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欢:剑桥是人生转折,园区是我常居之城
2019-07-29邹孝听
○记者 邹孝听
2008年,倪欢第一次来苏州工业园区,在她印象里,时居住的菁英公寓以及今天的采访地点——独墅湖邻里中心,全都被农田包围。而10年后,当倪欢重新踏入这片土地的时候,社区、高校、企业纷至沓来,独墅湖畔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倪欢拥有过非常多的职场身份,商业银行行长秘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协调官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科教委员会中国专家委员、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金融分会理事、世界自然基金会高级顾问……
倪欢坦言很多丰富的人生经历,得益于15年前的剑桥之行。她在本科毕业工作5年后,意外申请到英国“志奋领奖学金”,只身前往英国,在剑桥开启了别样的人生。她说,“我在剑桥攻读发展学,这段求学经历,不仅改变我人生和职业发展轨迹,更让我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和视野有了更深刻的洞察。”
去年,倪欢又多了一个身份——苏州工业园区绿色光年科普服务中心创始人。在她眼中,园区与剑桥一样,来自全球各地的人才汇聚,开放包容的城市更容易让人获得幸福感。
社交艺术,是一种对人的培养
“我27岁有了人生第一本护照,来到剑桥,文化的震撼没有想象中那般巨大,反倒是被它浓厚的人文和学习气息所吸引,在这里不仅能够静心读书,还有非常多的社交活动,能让自己迅速积累社会经验。”倪欢笑称,在剑桥的一年自己没有一天闲着,曾担心因过多社交活动会影响到学习成绩,后来发现其实社交也是英国教育的一部分,社交艺术,也是对人的一种培养。
第一次骑车去很远的地方陪独居老人聊天;第一次体验皮划艇、草地双人排球、斯诺克、壁球、滑翔伞等体育活动;第一次参加正式的文艺舞会;第一次用15道川菜喂饱了25个人;第一次周末坐火车去乡村拜访陌生家庭……
太多的“第一次”让倪欢回味无穷。“跟着澳大利亚帅哥学做手工冰激凌;平生第一盘鲜美的寿司是日本美女室友教会的,顺便学会了吃牛油果;平生做的第一块蛋糕,用的是巴黎美女室友奶奶的家传配方。”
倪欢认为,饭桌是一个奇特的文化交流场合,大家从吃开始很容易天马行空起来:可持续发展、人权、政治、传统文化等话题,都可以轻松地从一道菜开始聊起,比如印度的一道菜和中国的汤圆很像,甚至还可能在饭桌上展开辩论。最令她惊喜的是,她在饭桌上“Social”到了她的先生。
园区拥有丰富的科普资源,这个“娘家”很有归属感
2005年,倪欢硕士毕业,完成了两个月的毕业旅行之后,回国重新投入工作。先后在北京和上海的国际组织工作了3年多。2009年重返剑桥,经历了3年多的自由职业生涯后,她和先生一起回到了中国。
一次偶然,倪欢走上了“绿色公益”之路。2016年3月,她在上海注册了基于社区的环保组织“绿色光年”。而这个决定源自于她在上海家中自制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民用电站和鱼菜共生系统被很多人参观和传播,渐渐地,倪欢发现在社区做环保教育是一件可行而且很有趣的事,许多家庭对环保知识的需求也非常旺盛。
在巨大的社区需求下,“绿色光年”设计的互动也越来越丰富。“跟着剑桥硕士逛菜场”、“绿色观鸟日”、“环保DIY课程”等项目顺势而生。
由于先生在苏州工业园区有项目合作,倪欢经常往返于园区和上海,她想着是否能把上海的经验复制到苏州呢?
2018年,这个想法在园区落地并很快被推广。倪欢直言园区集聚了很多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众多“大院大所”,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而且园区政府也非常支持创业,她参加了社创大赛,并加入社创中心大家庭。她说,“从项目管理者向机构管理者身份转变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少帮助,工作人员很接地气,又有丰富的资源链接,园区就像是‘娘家’,让我收获到归属感。”
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得人的意识不仅仅停留在温饱上
现在,倪欢仍然过着双城生活,但她选择将大多数时间留在园区。基于园区超前的规划理念,与国际接轨的城市气息,安全绿色的生活环境,高端人才的密集型分布……在她眼中,这是一座宜居又宜业的城市。“在英国等公交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园区智慧交通很便捷;邻里中心什么都有,两三天买一次菜,生活质量更高;各类社区公众号,很容易获取信息……”
倪欢表示,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老百姓会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红利,人的精神境界和追求会越来越高,意识不仅仅停留在温饱上,而是有更多的社会担当。在现代化进程中,需要更多的中国年轻人以更积极成熟和包容理智的态度去拥抱各种形式的融合和变革。
明年夏天,倪欢计划与英国的大学合作项目,邀请对方学生来园区参观交流。未来还准备开展“跟着剑桥硕士逛社区卫生所”的活动,让居民了解“在社区被狗咬了怎么办?”、“谁来关注独居老人?”、“新生儿保健如何实行?”……倪欢直言,有机会的话,她还想增强与联合国项目的互动,为园区提升国际影响力出一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