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职业人才培养策略探析
2019-07-29任评杨侠
任评 杨侠
〔摘 要〕近年来舞蹈专业人才教育在艺术教育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然而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传统的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社会对舞蹈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如何改革当前舞蹈专业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实现多元化的舞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成了推动我国舞蹈艺术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艺术教育;舞蹈人才;创新路径
随着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艺术类教育开始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创新是新时代艺术教育的主旋律,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更是今后艺术教育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舞蹈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当前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早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人才需求。在此背景下,无论是从社会现实需求还是从学生的个体发展出发,高校都必须加强对复合型舞蹈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视。
一、舞蹈人才培养现状及培养特征
一直以来,我国开展教育工作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方针进行,即教育工作围绕的中心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组成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创新发展使命。广义上来看,以音乐、舞蹈、美术等内容为主的教育活动都可以成为艺术教育,其教育目的则是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修养,使受教育具备独立进行艺术创作和表演的能力。其中艺术审美教育与美学修养教育是组成艺术教育的重点;狭义上来看,针对专业艺术人才进行培养就是艺术教育的核心。专业舞蹈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教育理念和培养观念。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教育的重点,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教”的部分,同时对成绩的过于看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在传统的教育背景下,并没有最大程度发挥出学生的个人能力,甚至对创新性艺术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由此可见,在当前舞蹈职业教育中,受传统教育培养理念的影响,学生的审美教育和综合素质均有所忽略,不利于舞蹈职业人才的传承与创新。教师在舞蹈艺术教育中要努力使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能够通过舞蹈这门艺术将自己的世界观、个体感情及理性情绪准确地表达出来。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复合型舞蹈职业人才培养的特征:一是要掌握多种类型的舞蹈,并且要能够系统全面地认知舞蹈艺术体系;二是舞蹈人才创新创作要以生活本身为源头,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文化知识,感受历史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在创新创作中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具有开拓性的思维;三是要提高对舞蹈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把舞蹈专业教育作为表演课程不断探究,随着探究的不断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强化学生表演能力。
二、舞蹈职业人才培养策略建议
(一)更新教学理念,明确舞蹈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当前社会稀缺人才,复合型舞蹈职
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同时还要在舞蹈表演、舞蹈教学以及编导和研究等方面均衡发展,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舞蹈专业教育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技能型教育模式,教学理念相对陈旧,课程设置方面也较为单一,整个教学过程偏重与对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全面发展的目标并没有实现,艺术素养不高。为此,高校舞蹈专业教育必须科学合理地融合专业特点与社会需求,积极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建立并完善舞蹈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舞蹈职业人才。
(二)合理设置课程,丰富、拓展教学内容?复合型舞蹈职业人才必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中又以专业知识、舞蹈技能等学科知识为主。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合理做好教学内容安排和专业课程设置工作。通过分析现阶段高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可以看出,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专业技能课程偏多,人文社科类课程过少。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必须积极改革课程设置,使其更加适应现代复合型舞蹈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方面,要对理论与实践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提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舞蹈专业课程主要由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构成,课程设置中既不能重理论轻技能,也不能重技能轻理论,在指导学生学习舞蹈技巧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要对人文社科类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进一步拓展舞蹈专业课程教学的丰富性,让学生通过文学、音乐、美术、哲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艺术文化修养,使其不仅具备过硬的舞蹈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还拥有较高的个人综合素养。
(三)强化舞蹈专业人才艺术实践能力?一是常规课程实践能力。剧目课是学生所有舞蹈专业课程中最重要的艺术实践平台之一。学生在剧目课实践中不仅要展现所学到的技术要领,同时还要掌握包括舞蹈编创、表演、人物情节设計等各个方面的设计安排。通过这种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剧目课程安排,不仅实现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二是舞台实践能力。剧目课是学生在校内的实践练习,而在舞台实践中学生就必须要面对真正的观众进行表演,把自己在剧目课上的艺术实践延伸到舞台表演上来,展示自己真正的学习成果。在参与舞台表演时,对于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创新思维和开阔视野,在团队协作中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积累舞台表演经验;三是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主要是针对未来有意向从事舞蹈教育行业的学生。我们可以把教学时间细分为模拟教学实践与实际教学实践。所谓模拟教学实践即教师和学生身份互换,模拟课堂教学来进行理论与技能的教学;实际教学实践则是为学生提供外出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习单位进行教学实践学习,以此提高其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
(四)提升舞蹈专业人才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在新形势下,高校培养复合型创新舞蹈人才,不单单是提高实践能力、训练专业技术那么容易,还需培养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唯有如此才能培养真正的复合型创新舞蹈人才。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即兴或是模仿表演的机会,让学生多观察、多体会、多揣摩,通过长期的训练,使之了解并掌握各种角色特点。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自己的情绪用形体语言表达出来。众所周知,构成审美能力的方面很多,其中不仅包括个体判断力、感知力,还包含了想象力。学生在各种日常活动中,如实践学习、理论学习以及欣赏表演中,感知美,发展自己审美能力,可以客观评价美,进而基于此创作出全新的舞蹈艺术。
(五)深化舞蹈专业人才教学改革?深化舞蹈职业复合型人才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教学方法是否合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积极性,帮助其对知识技能进行更好地掌握。相反,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还可能让学生抵触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舞蹈专业教学方式,追求更加立体多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切实掌握舞蹈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提升个人的艺术素养。
结 语
总之,建立高校舞蹈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绝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收到实效的。在今后的高校舞蹈专业教育中,学校和教师都要建立起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新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途径,为我国舞蹈事业的未来找出一条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
(责任编辑:杨建)
参考文献:
[1]庆生.重舞蹈人才培养 走精品教育之路[J].舞蹈,2011(4):56-57.
[2]赵春霞.浅析舞蹈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求[J].内蒙古艺术,2015(1):29-31.
[3]陈璐.新模式下独立学院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路径[J].艺术评鉴,2016(20):63-64.
[4]张岚.文化产业视角下舞蹈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7(27):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