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深度学习的SPOC助学群组构建及策略研究
2019-07-29甘茂华
甘茂华,唐 莹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中心,重庆 400031
近年来,网络技术、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区块链技术、智慧学习、智慧校园的迅速兴起加速了教育变革的步伐。MOOC是信息时代催生的产物,且风靡一时,教育工作者都希望利用MOOC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纵观各个教育层面,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没有得到显著提高,网络学习被人们称为“滋生浅层学习的温床”[1-2]。数字化学习为学习者带来了便利性的同时,也具有碎片化的现象,导致学习者很难进入深度学习[3]。在线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和自控能力都较差,无法完成高阶学习目标,实现深度学习[4]。MOOC作为在线教育,其优质的学习资源为学习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但经研究发现,其缺乏针对性指导、在线参与度不够、无法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更难以让学习者进入深度学习状态[5]。在MOOC热逐渐退去之后,阿曼多·福克斯教授提出了更加精致的课程形式—SPOC,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6]。但SPOC在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促进深度学习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学习过程中缺乏帮助引领,导致学习者学习动机不足[7]。因此,围绕校级教改立项,总结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及学习过程模型,构建促进深度学习的SPOC助学群组,提出具体助学策略,并以SPOC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偏色照片的颜色修正”为例,设计完整SPOC助学过程。实践证明,SPOC助学群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助学策略能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促进学习者进入深度学习,提升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升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
1 深度学习概述
1.1 深度学习的内涵
美国学者Anderson L W在认知维度层次划分理论中阐明了学习有深浅层次之分[8]。Marton F和Sal-jo R于1976年在认知维度层次划分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和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的概念[9]。随后,Biggs、Entwistle、Ram-sden等学者认为,深度学习就是用多样化的学习策略来促进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比如多阅读、多交流、多思考等[10]。Jensen E和Nickelsen L指出深度学习是指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时必须经过多步学习过程,并对知识进行分析和加工,以促进学习者利用获取的新知识和技能改变思想观念、提升自我控制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我国对于深度学习的研究相对较晚,上海师范大学的何玲、黎加厚2005年在《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一文中首次提出深度学习的定义,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思想,并将它们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融合,能在多种思想间相互联系,并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提升做出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吴秀娟等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究性的学习,学习者需要具备深度的信息加工、积极主动的知识构建、批判性的高阶思维、有效的知识转化、迁移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13]。张治勇等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14]。综上所述,大多数学者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性的、批判性的学习方式,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在理解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运用多种学习策略来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构建个人知识体系,并把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来解决实际问题。
1.2 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深度学习定义的分析和归纳,该研究认为深度学习具有以下特征:
①深度学习注重主动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性的学习方式,而不是被动的学习方式,任何被动的、机械的学习方式都无法促进深度学习。
②深度学习注重知识构建。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学习者从知识海洋中获取新的知识后,需要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然后与旧知识进行关联,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③深度学习注重新旧知识的整合。深度学习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也就是新旧知识的整合。这种整合一方面是指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另一方面是指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把新知识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及迁移应用。
④深度学习注重知识的迁移应用。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深入理解学习情境,并能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激活学习者的高阶思维,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
⑤深度学习注重批判性学习。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任何知识、事物持一种批判、怀疑的态度,深入思考,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
⑥深度学习注重问题解决。深度学习是一种高级学习,它的最终目标是要求学习者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学习、领悟、批判、提高。
1.3 基于SPOC的深度学习过程模型
根据深度学习的内涵及特征,借鉴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美国学者Jensen E和Nickelsen L提出的深度学习模型(deeper learning cycle,DELC)[15],构建了基于SPOC的深度学习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SPOC的深度学习过程模型
该模型中的各个阶段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深度学习过程:
·教学准备为深度学习活动提供学习资源、学习环境。
·知识建构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环节,学习者课前观看视频学习和教师导学讲解可以完成知识的初步建构,激活先期知识,利用先期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习者的思考,探讨、激活学习者的学习内驱力,促进学习者反思,加深新旧知识的联系,完成新知识的进一步建构和理解。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是基于实践的探索性学习[16],知识建构完成后,就要进一步对知识进行内化迁移,这一过程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引导学习者协作训练、相互交流探讨,让学习者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感知、领悟,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技能,并把所学理论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随着多次的知识应用和问题解决,加深新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内化。学会知识迁移应用后,进一步对知识进行迁移创造,面对新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实现知识重组和迁移创造。
·迁移创造阶段过后,深度学习进行到评价批判阶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还应学会对知识、对自身进行评价,打破对传统绝对权威的盲从,引发学习者对他人观点的质疑,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促进深度学习的SPOC助学群组
深度学习并不能自然发生,它需要触发条件,需要有教师的引领和帮助[17],而SPOC助学群组能为深度学习提供条件。SPOC助学群组是指基于 SPOC在线学习课程,为学习者提供指导、反馈、交流的学习共同体,能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对新旧知识的联结与反思迁移。文章中的SPOC助学群组由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助学教师、助学同伴、平台技术指导教师构成,旨在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提升教学效果。SPOC助学群组的构建如图2所示。
图2 SPOC助学群组的构建
SPOC助学群组的目的主要在于促进深度学习。
因此,由课程负责人事先创建课程知识,设定学习目标,再由各主讲教师以上课班级为单位建立学习活动,进行指引,触发学习者主动学习。学习者在SPOC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自己无法解决时可以在线通过平台讨论区、QQ群、超星学习通等多种渠道向助学群组求助。此时,主讲教师、助学教师可以助其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同时助学同伴也可以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引发学习者的深层次思考,帮助学习者联结新旧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形成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在线学习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不知从何下手、不知如何操作平台或是平台故障,此时平台技术指导教师第一时间帮助学习者渡过难关,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
3 促进深度学习的SPOC助学策略
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动态的、开放的[18],深度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的、形成性的。因此,整个SPOC助学过程围绕着DELC深度学习过程来展开,促进深度学习的SPOC助学策略以深度学习的过程模型为依据,依托SPOC课程平台,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采取不同的助学策略。教学准备阶段是深度学习的基础,助学群组为SPOC课程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进行学习者分析,设计教学目标,进行学习指引。知识建构阶段是学习者学习新知识,联系旧知识的双向建构过程,也就是要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助学群组帮助学习者进行概念辨析、问题分析,形成自身知识结构。迁移应用与创造阶段是学习者将已构建的知识用于真实生活环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助学群组可以引导学习者在线讨论、合作探究、理解反思,以解决劣构领域的疑难问题。评价与批判阶段是指助学群组帮助学习者进行多元评价、在线智能评价,提升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具体助学策略如表1所示。下面将对每个阶段的助学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表1 促进深度学习的SPOC助学策略
3.1 教学准备阶段
教学准备是整个SPOC学习的基础,是完成深度学习的先决条件。学习动机是影响网络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助学者在此阶段的助学过程中要创设适宜的外部学习动机,引导学习者主动学习,激发其内部学习动机,促进深度学习。具体助学策略如下:
课程负责人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同时,加强宣传SPOC教学平台中的课程功能及学习要求,创设学习者交流讨论区,引导其尽快熟悉SPOC教学环境;主讲教师积极分析小班学习者特征,制定精准教学目标,引导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助学教师引导学员登录SPOC学习平台,熟悉课程结构;助学同伴熟悉SPOC平台相关操作,指导学习者尽快熟悉SPOC平台,为深度学习做好准备;技术指导教师确保SPOC平台正常运行,创设稳定的SPOC学习环境。
3.2 知识建构阶段
深度学习是一种建构性学习,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情境性、生成性、积极性、累积性、诊断性、反思性、目标指引等特点[15]。课程负责人发布课程目标指引图,帮助学习者开始建构新的知识。主讲教师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在SPOC课程视频开始部分加入先期知识的回顾,帮助学习者预先激活先期知识,在学习新知识后,能够很好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初步理解新知识。然后,在SPOC课程视频中嵌入问题,引发学习者进行思考,同时,加入适量练习题,逐渐扩大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范围和建构程度。助学教师引导学习者提出问题,通过SPOC平台或其他网络交流工具与学习者进行交流探讨,同时,助学同伴在此过程中也相互交流,做好学习榜样,督促帮助后进生,消除学习孤独感,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内驱力,促进学习者反思,加深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及新知识的进一步建构与理解。助学导师提出探索性问题,引导学习者对新知识持怀疑态度,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整合,经过同化或顺应,重建认知结构,从而深化理解新知识,促进知识的长期保存记忆。技术指导教师在此阶段重点帮助信息技术能力不足的学习者,给予操作指导,鼓励学习者通过知识检索工具来解除疑问,消除学习者的无助感和孤独感,帮助其顺利完成知识建构,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3 迁移应用与创造阶段
迁移应用与创造阶段开始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19]。知识迁移是指把前期建构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这要求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此阶段,主讲教师帮助学习者创设生动的情境及开放性问题,引导学习者进行自主训练、合作训练,通过训练完成自我感受、领悟、构建知识,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技能。助学教师帮助学习者正视其认知结构,找准问题、弥补不足、扩展迁移通道,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真实的情境中,实现对新知识的内化和深度理解。助学同伴总结知识要点,互相提问挑战,带动全体学习者进行反思、引发思维碰撞,对新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实现知识的重组性迁移和创造[15]。技术指导教师提取平台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师生找准问题,优化教学。
3.4 评价与批判阶段
评价与评判阶段是促进深度学习的重要阶段,是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提升的必经之路。主讲教师进行个体评价、在线评价、小组评价等多元评价,以评促学,提升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助学导师进行差异性辅导,带动学习者评价反思。鼓励学习者相互评价,可以采用在线讨论、辩论、评比、竞赛、测验等多种评价方式,营造良好的评价环境,注重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创设批判性的评价环境,助学导师引导学习者打破对教师、教材、教学资料的盲从,启发学习者以批判的态度来看待各种各样的问题,并用确凿的证据和科学的标准来检验推理,彻底打破定式思维,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助学同伴间进行互评、深度交流、互相质疑、互相论证,提升同伴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指导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增加评价维度。运用智能评价系统,生成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包括考勤、学习时长、学习成绩、在线交互情况、视频观看情况、测验情况等,并将其反馈给每个学习者,帮助其找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促进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
4 促进深度学习的SPOC助学群组的助学策略应用案例设计
该研究将促进深度学习的SPOC助学群组的助学策略应用于超星网络学习平台的计算机基础SP-OC课程中,为SPOC课程的长效发展、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提供参考。计算机基础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提升学习者的信息化素养和高阶思维能力。文章以该课程的实践操作部分 “Photo-shop偏色照片的颜色修正”为例,利用提出的SPOC助学群组的助学策略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
4.1 教学准备
课程负责人构建Photoshop的SPOC学习环境,导入学习者数据,明确教学目标,提供视频、文本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习者创设适应的学习环境,激发其学习动机;主讲教师进一步明确偏色照片颜色修正的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及已具备的先期知识,做好教学准备;助学教师引导学习者登录SPOC平台,熟悉课程目录结构及平台操作;助学同伴指导不会操作的学习者熟悉SPOC平台操作,为深度学习做好准备;技术指导教师确保平台正常运行,创设稳定的SP-OC学习环境。
4.2 知识建构
课程负责人通过平台公告、讨论区等方式指引该课程学习目标,让学习者明确即将建构的新知识内容。主讲教师在SPOC视频中用两张对比图进行导入,帮助学习者理解什么是偏色照片,如图3所示。激活先期知识“照片的成像原理”,帮助学习者理解为什么照片会偏色。主讲教师提问:如何将偏色的照片还原回来呢?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引发学习者激活先期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主讲教师引导学习者学习修正照片的原理,就是要将原照片完全相反的颜色混入进去,让它们中和,达到还原的效果。那么如何找到完全相反的颜色、又怎么将找到的颜色混入进去呢?通过问题引导学习者思考,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具体的照片修复过程,观看SPOC课程相关微视频即可。助学教师在SPOC平台上发布修正偏色照片的关键知识点主要有4个:①平均滤镜。有了它就可以分析出原照片偏的那个颜色。②反响命令。利用这个命令就可以找到和它完全相反的颜色,也就是互补色。③吸管工具。它的作用就是将找到的互补色记录下来。④照片滤镜。有了它才能将互补色混入到原照片中,最终到达修正颜色的效果。助学教师关键知识点的提示可以很好地帮助学习者建构新知识,促进深度学习。助学同伴在SPOC平台下载偏色照片素材,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在问题讨论区积极讨论交流,帮助同伴构建知识,加深理解。技术指导教师指导学习者如何下载资源、保存资源,如何将最终作品上传到SPOC平台,帮助学习者进一步建构知识。
图3 偏色照片对比
4.3 迁移应用与创造
主讲教师总结偏色照片修正的关键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建构,以更好地完成知识迁移应用和创造。随后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让学习者参与更为复杂的案例项目中,如图4所示。助学教师加强问题反馈,扩展迁移通道,引导学习者进行思考讨论,引导问题:用原理所学知识对图4右上角的偏色照片进行修复可以吗?会得到什么效果?助学同伴率先思考实践,带动同伴深度学习,促进知识迁移。实践完成后,助学教师展示修正后的照片,如图4左边小图所示,引发学习者思考到底哪里不够好,这时大家观察讨论后发现,左图中的皮肤还原正常,背景和嘴唇的还原度不对。助学教师继续引导,这是因为照片中有不同的色彩还原度,那该如何处理呢?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也进一步深化。整个助学群组和学习者进行深度交互,促进思维碰撞,增加学习者对新情境的深度理解。在深入理解新情境的问题后,关注解决问题的核心要素,理解复杂概念,举一反三,融合贯通,实现知识的重组性迁移应用与创造。
图4 思维扩展训练
4.4 评价与批判
学习实践完成后,主讲教师对学习者的作业、视频观看、讨论交流等进行多元化评价,开展以评促学,督促学习者自评、互评;助学教师引导学习者进行学后反思、学后交流,创设批判性的学习情境;助学同伴起好带头作用,完成生生互评、深度交流,完成深度学习过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高级思维能力。
5 总结
网络学习打破了时空限制,为终身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而深度学习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途径。在充分利用SPOC平台优势的基础上,SPOC助学群组通过运用文章所提出的助学策略,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深度学习支持。通过恰当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习者认知结构的重组,引发深层次的知识建构,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研究证明,助学群组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习者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整个助学过程中,以SPOC课程平台为中心、助学群组为指引、助学策略为方针,不断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习者完成知识建构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学会反思、批判,打破对教材、专家等的盲从,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及问题解决能力。促进深度学习的SPOC助学群组能促进SPOC可持续发展,能提高学习者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最终提高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