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火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2019-07-29李湘力蔡敬宙刘小宁

广州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雷火大肠腹痛

李湘力 蔡敬宙 林 泳 刘小宁

1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广州 510180) 2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广州 510180)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withDiarrhea,IBS-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诊断易明确,但治疗棘手且容易复发[1]。目前,治疗IBS-D的手段有很多。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包括止泻、调节肠动力感觉以及解痉等。但是,单纯的西医治疗往往在改善患者症状、防止复发等方面难以令人满意。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IBS-D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笔者采用雷火灸治疗IBS-D患者,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172名受试者均为2018年5月—12月于中医科和消化内科住院部住院治疗的IBS-D患者。所有患者均无基本感觉、语言、认知、智力以及行为等生活功能障碍。患者或家属同意自愿进入临床研究并自愿履行与研究相关的义务以及要求。将172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试验组86例IBS-D患者中,男36例,女50例;平均年龄为(59±5.78)岁;病程4~5a,平均(4.6±0.3)a。对照组86例IBS-D患者中,男34例,女52例,平均年龄(60±4.61)岁;病程4~5a,平均(4.7±0.2)a。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在性别、年龄、体重以及其他一般资料和基线指标上无差异(P>0.05),符合临床试验要求且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最新的罗马III诊断标准[2]:(1)必要条件:病史超过半年,伴有腹部不适超过3个月,并且具有不少于以下2个临床特征:①腹部不适后需要排便,排便后症状得以明显缓解;②腹部不适伴有排便次数增加;③腹部不适伴有粪便性状的改变。(2)辅助诊断:①排便次数每天超过3次;②水样便或黏液便;③排便时有费力、排便不尽以及急迫感;④伴有胃、肠或腹部不适(主要为胃肠胀气)。

1.2.2 脾肾阳虚证诊断标准 根据《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中IBS脾肾阳虚证的诊断标准。症状包括: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喜温喜按,大便溏泄,完谷不化,或者腹部畏寒、腰酸,舌淡苔滑有齿痕以及脉象沉迟等。

1.3 纳入标准

符合内科学中IBS-D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内科学对于IBS-D脾肾阳虚证的相关诊断标准;年龄范围为18- 65岁;自愿加入临床研究,自愿履行与研究相关的义务和要求。

1.4 排除标准

患者具有基本的感觉、认知、语言、行为、智力等难以配合临床试验中的生活障碍;糖尿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继发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对雷火灸疗法有抵触的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疾病以及肺、肝、肾以及造血功能障碍或者其他严重的原发性疾病和精神病患者;数据不完整,整体病情难以掌握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法国雅培;批号:640103),每次50 mg,一日三次,一周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试验组采用雷火灸进行干预,选穴:足三里(双)、天枢(双)、三阴交(双)、脾俞(双)、肾俞(双)、大肠俞(双)、中脘、关元,每次治疗时间为30min,每周休息2天,一疗程持续1周,共4个疗程。

1.6 观察项目及方法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以及《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5]的相关原则,建立中医证候分类、量化和评分标准。并依据此评分标准,对无相应症状的患者记0分,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分别记为2,4,6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来评估其对应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经过4周的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于治疗前均取得较好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的总有效率没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 [n=86,例(%)]

2.2 两组患者平均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平均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平均症状积分小于对照组平均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消失情况对比

与治疗前相对比,治疗四周后,两组患者在排便次数、腹痛、便溏以及腹胀等症状分值比均相对于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在便溏、大便次数等症状有改善(P<0.05)。两组腹痛以及腹胀改善无差异(P>0.05)。雷火灸对IBS-D有治疗作用,同时对临床各项症状的改善较好,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平均症状积分比较 n=86

注: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平均症状积分*P<0.05,治疗后两组间平均症状积分△P<0.05。

表3 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试验组大便次数、便溏情况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腹痛、腹胀情况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 论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排便次数变化以及粪便特征改变。流调显示,中国IBS的发病率约为5%[6]。目前,IBS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这种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胃肠动力的异常变化、精神或者心理障碍以及肠道感染和肠道菌群多样性失调等[7-8]。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with diarrhea,IBS-D)是IBS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以及排便频率增加。IBS-D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如解痉、止泻、微生态调节以及抗炎等。然而,临床研究显示单独的西药治疗疗效有限,副作用较多,且容易反复发作。

IBS在中医中属于的“腹痛”、“腹泻”、“便秘”。而IBS-D属于中医“腹泻”类别。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认为IBS-D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所伤等日久继发脾胃虚弱,从而使气血生化无源,加之许多患者年老体衰,进而引起全身脏腑进一步亏虚,终致脾肾阳虚,运化失司,下利水谷。因而,在临床上脾肾阳虚证的患者更为多见。中医针对IBS-D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中药方剂、针刺治疗、艾灸以及中药的灌肠等。其疗效确切,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等方面优势显著,但也存在无法确保辨证论证准确统一、缺乏高质量循证证据支撑等问题。

雷火灸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艾条的药物在燃烧的时候所产生的热量刺激相关的腧穴,从而激发经气。同普通的艾灸相比,雷火灸的灸条采用艾绒与多种中药配制而成,火力更旺,渗透力更强[9]。现代研究表明,雷火灸不仅具有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机体代谢的作用[10],还具有抗炎、调节机体免疫的功能[11-14]。本研究采用雷火灸治疗IBS-D,根据俞募配穴的原则,选取大肠俞和天枢两穴同用,大肠俞为大肠之背俞穴,天枢为大肠募穴,两穴都对肠道的生理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同时,足三里是胃气之大会,并且也是胃经的合穴,擅长治疗各类消化系统疾病。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会,配合小肠的募穴关元穴,共同起到补益下焦、培元固本之效。脾肾二腧为本脏疾病要穴,合补肾培元之关元、命门,共奏补益气血、补肾健脾之功。通过上述穴位的雷火灸治疗,一方面可以调整肠道的功能状态,减缓大肠的亢进。另外一方面,雷火灸能够补益脾气,加强脾主固涩的作用。最终起到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15]。从整体来看,经过试验组和对照组4周的治疗在之后两组患者各类症状都有了逐渐减少减弱的趋势,但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变化更明显一些,而在改善患者便溏以及大便次数增多等临床症状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现代研究也证实:雷火灸疗法的作用原理在于利用产生的集中热量,能够深入的渗透到人体各组织脏器,进而起到调节人体气机、温通经络和扶正祛邪等作用[16-17]。

本研究对雷火灸治疗IBS-D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疗效显著,因为条件限制,未能就雷火灸治疗的相关机制进行基础实验研究,下一步我们将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对雷火灸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提供更为客观的治疗依据。

猜你喜欢

雷火大肠腹痛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