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分析性复核运用的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探究

2019-07-29马猛

财讯 2019年32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

摘  要:众所周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相较于其他西方国家有着较为独特的政治体制,正因如此,在我国行政与事业单位通常是不会特意分开的,国民对于政府部门也会用行政事业单位来形容,大多数地方政府也会使用这一称号。而分析性复核则是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行业信息进行比较,并研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和非财务所存在的关系,以此来进行统一评价。本文通过对分析性复核方法的介绍,基于分析性复核运用的行政事业单位审核工作进行相应探究分析。

关键词:分析性复核;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

人们通常将对社会发展有帮助,为国民生活提供福利,并满足国民对于教育文化、科学技术、生活卫生等等方面要求的社会组织称之为事业单位。简而言之,事业单位的本质是不以盈利为存在价值的社会组织,其工作性质并不与利益有明显的挂钩。而行政事业单位则更好理解,是将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相结合,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最为常见的行政事业单位就是公立学校。除此之外,还有一类行政事业单位是指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社会组织,比如执法部门等等,无论哪一类的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都是由国家的财政部统一拨发。

一、分析性复核方法介绍

分析性复核方法是审计人员在进行风险导向审计中最常用的方法。而分析性复核方法的核心在于分析与复核,在这里复核换成比较更容易被理解。通过分析性复核方法审计人员可以精准发现调查中不合理数据的存在,以此为审计工作的重点,进而对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所承担的审计风险进行合理把控,在当今社会,分析性复核方法在审计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越发明显起来。而审计人员在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对审计工作进行分析比较时,通常将工作重点放在审计工作的开始阶段以及最终阶段,在此过程中所采用的审计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比率分析法,还有一种是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以财务报表上的相关数据进行比率计算的方法,而比较分析法则是将项目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对比,并计算差额,从而进行判断的方法。

二、分析性复核在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中可以将其分为全面审计和局部审计。不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中很少会用到全面审计,由于这种审计方式过于费时费力且覆盖面积过大,因而只有当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出现了巨大问题或者个别特殊情况时才会启动全面审计。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常用的还是较为便利的局部审计,但无论哪一种审计方式都需要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因此,审计人员在进行对行政单位的审计工作时可以将分析性复核方法作用在局部审计过程中,通过对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进行针对性审核,不仅减少了审计人员不必要的工作负担,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还能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中所留下的风险隐患,从而准确识别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是否存在财务问题,确保审计人员可以从中得到正确的审计结果。

(2)有利于降低风险

在我国的年末是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高峰期,这一时间段内相关审计部门会迎来大量的审计工作,因而对于审计人员的要求也会变得更为严格。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现如今我国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少,其数量并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要求,因而常出现审计人员超负荷工作的情况出现。长期高强度工作会对审计人员的工作状态造成不良影响,造成数据遗漏、数据缺失等情况发生,进而影响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效率。通过分析性复核方法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风险,利用比较分析法审计人员可以获得行政事业单位具体的审计数据,并从而中进行比较,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推测出致使影响企业事业单位财务出现巨大问题的原因。在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严重财务漏洞时通过这一方法能够有效获得相关线索,对于审计人员的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分析性复核在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1)在审计准备阶段的应用

审核人员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工作时首先要做好相应的审计准备,在这一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审计人员找不到审计重心的情况发生,而通过分析性复核方法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在审计准备阶段找到整个审计工作的项目重心、重点单位以及所涉及的审计部门。一般审计的内容可以分为财政收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中,审计内容包括对所涉及相关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以及项目部门进行审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在资金支出与安排方面的审计和发改委对于项目的批准文书和研究报告等材料的审计。例如审计人员需要对某一部门进行资金审计时,需要根据该地区近几年的市场经济变动情况,结合该部门今年的资金预算支出、资金管理等方面通过分析性复核方法进行分析,进而判断出该部门的资金风险,并确认审计重点,从而使用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法进行风险处理。

(2)在审计实施阶段的应用

想要理解分析性复核方法在审计实施阶段的作用,先要理解什么是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实施阶段时,其工作重心有两点,一是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来进行审计工作,从所收集到的实际数据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并根据现如今行政事业单位的现状重新制定审计方案的可行性。第二点则是审计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报表进行综合性测试,这一过程是整个审计工作的工作重心。总而言之,审计实施阶段可以被分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的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审计人员可以将分析性复核方法中的比率法与比较法与审计工作相结合,例如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不仅能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数据与企业历史数据进行比较,还可以与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出有关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是否存在漏洞,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风险。

(3)在审计报告阶段的应用

审计报告阶段包括编审、复核、审理和对于审计报告的签发以及决定。当审计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工作结

果确认无误后则需要公开其审核结果,并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上所出现的问题更要加以重视,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完成后还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整改进行检查。现如今,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在审计工作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是采用事后监督方式,使得整个审计工作缺乏了其专业性与有效性,其原因是我国缺乏完善的相关制度,对于审计工作的监督运行还处于初级阶段,以至于并不能有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结果进行处理。因此,在审计报告阶段充分使用分析性复核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审计工作中,分析性复核方法对于编制审计方案的过程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审计人员通过分析性复核方法不仅能够降低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风险,还能够实现审计资源节约的目标,而且在整个审计报告阶段中,分析性复核方法是对于审計工作风险的最后科技手段。

参考文献

[1]刘成涛.分析性复核在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中的运用[J].财会学习,2018.No.189(15):160-161.

[2]刘惠.基于新时期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分析[J].广东经济,2017(020):82.

[3]张云龙,戴晓林,刘庆.基于审计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探讨[J].审计月刊,2019.

[4]苌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2).

作者简介:马猛,1987年8月20日,男,汉族,职业:审计,研究方向: 审计,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高审计质量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审计工作质量研究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