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15年1 566例胃息肉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2019-07-30胡文聪周顺军王建国曾伟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9年6期
关键词:癌变息肉胃镜

胡文聪,周顺军,王建国,曾伟

617068 四川 攀枝花,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表面的宽基底或带蒂的良性突起状乳头状病变组织,通常无明显症状,有超过90%以上的胃息肉是在行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的[1- 2]。胃息肉的主要病理类型包括炎性胃息肉、增生性胃息肉、胃底腺胃息肉和腺瘤性胃息肉,不同病理类型的胃息肉均有一定的风险会发生癌变,其中的腺瘤性胃息肉癌变的可能性最高,可达约20%[3- 4]。而我国是全球胃癌高发国家之一,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5],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6.21/10万和25.88/10万,分别居于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第4位、第3位,同时明显高于全球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平均水平[6]。早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7],然而国内关于胃息肉的相关研究报道却不多见,需要引起重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胃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点和近15年间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研究胃息肉与早期胃癌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收集200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的病例。胃息肉患者通过电子胃镜下形态学诊断为息肉,活检病理诊断为炎性胃息肉、增生性胃息肉、胃底腺胃息肉和腺瘤性胃息肉。本研究获得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行电子胃镜检查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胃镜检查 所有就诊患者接受常规电子胃镜检查,由具有诊断经验的消化内镜医师进行操作检查,在进镜和退镜时仔细观察息肉周围黏膜组织,不同形态息肉采取不同的取材方法,对胃息肉行多块多方向活检。

1.2.2 病理学诊断 所有活检组织标本经10%甲醛溶液固定、包埋、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并由经两位有经验的病理主治医师共同阅片后确诊。病理类型主要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1.2.3 资料收集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主要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提取患者的临床、内镜检查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内镜下息肉部位、息肉数目、息肉大小、山田分型,息肉组织病理学分型,以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Hp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结果)等。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胃息肉的总体检出情况

我院15年间共完成电子胃镜检查34 828例,其中男性18 010例(51.71%)、女性16 818例(48.29%),男女性别比1.07 ∶1;平均年龄(47.88±14.17)岁,并进一步将行电子胃镜检查患者分为<40岁(5 433例, 15.60%)、40~49岁(8 018例, 23.02%)、50~59岁(8 708例, 25.00%)、≥60岁(12 669例, 36.38%)分为4个年龄组。总共检出胃息肉患者1 566例,检出率为4.50%,其中男性568例(36.27%),女性998例(63.73%),男女性别比0.57 ∶1,平均年龄(58.5±12.8)岁。

2.2 胃息肉的性别、年龄分布

2.3 胃息肉的内镜形态及临床病理特征

内镜下显示,胃息肉的好发部位主要在胃体(42.02%)、其次为胃底(24.97%);绝大多数胃息肉患者为单发(73.56%);72.54%患者息肉最大直径<0.5cm;形态学分型以山田Ⅱ型(56.07%)和Ⅰ型(28.93%)为主。临床病理学显示,胃息肉患者Hp感染阳性率21.78%;病理学常见类型为增生性息肉(43.10%)、炎性息肉(34.80%)和胃底腺息肉(20.05);息肉组织癌变率为1.02%。见表2。

表1 胃息肉检出情况的性别、年龄分布

Table 1. Gender and Age Distribution of Gastric Polyps

Age (year)TotalMaleFemaleGastroscopy (n)Gastric polyp [n(%)]Gastroscopy (n)Gastric polyp [n(%)]Gastroscopy (n)Gastric polyp [n(%)]χ2P<40 543394(1.73)306345(1.47)237049(2.07)2.8140.09340~498018282(3.52)4312114(2.64)3706168(4.53)20.967<0.00150~598708344(3.95)4329108(2.49)4379236(5.39)48.070<0.001≥6012669846(6.68)6306301(4.77)6363545(8.57)73.076<0.001合计348281566(4.50)18010568(3.15)16818998(5.93)156.554<0.001

表2 胃息肉的内镜形态及临床病理特征(n=1 566)

Table 2. Endoscopic Morphology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Gastric Polyps (n=1 566)

Endoscopic MorphologyNComponent ratio(%)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NComponent ratio(%)Site of polyp Gender Cardia1107.02 Male56836.27 Fundus of stomach39124.97 Female99863.73 Gastric body65842.02 Age(year) Antrum of stomach26616.99 <40 946.00 Multiple sites1419.00 40~4928218.01 Number of polyps 50~5934421.97 Single115273.56 ≥6084654.02 Multiple41426.44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Size of polyp (maximum diameter) Negative122578.22 <0.5cm113672.54 Positive34121.78 0.5~1cm35622.73 Pathologicaltype ≥1744.73 Inflammatorypolyps54534.80 Yamada’s classification Hyperplastic polyps67543.10 Ⅰ45328.93 Fundicpolyps31420.05 Ⅱ87856.07 Adenomatouspolyps322.04 Ⅲ17311.05 Focal carcinogenesis of polyps Ⅳ392.49 No155098.98 Mixed type231.47 Yes161.02

2.4 胃息肉检出率的年代变化趋势

近15年来门诊电子胃镜检查发现的胃息肉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自2003年的1.95%上升至2017年的6.98%。为了便于比较,以5年为一个观察点,胃息肉每5年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2.57%、4.14%、6.20%,2013~2017最近5年的增长速度较快。见图1。

图1 近15年间胃息肉检出率变化趋势

Figure 1. Trend of Detection Rate of Gastric Polyps in Recent 15 Years

3 讨 论

胃息肉属于消化道息肉,在临床较为常见,胃息肉的发病率在国内外相关报道中不尽相同,Carmack报道的121 564例胃镜检查者中,胃息肉的检出率为6.35%[8],国内报道胃镜下胃息肉的检出率在1%~4.3%之间[9- 10]。本研究中,总共检出胃息肉患者1 566例,检出率为4.50%,女性胃息肉的检出率为5.93%是男性检出率3.15%的1.88倍,随着年龄的增长胃息肉的检出率也随着升高,老年人是高发群体。本组资料中胃息肉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与国内外大多数文献报道结果相近。

胃增生性息肉可以发生于胃内的任何部位,常见的发病部位包括贲门、胃底、胃体和胃窦,本研究中胃体(42.02%)和胃底(24.97%)是最主要的发病部位,这与林泳等[9]报道的胃体(40.41%)和胃底(26.79%)是胃息肉的主要好发部位的结果接近,与Atalay等[11]报道的胃窦(41.5%)是胃息肉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略有不同。胃息肉的数量大部分为单发,本研究中也有26.44%患者为多发。胃性息肉大小可以从最大直径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绝大部分息肉大小不会超过1cm,本研究中72.54%患者息肉最大直径<0.5cm。而内镜下形态学分型以以山田Ⅱ型(56.07%)和Ⅰ型(28.93%)为主。胃息肉的恶变与病理类型、形态结构、数量大小等密切相关。胃息肉的主要病理类型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目前公认的癌变率最高的息肉类型,而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本身属于非肿瘤性息肉,但仍然存在癌变可能[12]。有研究显示增生性胃息肉癌变率为0.3%~2%[13- 14]。本研究中,胃息肉组织总体癌变率为1.02%。胃息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Hp感染与胃息肉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5- 16]。已有研究证实[17],进行根除性Hp治疗有助于降低增生性息肉的发生率。我国关于Hp处理的共识中也将增生性胃息肉列入需要进行根除Hp的适应证之一[18]。近15年间我院电子胃镜下胃息肉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自2003年的1.95%上升至2017年的6.98%,反映了我院近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电子胃镜筛查诊断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反映了我院所在区域内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健康体检人群比例的增加[19]。

综上,本文对胃镜下胃息肉的检出情况进行了大样本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女性、老年人群是主要高发人群,增生性和炎性息肉仍然是最主要病理类型,胃息肉的检出率逐年增加。不同地区、不然人群胃息肉有各自的发病特点,对胃息肉的内镜形态、临床及病理特征及其年代变化趋势分析,有助于寻找疾病发病规律,为胃息肉的人群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声明:本文第一作者对于研究和撰写的论文出现的不端行为承担相应责任;

利益冲突:本文全部作者均认同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学术不端:本文在初审、返修及出版前均通过中国知网(CNKI)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学术不端检测;

同行评议:经同行专家双盲外审,达到刊发要求。

猜你喜欢

癌变息肉胃镜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下咽癌的区域癌变现象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
Eag1 在大鼠口腔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癌变·畸变·突变》2014年第26卷索引
《癌变·畸变·突变》第六届编委会第2次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