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019-07-30马晓霞
马晓霞
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银川 750001
宁夏各个高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存在质量偏低、共享不足的劣势,在形式上和逻辑上比较分散,缺乏统一而开放的共享系统,大大限制了高校间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互通。该研究对宁夏地区8所本科院校(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宁夏理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银川能源学院)的187名教师、509名学生以及教务处、网络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等相关部门的数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并访问8所学校的网站,就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获取与使用现状、所在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情况、基于局域网的校内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现状以及校际间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阻碍其发展的原因,以期为区域内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宁夏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现状
1.1 调查人员的一般资料
调查人员的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
1.2 师生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获取与使用现状
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教师日常工作中的使用渠道和频率部分反映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教师日常工作中所占有的地位[1]。
1.2.1师生使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频率59.4%的教师、27.1%的学生经常使用数字化教育资源,40.1%的教师、63.5%的学生偶尔使用,仅有0.5%的教师、9.4%的学生从来不使用。
1.2.2师生经常使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种类图1、图2反映了师生经常使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种类。
1.2.3师生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手段表2反映出师生主要通过搜索引擎、相关教育网站或资源共享平台及校园网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较少使用教材配套的光盘。
1.2.4阻碍数字化教育资源获取的主要原因54.0%的教师、41.5%的学生认为阻碍他们数字化教育资源获取的主要原因是收费问题,如图3、图4所示。
表1 被调查师生的一般资料
图1 教师经常使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种类 图2 学生经常使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种类
表2 师生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手段(多选)
图3 阻碍教师资源获取的主要原因 图4 阻碍学生资源获取的主要原因
1.3 基于局域网的校内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现状
多数高校都有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举措,但建设水平和重视程度不一。整体来看,“211工程”重点高校和二本院校高于三本院校。建设方式以购买为主、自建为辅,学校独立建设资源库,多数高校都建有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图书馆文献资源,资源重复建设现象明显;部分学校的专业课程已建有网络课程资源,但所建资源在质量和数量上都难以满足教师的教科研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1.3.1师生对所在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态度和满意度分析表3反映出大部分师生对学校所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满意度并不高,认为学校所建数字化教育资源不丰富,仅为一般。
表3 师生对所在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态度和满意度调查结果
1.3.2所在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否满足需求49.7%的教师和36.4%的学生认为校内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只能满足部分教学和学习需求,而34.2%的教师和6.1%的学生认为校内资源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无法满足其需求,只有3.2%的教师和24.8%的学生表示都能满足。
1.3.3是否经常使用学校所建平台上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访谈了解到,教师使用所在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频率较高的大部分属于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而学生使用所在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频率较高的大部分属于学校平台上超链接的智慧树、尔雅通识课、名华在线等外部数字化教育资源,并且是在教师要求选课或下达任务后偶尔使用。
1.3.4所在学校图书馆数据库的使用率对于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教师整体使用频率高于学生,且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使用为主,其次为维普数据库及外文数据库等的使用,如表4所示。
表4 所在学校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的使用率调查结果
1.3.5师生认为所在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认为所在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参建者的激励政策不足,而学生认为是资源数量较少,如图5所示。
图5 师生对所在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
1.3.6学校网站上校内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现状多数高校网站上校内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为空白或所建网址打不开,少数学校显示有一部分数字化教育资源,但属于校内资源,校外访问时会弹出对话框提示“课程未公开,不能访问!”或“您没有权限访问此资源!”。只有银川能源学院的教师发展中心的资源共享导航栏下有20项可在校外下载的资源。如PPT的排版和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能力新要求等。
1.3.7教师是否线上分享过自己开发的课程视频、教学课件、习题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5.4%的教师有偿分享过,25.7%的教师免费分享过,而高达69.0%的教师没有分享过。进一步访谈了解到,教师会选择给熟悉的同事或部分学生免费分享自己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1.4 宁夏高校校际间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现状
1.4.1对宁夏已建成的共享资源平台的访问情况当问及到您是否访问过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nxeduyun.com/index),高达70.6%的教师不知道有这个平台,13.4%的教师知道有这个平台但没登录过,11.7%的教师偶尔访问,只有4.3%的教师经常访问该平台。
1.4.2师生认为宁夏各高校间数字化教育资源没有实现有效共享的原因表5反映出师生均认为没有实现有效共享的原因主要是高校间缺乏交流,其次是管理问题。
1.4.3宁夏高校校际间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90.9%的教师、83.1%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且超过80%的师生校际间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意愿非常迫切。
表5 宁夏各高校间数字化教育资源没有实现有效共享的原因调查结果
2 宁夏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存在的问题分析
宁夏各高校领导层、管理层、教师层教育资源信息化的意识和态度较好,大部分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自行开发了相应的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试题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硬件技术和条件也已不再是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障碍。并且,宁夏教育厅已经搭建了一个面向全省服务的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然而,宁夏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2.1 缺乏具体的制度与政策支持
健全的制度不仅能够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也使管理人员在解决资源共建共享具体问题时有章可循[2]。同时,政策的支持可保证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更快、更有效地实现共建共享[3]。然而,宁夏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缺乏具体的制度与政策支持,多数高校的资源共建共享经费只来源于学校的预算划拨,不仅难以保障该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更谈不上对其他高校实施资源共享服务。
2.2 高校之间缺少深度交流,资源建设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各高校由于封闭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校际间缺少深度交流,资源建设与管理基本上控制在各校园范围内。同时,缺乏统一的建设规范和标准,导致资源建设者开发时无章可循,资源建设不均、重复率高,共享行动受阻,从而无法真正实现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2.3 校内没有专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中心,资源共建共享仅流于形式
各高校尚未建立一个专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中心来统筹规划、组织管理各个部门的资源共建共享,而是由教务处、计算机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二级院系等部门的行政人员承担建设任务,涉及部门过多且职责不明确,出现建设共享标准不统一、职能重叠、互相推诿、人力物力资源浪费等现象,使得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2.4 师生有共建共享资源的意愿,但共建共享渠道闭塞
调查结果显示,70.6%的教师、15.8%的学生愿意将自己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宁夏高校校际间无偿共享,22.5%的教师和78.6%的学生以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共享自己的资源,仅有6.9%的教师和5.7%的学生不愿意共享。对于宁夏高校校际间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师生的渴望较高,79.7%的教师、72.1%的学生愿意通过适当的付费获取。然而,师生共建共享渠道闭塞,难以实现一定规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2.5 现有平台不完善,可用高校资源较少,且推广力度不够
宁夏现已建立了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由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和宁夏立思辰银山教育产业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平台目前设有学前教育、中小学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社区教育、教育服务八个模块,其中中小学普通高中模块的信息更新较快且数字化教育资源非常丰富,而高等教育模块目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①信息更新和后期维护缓慢,缺乏相应的数字化教育资源。高等教育模块被划分为高教概况、本科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就业指导、宁夏高校网络思政平台八个分支,但目前每个分支里只包括通知公告、高教动态、政策法规、学习探索四个方面的内容,缺乏相应的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并且大部分信息更新时间在几个月前,可见资源的更新周期较长,后期维护也不足。②平台的互动性不强,推广力度不够,大部分师生都不知道该平台。
2.6 技术培训力度不够,且效果不佳
目前,各高校对教师使用、制作数字化教育资源过程中所需的技术培训存在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培训力度不够。当问及到您是否经常参加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只有8.6%的教师经常参加,大部分教师偶尔参加,仍有27.8%的教师从未参加过。进一步深度访谈得知,省外的国家级相关培训主要是照顾相关领导和骨干教师,普通教师参加这种培训的机会较少,即使能参加但给予报销的经费也不高,很多教师也就不愿意参加。二是培训效果不佳。学校在培训前很少对教师做详细的摸底调查,不了解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差异,且培训模式以单一的“讲座”形式组织实施,培训主题、目标及内容等都没有针对性,相应地教师本身也就没有足够的学习热情,使得培训效果不明显,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又制约了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
2.7 学校缺乏对参建者的激励机制与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一线教师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主要建设者[4],制作数字化教育资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与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大部分教师则不愿意花费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准备、制作并共享这些数字化教育资源。通过调研,查阅了各高校的相关管理办法,其中对教师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师共享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否对开发水平高且共享效果好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是否对开发的资源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等都没有做出详尽的描述。且问卷调查显示,有75.4%的教师将对参建者的激励政策不足作为影响所在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因素。因此,学校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来鼓励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
除上述问题之外,部分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现状还存在管理效率低下、网速不给力、无力购买文献资源等问题。
3 结语
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及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5],还需要政府部门,高校的领导层、管理层、教师层等众多群体的公共努力。第一,借力于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协调,建立一个“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由政府、高校、企业或教育培训机构三方融合组成联盟单位,以合作共建、优势互补、品牌发展、彰显特色为宗旨,以师生个性化实际需求为导向,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形成丰富、多元、可选择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第二,加强高校校际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建立统一的资源建设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参建者在开发资源时有章可循。第三,各高校按专业领域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校际间优势互补。第四,优化现有平台,丰富数字化教育资源,实现有效运行。第五,加强对联盟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增强信息化教学意识,引导其掌握多媒体资源的开发技术。第六,加大对参建者的激励机制与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总之,在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均衡发展过程中,政策机制是前提和保障。只有有了政策的引领、支持和协调,我们才能够更加有目的性地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最终完善宁夏地区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共享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