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9-07-29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6期
关键词:血糖研究组糖尿病

胡 静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人民医院,辽宁 阜新 123200)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该疾病没有办法治愈,患者患病后将终身伴随,但患者长期良好的自我管理能有效控制血糖、稳定病情、减少并发症,这种长期的自我管理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为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随着病程的加长,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概率就越高,这种心理障碍反过来又会对疾病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1]。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良好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优化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获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2~75岁,平均(48.73±6.52)岁。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3~76岁,平均(49.75±6.58)岁。纳入标准:患者均经过明确的诊断;患者无严重并发症,比如:严重器官障碍;排除标准:有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有认知障碍、有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有老年痴呆症等。两组资料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按照本医院的糖尿病相关的常规治疗和护理规范进行,根据相关的护理要求进行住院环境护理、疾病干预以及营养干预以及健康教育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具体为: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服装要整齐干净,无血迹、无破损,说话要和蔼、可亲,做事要耐心、细心,关心、爱护患者,给其良好的印象,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心理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的讲解糖尿病的知识,包括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治疗注意事项、护理要点等,消除患者对该疾病错误的认知,对于患者的提问要耐心解答,增强其治愈的信心。③焦虑、恐惧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了解不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为得病,或者看到类似的患者出现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影响,产生一定负面情绪,此时医师人员要通过详细的解释,缓解患者的恐慌心理,讲解原理和安全性,并且解答患者的相关的问题等,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有效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④悲观、绝望心理护理:病程长、疗效缓慢的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易出现悲观、绝望等心理,护理人员要主动关怀患者,与患者多交流,帮助患者化解不良情绪,或者通过某些方式帮助患者发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反复讲解糖尿病的治疗前景,提供科学保护性的解释,树立治疗信心,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等。⑤自责、内疚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多存在自责、内疚等心理。应该要鼓励患者把自身的顾虑倾诉出来,多跟患者家属沟通,取得家属的配合,与家属一起鼓励、安慰患者,帮助其恢复良好的精神状态,不再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2]。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以及护理效果,心理情况包括对焦虑(SAS评定标准)与抑郁(SDS评定标准)的评价,护理效果可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情况反映出来,正常参考值:HbA1c采用亲和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正常值为4%~6%;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3.9~6.1 mmol/L;正常人餐后2 h血糖<7.8 mmol/L。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标准:均包括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标准,20个项目得分相加,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得出,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分为4级评分(同SAS),标准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7.0处理,%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均值±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SAS(分) SDS(分)对照组 40 53.26±7.34 57.66±7.53研究组 40 42.75±6.52 45.45±6.47 t 4.672 3.452 P<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餐后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对照组 40 7.88±0.32 14.03±1.41 6.51±0.74研究组 40 6.39±0.18 9.59±1.36 4.14±0.11 t 3.452 5.894 3.210 P<0.05 <0.05 <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糖尿病病程长,并发症比较多,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服药控制自身的血糖水平,其给你患者生活及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大量研究发现通过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对于患者疾病恢复和提高治疗依从性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3]。心理护理以患者为中心,重视患者的心情感受,结合其心理情况、针对病患的病情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4],满足患者的各项关于心理、治疗、生活的各项医疗服务,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师的声誉、而且可以建立良好的护理模式,可以应用于大量的相同类似的患者,改善患者的焦虑、恐惧、悲观、绝望、自责、内疚等心理护理措施,降低患者负性情绪,使其放松心情,配合治疗[5-6]。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护理在患者心理状态或者负面情绪改善中重要作用,同样医患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仅受到疾病的折磨,而且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面对陌生的环境,以及建立医患关系中的角色等,此过程患者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有最初对疾病恐慌,最后慢慢接受医师的建议积极进行疾病治疗,建立一定的心理反应规律和特点,此时,医护需要根据患者心理特点和心理诉求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措施,干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患者熟悉各种治疗措施和可能出现的不良结果等,建立良好疾病治疗信心[7],使其早日恢复健康。

总之,患者通过相关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治疗、就医过程中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血糖研究组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