乡融合先行区,在高水平保护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当涂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
坚定不移走文明润县之路。持续打造品质县城,精准用力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力整治城乡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美丽新当涂·文明再升级”行动,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让文明之花在姑孰大地处处绽放。
坚定不移走人才兴县之路。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加快建设人才高地。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政务服务,确保人才引得进、育得强、用得好、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