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灯人
2019-07-29邹文烨
邹文烨
历史的长河是冰冷的,它无声地流逝。
诗词却有温度,似飘浮在水面上空的孔明灯。它承载着泛黄的记忆,从遥远的过去飘向更遥远的未来。而我们是收灯人。
灯影闪烁中,陆游僵卧孤村,梦里却是刀光剑影、铁马冰河,那是爱国诗人的家国情怀;公瑾羽扇纶巾,美人初嫁,江山在握,那是风流人物的千古英姿……
我们读着一首首诗词,再忆往事昔人。而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暮霭沉沉,楚天有多辽阔,天各一方的他和她就有多寂寞。寒炉温酒,墨花月白,懒出一份天真;孤舟蓑笠,寒江冰雪,钓上一弯残年。景语皆情语,那些因年岁、际遇还无法亲历的感觉,在诗词中预见。而经历过却说不出、永郁于心的感觉,也在诗词中表达。
其实,从我们与诗词相遇的那一刻起,关于它的故事就不仅由那个时代书写,关于它的情感就不只停留在感受阶段,与之相关的种种都由我们在现下与未来不断创造,悄然被时光笔墨记录在仅个人所见的诗词背后。
说来汗颜,在诗词面前我就如同一个入门小僧,大多数时候只能在才子才女们大论诗家时默默地旁听。但我又是喜欢诗词的,闲暇时总是抱着课本,将其中那些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的诗词一读再读,越读越像穿进一个时光的万花筒,能清晰地看见隐匿在诗词背后的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我最爱的便是苏轼的《定风波》,每每读到结尾的那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便仿佛能听到苏轼率性的笑声。只是曾经的我并不明白,苏轼被贬黄州,为何还能如此率性洒脱?后来我才渐渐懂得,正是被贬黄州,让苏轼从仕途的羁绊中解脱出来,提升了精神境界,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幸福。
由此可见,我的成长在不断加深着我对诗词的理解,而诗词也在促进我的成长——它将诗意源源不断地灌注到热爱诗词的我的生命之中。
当然,诗意并不意味着说话时一定要文绉绉的,处事时一定要浪漫至美,它只是一种对生活更细致的体悟,对情感进行更细腻处理的优雅态度。
我在改变,诗词亦在改变,只需稍稍将镜头拉远,就不难发现,我们所站的,不过是千万滩头中的一湾浅滩。前有万千昔人,后有千万来者,时间的列车也就是这样在灯与人之间不断的接收与放飛中继续开往下一站。
我们是收灯人,亦是放灯人。
社团简介
湘苑文学社成立于2001年,其前身是于1915年创办的长沙市一中文学研究会、鸡鸣社。社团定期开展读书会、采风游、作文竞赛、名家讲坛等活动,让社员融入文学文化中,沉浸在文字文章里。社员习作先后刊登在《当代》《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等报刊上。社团先后获得“优秀文学社百家”“湖南省首届‘十佳百优中小学社团”“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团”等多项荣誉。在首届“全国中小学文学社团高峰论坛”上,社刊《湘苑》被评为“优秀社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