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19-07-30王丽
王 丽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山东 济宁 272000)
原发性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患者疾病的发生与饮食、生活等行为有着直接的相关性,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辅助相应的护理干预[1]。本次研究随机抽取7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7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患者年龄平均(62.7±3.4)岁,高血压病程平均(7.5±2.6)年,男19例,女16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63.1±3.2)岁,高血压病程平均(7.4±2.3)年,男18例,女17例。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包括疾病相关内容指导,用药指导等,同时遵医嘱开展护理干预。干预予以临床路径护理。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生活习惯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患者入院第1天辅助患者进行检查,为患者讲解院内规章制度,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介绍医护人员[2]。入院第2~3天为患者讲解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的相干事项,叮嘱患者按时吃药;入院第4~6天对患者饮食进行管理,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严禁高盐、高脂饮食;入院7~11天要为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照顾,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并对相关事宜再次宣讲,加强患者印象。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护理后血压水平进行比较,包括舒张压、收缩压。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t、x2视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舒张压水平为(91.3±5.4)mmHg、收缩压水平为(124.3±11.8)mmH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压水平(±s,mmHg)
表1 血压水平(±s,mmHg)
组别 舒张压 收缩压干预组 91.3±5.4 124.3±11.8对照组 97.8±6.2 133.7±10.9 P<0.05 <0.05 t 7.78 11.24
3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情发生、发展与患者自身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临床路径护理干预能够结合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详细、科学的护理计划,不仅能够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同时能够保证护理管理的连续性,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管理[3]。干预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控制水平更为理想,证明了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中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