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做大蛋糕 分好蛋糕
——专访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常务副主任王东升
2019-07-30巩聪聪
□ 本刊记者 巩聪聪
王东升,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常务副主任、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现场考察专家组组长、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评审与考核核心专家、多个地市人才项目与科研平台等评审专家,常年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与实践工作,主要负责中科院与山东的全面合作,为山东省属企业与中科院的合作搭建了很好的桥梁。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由中科院与山东省政府于2008年1月共同组建,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旨在推动中科院的技术成果在山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近年来,围绕创新驱动国家战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依然存在着难以落地的现实问题。那么,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在哪里?制约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深层次症结又是什么?如何突破瓶颈?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系列问题,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常务副主任王东升。在开出科技成果转化良方的同时,王东升还介绍了中科院与山东省国资委、山东国企的合作情况,并给出了深化合作的有关建议。
技术到产品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
《山东国资》:在我国现有国情下,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东升:当前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环。从宏观环境看,中国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国际竞争力与经济总体实力不匹配,资源环境瓶颈对我国一些产业的制约比较严重,而国际竞争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些都让创新驱动成为我们向前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换挡,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主观意愿来说,近年来,从党中央到地方政府,再到企业自身,都对科技成果转化给予了更多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代表了最高决策层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度重视。
《山东国资》: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在哪里?
王东升:简单来说,科研成果从产生到转化,由理论、技术、产品、商品四大环节组成。其中,理论到技术环节主要由科研机构完成,产品到商品是企业的强项。而技术到产品则需要科研机构与企业协同合作实现,这也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最难的一环,被称为“死亡之谷”。
为什么这么难呢?我觉得,好说难做。对于科技成果转化,讲战略、讲大局都很好讲,但真正落地很难。目前表现出来的情况是,往往大家一起开个会签个约很热闹也很高兴,之后就没下文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从国家到省市,目前各部门政策之间有很多“打架”的地方。我们的相关文件太多、理论太多、词汇太多,但真正能动起来的很少,还有很多跨部门的堵点需要解决。
现在确实需要出台一些真正实用的政策,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不解决这些宏观的框架性问题,接下来的工作是很难做的。但仅仅有框架是不够的,落地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事实上,总体来讲我们的转化率与贡献度不高。对比一下科技创新贡献指标,中国的科技创新对经济的贡献率远远低于美国、远远低于欧洲。这是一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关键在“合”
《山东国资》:科技成果转化难以落地的深层次症结是什么?
王东升: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比如,白富美小姐非常优秀,找了个高富帅小伙结婚了。姑娘很好,小伙子也非常优秀,但是两人的日子过得却不太好。这是为什么呢?
是双方的磨合出现了问题。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小姑娘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不少孩子家务活都不会干,即姑娘不是专门为小伙子培养的媳妇;而小伙子虽然优秀,同样也不是专门为姑娘培养的丈夫。同理,我们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一些科技成果不是专门为企业生产经营而研发的,因此不一定适合企业;而很多企业也不具备接收一些科技成果的能力。
必须承认,跟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创新能力还存在着一些差距,特别是科研机构与企业衔接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大学汇集了世界上7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开创了将学术界与产业界联系起来的传统,170多所大学拥有某种形式的“企业孵化器”,数十家大学在经营自己的风险基金。美国的企业自身研发能力比较强。我们的企业,整体来说科技创新能力还是弱一些。可能也就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或者华为这样极少的民营企业具备创新实力,但是大部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都还不是很强。我们的一些科研半成品,往往不能直接被企业拿去用,或者不能用、用不了。
2019年3月,中科院研发的世界最大无焊缝整体不锈钢环形锻件出炉
《山东国资》:如何突破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瓶颈?
王东升:还是以现实当中的婚姻例子来说。女方需要好好进行培训,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媳妇;男方也要认真改造一下自己,学习做好丈夫。核心就是双方要“合”,好好地磨合,不能凑合过日子。但这个磨合的过程,可能会比较困难,甚至非常痛苦。我跟一些企业,包括一些大型企业,都交流过这个问题。类似这样的磨合过程,我经历过很多,有时候真的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山东国资》:您觉得,各相关方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分别应该担当什么样的角色?
王东升:我一直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本身也是一种研究、一门学问,它和科研同样重要。科研机构有责任把科研成果推向社会、造福社会。从政府部门来说,包括国资委,甚至包括省属企业来讲,我个人认为,现在的监管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区甚至焦虑,就是会存在这样一种顾虑:做这个事情如果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了,那该怎么办?而且,过度地放大了这种顾虑。我觉得,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名义阻碍科技成果转化,因为过度束缚而导致很多科技成果束之高阁,这才是一种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
企业家要真正重视科技
《山东国资》: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您觉得山东的情况如何?
王东升:山东省这些年连续出台有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尤其是2018年初,省委书记刘家义主持召开相关会议,讲得非常深刻。2018年7月,刘家义率队到南方调研,调研对象包含了中科院深圳研究院。今年4月8日,刘家义率团访问了中科院,山东省政府与中科院就推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一共7条,每一条都是干货。山东省国资委则早在2017年就与中科院科发局及沈阳分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与沈阳分院又合作成立了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国资中心,作为山东省国资委与中科院合作的专业平台。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态度最能说明问题。近年来,山东企业特别是一些省属企业,与中科院合作力度空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企业家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山东国资》:中科院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是什么?中科院与山东国企的合作情况如何?
王东升:首先,企业应该有自己的研发能力。企业要逐步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一些科研条件暂时可以没有,但不能不想。因为企业需要具备对科研成果的基本承接能力,有起码的判断力。企业家要赚钱,但不能混钱,要真正重视科技。其次,合作双方要相互尊重。有三类经营者是被我们列入“黑名单”的:一是有钱任性的经营者;二是只唯上、搞场面做盆景的人;三是天天忙忙碌碌却没有实效的“跑步机”式企业决策者。
事实上,中科院与山东国企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多年前,中科院就与兖矿集团、山东高速集团等山东国企有过合作。近年来,特别是2017年以来,在山东省国资委的协调下,中科院与多家山东国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或达成了合作意向,有些项目已经落地。其中,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与华鲁集团、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与兖矿集团、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与山钢集团等多个合作项目都推进得很顺利。
《山东国资》:在合作中,中科院看重山东国企的哪些特质?合作前景如何?
王东升:首先,山东国企特别是省属企业体量大、涉及领域广、行业比较齐全,双方未来合作的空间很大。其次,山东国企运作比较规范,特别是一些大型省属企业公信力强、社会口碑好,这非常有利于合作项目的社会化推广。
与山东的合作,中科院将聚焦区域重大发展需求,组织全院相关力量,从地方及骨干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强化更多项目的“精准对接”与更多技术的“高效供给”,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有效融合,服务山东重点产业的发展;以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为载体,探索创新院企合作新模式、新机制;发挥中科院科技“智库”优势,提供高端战略咨询;进一步加强对山东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的支持,争取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经验。
把蛋糕做大分好
《山东国资》:中科院与山东省国资委的合作情况如何?
王东升:关于中科院与山东省国资委的合作,用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的话说就是:“与山东省国资委合作,是中科院院地合作工作的又一种新的探索。”
2017年10月,山东省国资委与中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与中科院联合在济南举办首场专利拍卖活动。2018年3月底,山东省国资委有关领导带领部分省属企业相关负责同志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进行考察、学习与交流。2018年6月,山东省国资委与中科院沈阳分院共建中国科学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国资中心签约仪式举行,这标志着中科院山东国资中心正式成立。今年以来,围绕深化合作,我们跟山东省国资委也进行了多次探讨。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所
《山东国资》:在中科院与山东国企的合作中,山东省国资委提供了哪些支持与服务?相比与单个企业对接,与国资委对接有哪些优势?
王东升:近年来,在山东国企与中科院的合作中,山东省国资委的统筹协调作用明显。相比与单个企业对接,跟山东省国资委合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可以干大项目;二是合作面广;三是组织性强,有利于系统集成。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与企业直接对接不好。客观地说,与企业对接,可能效率更高。这也是我接下来想说的关于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
《山东国资》:在您看来,应该如何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深化与山东省国资委、山东国企的合作?
王东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科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就像接力赛一样,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没有人接,或者接不了不知道往哪儿跑。”
体制机制其实就是各方利益的协调与妥协。因此,体制机制一定要以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为导向,要科学合理分配利益,实现和谐共赢。合作各方不能完全自己控制,不要过分夸大自己的作用。大家不能缺失整体意识,要齐心协力把蛋糕做大,还要相互尊重把蛋糕分好。改革的核心就是调整出一个更适应发展的体制机制,实质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主动适应。
在与山东省国资委的合作中,我们也是期望能够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营造出一个更加有助于双方干事创业的氛围。具体而言,我们建议:双方要紧紧围绕推进省属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初心”,建立高层会商机制,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搭建合作平台,组织专业人员积极跟进项目;明确任务目标,并配套相应的问责机制,还要有一个具体的日程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