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与政府审计

2019-07-29马志远

财讯 2019年32期
关键词:政府审计国有企业

马志远

摘  要: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它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国有企业因规模扩张而带来的繁重的财务业务处理问题,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伴随着这一模式的出现,政府审计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分析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政府审计全覆盖、全过程以及政府工作成本方面的影响,并以此提出该模式下政府审计需要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国有企业;政府审计

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规模的扩张,国有企业母子公司之间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众多的分支机构分别拥有自身独立的核算财务部门,但是越来越多的分支机构会带来更多的财务管理费用,而且母公司与分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传递速度变慢,速度变慢很有可能导致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于是很多国有企业出现效率低、决策慢和管理缺乏有效性的问题。企业管理层想要整合企业资源,对下属公司实施有效监控,将具有重复性、标准性的财务业务流程整合到一个集中的系统中,方便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并实施有效的管理,在此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政府审计的影响

(1)促进审计全覆盖工作的开展。《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国有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致力于打造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实现财务和业务单位的有机结合,将母公司与各个分子公司的财务业务数据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此外,财务共享中心中还包括企业与其他合作方的业务往来和电子单据,有利于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全覆盖时收集充分的审计证据。例如,在对国有资产实行审计全覆盖时,审计小组主要检查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和运营过程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情况,国有资产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国有资产重大投资决策及投资绩效情况,资产质量和经营风险情况以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小组成员可以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财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会计档案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系统等系统中快速提取与国有资产审计相关的数据作为审计证据,有利于节省收集数据的时间,提高了审计小组从海量的数据中获取正确审计证据的能力,审计人员还可以用节省出来的时间对其他项目进行审计,拓宽了政府审计的范围,方便审计全覆盖工作的开展。

(2)降低政府审计工作成本。傳统模式下,由于各个分子公司与母公司不在同一区域,业务比较分散,而且提取到的审计证据都是基于纸质的现场审计,加大了审计工作的强度,也没有合理有效地利用审计人力资源,不仅增加了时间成本,还增加了人力成本。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各分子公司将原始单据经过收集、扫描、上传等过程,将各公司的财务业务资料整合到财务共享中心,由财务共享中心审核后进行统一处理,这样审计小组就可以在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收集审计证据、分析审计证据,再根据分析结果,到有审计疑点的公司进行现场审计,不仅降低了政府审计工作强度,而且还减少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3)督促政府审计全过程的开展。目前,我国对国有企业实施的多是事后审计,但是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直接实施事后审计无法确保收集到的审计数据是真实可靠的,从源头造成的舞弊或错误会直接影响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审计。首先,事前需要审计人员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和相关制度,确保实际工作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检查原始单据并与财务共享中心的数据进行对比,防止出现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错报。其次,事中结合内部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中心内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分析,形成审计疑点之后前往被审计单位进行实地审查,验证审计疑点是否真的是由于各种错误或舞弊导致的错报。最后,在检查完一般业务之后,对先前工作中整理的数据进行相关关系分析,查找可能存在的价值和潜在的风险,并将分析结果一同写入审计报告,在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后形成审计报告并向被审计单位提出相关处理意见,待出具报告一段时间后,原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后续审计,检查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

三、改进建议

(1)发挥审计监督合力。《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指出,完善审计监督体制机制,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有效利用内部审计力量和成果。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对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工作需要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合。这一模式的应用虽然为政府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实时监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的各个子系统,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规范性,避免由系统漏洞造成的错误或舞弊。在数据扫描录入服务中心环节,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检查数据的真实合法性,杜绝源头上的错误或舞弊,加强服务中心数据质量。

(2)改进审计方式。在信息化进程的推动下,以往的審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对国有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审计,需要审计机关联合相关专业人员一起构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和数字化审计平台,利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进行分析,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探索建立审计实时监督系统,实施联网审计,实现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的充分结合。利用大数据进行联网审计,降低了审计工作成本,减少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将解放的人员投入到核心业务或其他审计业务中,促进政府审计全覆盖工作的全面开展。另外,审计人员还可以利用“3E”审计方式,将总体审计目标分解成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具体审计目标,针对三种审计目标分别对国有企业财务共享服务进行审计。关于经济性审计目标,可以从被审计单位在运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经济资源活动是否实现合理节约方面进行审计;关于效率性审计目标,可以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完成效率方面进行审计。关于效果性审计目标,可以从被审计单位采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的效果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审计。

(3)丰富审计团队成员。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不仅需要审计小组成员中拥有具备财会、审计和相关法律知识的人员,还需要拥有具备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人员。在这一新型模式下,政府审计的对象不再局限于被审计单位日常的经济业务事项和财务数据,还包括对财务共享服务系统和流程的审计。财务共享服务是以财务业务处理流程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而建立的作业流程,保证审计人员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充分适当的前提必须是保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以此为基础才能保证后期审计的效率和效果,而原有的审计团队中缺乏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才,这样会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财务共享中心系统这一阶段存在欠缺,因此,审计机关可以考虑从外部招收一批具备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人才,特别是参与过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才,丰富审计工作团队。此外还要对新引进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培养他们审计思维方式,了解审计基本知识,对原有审计人员也进行培训,学习了解财务共享服务系统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实现跨界之间的有效配合,提高审计质量。

四、结语

现如今,我国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引进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这一模式降低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费用、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加强了各公司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效能。同时,这一模式也促进了政府审计工作的发展,有效促进了政府审计全覆盖工作的开展,指引政府审计向全过程审计方向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工作成本,使解放出来的人员能够投入到其他工作之中,从而增加了政府审计范围,有利于政府審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政府审计监督工作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张庆龙.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视野中的内部审计职能[J].中国注册会计,2012(9):53-55.

[2]李广森,王筱澜.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审计研究[J].会计之友,2016(19):124-126.

[3]冯玲.试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大数据审计[J].会计之友,2017(6):112-114.

[4]程平,白沂.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IT审计[J].会计之友,2016(24):128-131.

[5]程平,崔纳牟倩.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内部审计[J].会计之友,2016(16):122-125.

猜你喜欢

政府审计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政府审计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风险与防范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