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评价
2019-07-29闵建芬肖国权刘莲华管丽萍
闵建芬 肖国权 刘莲华 管丽萍
834009第二人民医院新疆克拉玛依市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生活质量和个体生活方式的差异都容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在临床上主要选择药物保守方案进行治疗[1]。但在患者康复期间,如果患者始终处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状态,就会极大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对于患者的血糖控制来说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做好患者的个体化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2]。本次研究中,分析个体化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1月-2019年9月收治糖尿病患者40例,本次研究经过医院各部门的批准和支持,所有患者均无认知异常,能够对本次研究进行配合,并签署相关协议书,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9~54岁,平均(48.2±5.4)岁。试验组男15例,女5例,年龄37~56岁,平均(47.8±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含康复期间饮食的护理、告知其注意事项等。②试验组患者采用个体化教育干预:由于在患者患有糖尿病后,其生活质量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并且糖尿病患者的恢复周期都较长,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所以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当重视患者的个体化教育。而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当首先告知患者糖尿病治疗期间和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患者在康复期间能够有意识的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进行规避。并使患者了解自身机体在疾病影响下可能出现的变化,这样能够保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进行相应的控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除此之外,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疾病知识教育时,还应当明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如果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好,并且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每日康复训练,即可减轻对患者的监督性,做好患者的基础健康教育即可,但如果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差,医务人员就应当对这类患者引起重视,做好患者的用药督促和训练督促教育,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使患者家属了解患者可能出现的情绪躁动状况,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在发生情绪波动时,家属与患者之间产生较为明显的抵触情绪,甚至发生争吵。当患者家属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后,可以对患者进行家庭心理疏导,使患者获得相应的社会支持,提高其心理感受。
表1 两组生活质量及疾病认知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生活质量及疾病认知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合理饮食 疾病认知评分 生活质量对照组 20 56.1±5.5 63.4±6.4 61.9±6.1试验组 20 86.8±7.1 82.9±5.7 89.4±5.6
表2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HbA1c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HbA1c水平比较(±s)
组别 n 空腹血糖(mmol/L) HbA1c(%)对照组 20 9.14±2.38 7.94±1.04试验组 20 7.31±2.12 5.26±0.94
评价标准:采用自主制定的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表,对患者进行数据调查,主要记录患者的合理饮食和疾病认知评分,并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满分均为百分制,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同时记录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HbAlc数值,评价两组患者差异。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生活质量以及疾病认知评分:试验组合理饮食和疾病认知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9.4±5.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HbA1c水平比较:试验组空腹HbAlc水平较对照组来说更趋于正常,数值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由于糖尿病在发病后往往病程较长且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患者大多数都会受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心理障碍,甚至发生抑郁症,进而引起患者生活质量降低[3]。并且多数患者都缺乏完善的医疗知识,部分谣传或误传都会导致患者对糖尿病存在错误认知,导致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4]。
而个体化教育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着重强调患者的生活质量[5]。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的护理要求,还能针对患者的具体康复状况进行对应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并且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使患者能自觉采取健康行为,以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
综上所述,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加用个体化教育干预,能够有效辅助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的开展,有助于舒缓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