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字化时代如何强化中小型博物馆的宣教功能
2019-07-29石飞
石飞
摘 要:宣传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文化功能之一。近年来国内中小型博物馆迅猛发展,但宣教工作由于受历史原因和地方发展因素的影响,进展并不理想,主要存在宣教工作理念模糊、宣教内容与形式单一等问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小型博物馆可以通过加深管理、服务和体验三方面工作的数字化程度,达到强化宣教功能的目的。
关键词:宣教功能;数字化;中小型博物馆
博物馆作为非正式教育领域中代表性的公共文化机构,开始由收藏中心向传播文化知识的教育中心转变,其研究的重心逐渐由“物”的收藏保护转向了“物”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社会教育功能成为当今博物馆的核心职能。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数字化设计应用开始融入博物馆的发展中。在这过程中,中小型博物馆如何克服自身的局限,利用数字技术来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多元化的教育服务,凸显其特色化教育,达到强化宣教功能的目的,是现阶段中小型博物馆宣教工作人员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1 当前中小型博物馆宣教工作存在的问题
中小型博物馆主要是指国有地市级、县級博物馆。由于受历史和地方发展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中小型博物馆的基础薄弱,馆藏资源的价值和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实现。突出表现为:①对博物馆宣教工作的重视度不够,理解不到位,“以人为本”的理念未确立,导致宣教的内容与形式单一。业内人士包括教育工作者本身都把博物馆教育等同于讲解本身,忽视了对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挖掘。多以在展厅内口头讲解为主,偶尔举办一些小范围的知识讲座和博物馆宣传教育活动,社会影响面狭窄。且没有将“以人为本”作为立馆思想,依旧是“以物为本”的老思想。在陈列设计中过多专注于自身的藏品,仅限于橱窗传播,模式单一,观众无法进行有选择性(如角度)和深入全面(往往展品介绍的内容信息有限)的参观。②资金有限,主要依靠地方财政维持日常运营的中小型博物馆,在地方财力不支的情况下,宣教经费投入不足,主要是“等客上门”或简单联系学校、单位到馆参观学习,较少主动开展社会教育活动。③宣教队伍人才不足,整体专业素质不高。中小型博物馆由于工作条件和待遇原因,较难吸引到高层次人才加入博物馆宣教队伍。同时,由于各方缺乏培养优秀讲解人才的意识,讲解员往往是向社会临时招聘,专业经验不足,正式入编机会不多,一旦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就会“另择高枝”,导致宣教队伍极其不稳定,优秀人才难培养。
2 数字化背景下,强化中小型博物馆宣教功能的途径
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深入开展,社会和公众对博物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展览的吸引力、激发观众的学习兴趣,已成为当代博物馆的迫切需求。在博物馆空间和改动程度有限的情况下,中小型博物馆可通过“互联网+”文化的方式,建成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博物馆系统,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拓展文物的外延,使得文化借助互联网的“风口”,迅速广泛地传播,起到强化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作用,扩大博物馆的对外宣传力度,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地位。不过数字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具体进入博物馆领域助力宣教工作可以归结为三个层面:
其一是数字化管理,用数字化手段整合资源,实现博物馆相关藏品、人员等信息库的精细化管理。中小型博物馆在数字化过程中首先要引入多种管理理念和模式,为宣教服务打好基础。第一,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普及,博物馆可以将各种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馆藏文物的修复、保存、采集以及展览工作中,采用专业软件对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并进行后期设计制作和建模,进而实现对文物的数字化保护。第二,参与构建信息对接平台。通过大数据建立人才资源库,在宣传、摄影、多媒体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人士、艺术家、策展人等,可与博物馆的管理者建立互动交易对接平台,构筑线上宣教阵营,巧借社会力量,通过购买服务、志愿讲解等方式宣传历史文化,以此来解决中小型博物馆普遍存在的宣教人才匮乏问题。第三,信息数字化之后带来的数据公开化,有利于打通纵向和横向上的隔阂,整合文物资源信息,加强馆际交流协作,凝聚起不同区域间博物馆的力量,打破展陈、宣教内容过于单一的尴尬。
其二是数字化服务。借助互联网力量来进行服务方式的创新,拓展和延伸其社会教育职能,向真实存在的和潜在的博物馆观众提供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宣教服务。在文化休闲娱乐项目层出不穷的今天,若无法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就无从谈起。传统的中小型博物馆其本身的社会影响力就微弱,若想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必须将宣教服务工作逐渐智慧化、智能化。借助各种先进的“互联网+”平台来建设官方网站、APP、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进行网络宣传,实现了文博单位与观众的远程连接,一键触发,观众便可了解各类文物资讯。一部移动终端,可以满足预约参观、游线推荐、智慧导览、线上参观、体验分享、文创购买等多种需求,打破地域与时空的局限。智慧文博系统的建设,依托物联网、大数据、游客行为画像技术,实现观众分流、定制化参观、人性化精准推送。同时,充分利用馆内的文物资源和数据库里的人才资源,结合地域特色,将历史内涵转化成可读性、可看性较强的文化实体,进行线上、线下传播。线上可善用各种新媒体进行传播,线下可将内容数字化后送进社区、学校进行展示。
其三是数字化体验。利用更好、更新、更便利、更友好的技术改善观众到博物馆参观和学习的体验度,实现传播教育方式和效果的转变。交互性是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了增强博物馆教育的生命力,可以利用新技术优化展陈的社教内容,增强观众互动性体验。中小型博物馆应在充分了解本馆资源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将馆藏资源优势、所处地区的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与观众的需求相结合,不断优化陈列展览的设计内容和形式,将富于个性化、交互性强的新技术,比如虚拟现实技术、幻影成像技术、AR技术等引入其中,增强“人馆”互动交流,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博物馆的感染力,开展特色鲜明的宣教活动。在这些博物馆使用的新技术当中,实景再现的陈列手段以及交互式自助设备的应用是较为引人关注的手段。科技手段的加入可以弥补博物馆实体空间的局限性,同时增强展出效果。比如通过对历史文化、场景展示的数字化重构复原,结合馆藏标本,来展示陈列内容主体活动的环境,反映风情、民俗、精神、思想等抽象的概念,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陈列方式更为形象。还可配合普通、3D或4D、IMAX等科技手段的组合运用,打造博物馆数字影院来扩充展览主题,既能够增强教育场景的氛围,又能以富于文化气息的场景打动观众,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3 结语
数字化可以让博物馆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与公众对话的模式,但博物馆数字化的目的不是为了技术的先进,而应注重实用和用户体验。“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数字技术方兴未艾,在实际的宣教工作中,中小型博物馆如何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更好地创新博物馆服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谭嫄嫄.增强现实技术在中小型博物馆文物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前景[J].求知导刊,2014(9).
[2]龚鸿杰.论新媒体在博物馆教育中的作用[J].卷宗,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