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19-07-30苏建萍李晓明
苏建萍,李晓明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1)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其中肥胖2型糖尿病较易发病,针对肥胖2型糖尿病疾病需要控制血糖,若血糖值较高[1],则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合并其他并发症,逐渐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选择合适药物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已经迫在眉睫[2]。本次研究针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不同药物治疗,对比差异性,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2日~2018年12月29日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纳入标准:确诊为肥胖2型糖尿病疾病;进组前并未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知情了解本次研究且当面签署同意书;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对本次研究药物(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存在过敏史;严重心脏等器质性疾病;不接受药物治疗者;临床资料不全者。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9.54±4.58)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8.87±4.9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口服二甲双胍,剂量为0.5 g,每天3次。观察组: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将100 mg西格列汀进行口服治疗,每天1次,同时口服二甲双胍,每天3次,每次0.5 g。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糖数据、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糖数据
观察组FPG、HbA1c、2 hFPG等血糖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糖数据(±s)
表1 血糖数据(±s)
组别 FPG(mmol/L) HbA1c(%) 2 hFPG(mmol/L)观察组 6.22±2.41 6.59±0.59 8.21±1.54对照组 7.69±1.22 7.75±0.57 9.99±2.56 t 3.8481 9.9985 4.2130 P 0.0002 0.0001 0.0001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 [n(%)]
3 讨 论
肥胖2型糖尿病的发病病因尚不是十分明确,但是有关资料显示,肥胖2型糖尿病与患者自身免疫、遗传、生活方式、环境等情况存在一定的关系,而随着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3],高脂肪的食物摄入量越来越多,缺乏有效的运动量,导致患者出现糖尿病的几率也在逐年上升。
二甲双胍是常见的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具有较多的作用机制,能够延缓患者胃肠道中葡萄糖的摄取,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4],在治疗期间虽然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改善,但是长期服用并不能够控制患者的血糖数值,因此,临床选择其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希望能够达到稳定患者病情的效果。
西格列汀使用期间,能够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有效控制,调控胰岛素分泌,维持患者的血糖平稳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够对细胞凋亡起到相应的抑制作用,产生新的细胞[5],使得患者血糖逐渐降低,稳定患者的病情,较为安全、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糖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运用以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