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瑛,像丰润的还乡河

2019-07-29苗雨时

博览群书 2019年6期
关键词:爱国故乡诗人

苗雨时

李瑛是影响当代中国诗史的重要诗人,也是一位终生不渝的爱国军旅诗人。他1926年出生于河北丰润县,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1949年毕业后就参军,当了一名战地记者。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半个多世纪的军旅生涯,70多载的诗歌创作历程,写下了无数表现战士生活的精美诗篇。他16岁还是一名中学生时,就写下了“请收留我风尘仆仆的肩膀吧,我来到这里,想听你给我讲,一个民族的故事,一个家国的故事”的诗句。据不完全统计,李瑛共出版了60部诗集,他是当代文坛中始终坚持写作的诗人。当然,家喻户晓的就是怀念周恩来总理的那首《一月的哀思》。

我也出生于丰润。1960年考入河北大学中文系读书,1965年毕业后一直在高校教授诗歌创作和研究诗歌理论与诗歌评论。读书期间就特别喜欢读李瑛的诗,他的诗集几乎全都认真读过。特别是他的诗内在的艺术性,在当时特定的文化历史语境下令人感佩。因与李瑛是老乡,自然就更多了一层亲近感和对他诗作的喜爱。他的诗歌创作是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历史同步发展的,有一种令人难忘的爱国情怀。忠诚于人民,忠实于生活,激情如火,诗情赤诚。2000年5月,我在北京参加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举办的“李瑛诗歌创作研讨会”,并撰写了《赤诚情愫绽放的艺术枝条——李瑛论》,后发表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前沿》2002年第6期上。在那次会上我与李瑛见了面。那时,他精神很好,待人亲切。从此,常有电话、书信往来。他的《李瑛文集》出版后,寄我一套,至今还在书橱里保存着。睹物思人,感慨颇多!

李瑛先生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影响是深远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的大部分诗歌是歌唱人民,特别是部队战士的生活和战斗的。由于植根战士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并在艺术上力求做到心灵美与自然美的和谐统一,因此他的创作一直葆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1976年总理逝世前后,《一月的哀恩》标志着他创作的重大的根本性的转变。在这首长诗中,诗人把革命者的人生价值放在中心位置,以此来赞颂周总理的丰功伟业和崇高伟大的人格。全诗以深沉的情感为机杼,时空交错,情景相生,构筑了一座高耸的悼念总理的艺术心碑。新时期以后,他把对祖国的深爱与社会生活提出的迫切问题结合起来,努力把握推进现实的精神动力,这就是关于一代青年生活道路、人生价值、目的和意义的思考,力求以实践理性精神,重建理想和信念。为此,他立足中国大地,从革命的传统中去寻索,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里去发掘,以便获得火种、希望和力量,写下了《我骄傲,我是一棵树》《青春中国》等一系列诗作。

除了思考社会历史问题之外,诗人还把触角伸向故乡童年生活的回忆。他以平静的心态,回忆自己的童年、童年的故乡,寻找自己的生命之根。童年的故乡是“贫困与饥饿”的,故乡的童年是“凄苦与悲凉”的。那苦涩的“野菜”,那暗淡的“油灯”,那寂寞的“月光”,那不开花的“石头”……连乳名都是带“苦味”的。贫困和凄苦压不倒母亲的爱,风雨中的一把“油纸伞”,支撑起童年的温暖;悲凉和饥饿,也泯灭不了童年的天真,池塘中小小的蝌蚪,牵来一片梦的“春天”……这些诗,表现艰苦中的生命,笔调委婉、情深,且带几分挺拔。恰如诗人在《回忆:我的童年》一诗中所吟唱的:

至今,几十年匆匆过去,

我总想起那蓬倔强的野草,

凄苦,贫瘠又桀骜,它的形状

如一把野火在愤怒地燃烧。

诗人的生命就像家乡的还乡河,它从童年流来,经历青春的潮汛,中年的风浪,到了晚年就有了一份秋水的平静和沉凝。然而诗人的生命却不能以时间计,他的灵魂可以同时包容各种题材,除历史、自然之外,日常感悟也是他精神世界和藝术世界的一部分。但其总体艺术形成了以崇高为主导的多样化风格。

朱自清曾说闻一多是“一个爱国诗人,而且几乎是唯一的爱国诗人”。我们也可以套用过来说,李瑛是当代诗坛中一个爱国诗人!

李瑛的辞世,是中国诗坛的一大损失。现在,他走了,怀着对祖国的留恋走了。但祖国今天与未来的变革与进步、梦想与辉煌,正可以慰藉他在天的永恒诗魂!确可谓: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

(作者系当代诗歌理论家,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河北省诗歌研究会主任,河北省作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团名誉委员。)

猜你喜欢

爱国故乡诗人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诗人”老爸
愤怒
爱国学·晒佳作
故乡
爱国学·晒佳作
故乡常在我梦里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