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中福贵人生态度的审美价值
2019-07-29卢晓荣陈丽荣
卢晓荣 陈丽荣
《活着》一文中讲述了大时代背景下福贵坎坷苦难的一生,高度地赞美了福贵面对苦难的精神魄力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本文在阐述福贵的人生态度以及分析其背后原因的基础上,从审美的角度来审视福贵的人生态度。
一、福贵不同阶段的人生态度
(一)享乐生活
福贵年轻的时候追求的是一种“享乐”的生活态度。他年轻的时候常在城里的妓院里呆十天半月,并且总是骑在妓女的背上让岳父颜面扫地,甚至还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那时的福贵醉生梦死,挥霍着家里的财产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全不知命运的惩罚已向他慢慢走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福贵的享乐生活是那个时代富家少爷的生活缩影。
(二)忍受苦难
面对苦难,福贵选择“隐忍”。因为赌博,福贵一夜之间成了身无分文的穷人,父亲也郁闷而死,老雇工长根被迫乞讨,母亲、妻子家珍、女儿凤霞也从衣食无忧的生活跌落到了贫困不堪的困境。这时,福贵的责任意识虽然慢慢觉醒,但命运并没有因他的悔改和努力而让生活变得有起色,反而愈演愈烈。之后,福贵前前后后经历了生活的穷苦以及七个亲人的死亡,最后徒留他一个人“活着”,但是,福贵选择了忍受,在不断失去的路上他却越来越坚定,越来越明白活着的不易,因而要更要努力地“活着”。看到这里,我们会愤慨命运是何其残酷,却又不得不感慨那个苦难时代农民的伟大。
(三)以苦为乐
福贵最后选择“以苦为乐”。故事的最后,他买了一头年迈的老牛与之相依为命,他常常向老牛呼喊亲人的名字,以此来回忆纪念过去的苦难与幸福。文中说道:“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1]我们感受不到苦难在福贵身上留下来的痕迹,相反,我们甚至可以在他身上感受到对快乐的感悟。他仍然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仍然对生活抱有希望。他渴望讲述自己、渴望别人倾听他的故事,仿佛就此可以重生一样,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
二、不同人生态度的成因
(一)个人享乐主义
福贵年轻时之所以纨绔恶劣,是因为他抱着“个人享乐主义”的人生信条。享乐主义人生观是剥削阶级极力推崇的一种人生观,认为寻找快乐的感觉是人最本质的东西。在此观念的影响下,就产生了狭义的享乐主义,把追求肉体和感官的快乐作为人生的最高目的。福贵在家境殷实的情况下,认为生活不愁吃穿,没有必要辛苦奋斗,于是就靠着家里的财产尽情挥霍,吃喝嫖赌,以此来满足感官上的享乐,但是,享乐主义的实质是以暂时的、短期的安逸舒适为代价换取最终的毁灭性后果。这个阶段的福贵纸醉金迷,注重物质上的享受,却没有意识到生活的艰辛和作为一个男子应承担的责任。所以,福贵挥霍完家产后顿时困境重重,与先前的“福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并迎来了人生当中命运的最大转折点。在这里,我们不禁会批判福贵的享乐主义,同时会思考在这个追求物欲和压力的时代个人享乐主义是否值得提倡。
(二)社会的苦难和个人性格
福贵忍受苦难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个人性格原因。从哲学角度上来讲,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在那个不稳定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充满了被动性和不确定性,小人物的命运根本无法避开时代的荒谬。单凭福贵个人的力量并不能与社会相抗衡,因此,福贵只能选择忍受来面对时代所带来的苦难。从个人方面来讲,苦难中的福贵身上有着“坚毅、忍耐”的性格。生活给予福贵什么,福贵就接受什么,因此,每一个苦难来临时,福贵就显得越来越坚毅,越来越勇敢。每一次“坚毅、勇敢”品格的不断强化,也就促使福贵更加坚定地忍受苦难,一次次地去感受命运中的苦与乐。伟大的人格魅力在此得以彰显,我们不禁为福贵忍受苦难的强大魄力所感动,也感悟到了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苦难。
(三)对人生苦难的乐观领悟
福贵在经历了毕生的苦难与死亡后,明白了活着就是痛苦与幸福结伴而行。正如余华在《活着》的麦田新版自序中谈道:“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2]福贵虽然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但也收获了家人给予的温暖与幸福。这让福贵明白“痛苦与幸福”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福贵有了继续勇敢生活下去的动力,乐观地去感受命运带给他的苦与乐。一个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老人形象就这样跃然纸上,给予了我们面对生活的勇气。
三、福贵人生态度的审美价值
(一)对“个人享乐主义”的批判
我们对于福贵少年时期的“个人享乐主义”持有批判的态度。对“个人享乐主义”的批判属于丑学的范围。现代丑学的开创人罗森克兰兹说:“吸收丑是为了美而不是为了丑。”并且,《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丑的存在显示了历史和人生的苦难或阴暗的一面,这使人震动,又使人感受到历史和人生的复杂性和深度。”[3]同时,对丑的揭露、批判、谴责是令人愉快的,而且更能揭示内在的真实美感。福贵的个人享乐主要在于对物质的追求,其外化表现为在生活上热衷于吃喝嫖赌、沉湎于花天酒地;在精神上表现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这样的享乐主义也为福贵后来的生活困境埋下了伏笔。之后文中对各种苦难的描写,也暗暗地控诉和批判了“个人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物欲化现象越来越突出,人们开始追求自我放纵的生活方式。长期以来,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导致个人意志颓靡、不思进取,甚至会影响国家建设,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个人享乐主义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这一审美过程中,我们也从中获得启示:个人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不可取。
(二)学会“承受和忍耐”
福贵面临苦难的时候,选择“承受和忍耐”。命运的残酷性和福贵的人生态度产生了强大的对比张力,体现了悲剧美的特点。悲剧,是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极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的。《活着》中的外文版评论摘要写道:“《活着》是不失朴素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4]福贵的一生虽然是悲剧的象征,但他面对苦难所表现出来的伟大人格体现了壮美的美学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振奋精神、开阔心胸的审美感受。反观现实,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人生路上总会遇到天灾、人祸、病魔……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意外没有来临时,学会珍惜当下,用力过好每一天;如果意外真的来临,我们就要学会承受和忍耐,而不是轻易地放弃生活、放弃生命。福贵的人生态度也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苦难都不应该成为自己放弃生活、放弃生命的理由,我们要勇于承受和忍耐生命当中的苦与乐。
(三)勇于拥抱生命
福贵最后以“勇于拥抱生命”的人生态度继续活着。苦难过后,这位饱受沧桑的老人谈起自己的人生总是一脸淡然,甚至在他的言语中能感受到苦难中的幸福和温情,体现出了崇高美的特点。崇高是以人力反抗自然、以人性反抗兽性、在挑战拼搏抗争中获得精神愉悦,是实践主体巨大精神力量的表征。福贵最后已经无惧命运再给他带来什么苦难,他选择拥抱生活、拥抱生命。他以他的人生态度克服了命运的残酷,使人的内心充满一种神圣感。这种神圣感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升华,也就是超越平庸和渺小,使自己的精神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5]。现实当中,每个人总要经历一些大风大浪,我们不能总是一味地沉溺于痛苦当中,在选择了承受和忍耐苦痛之后就要懂得释怀,笑看人生。无论生活有多么不容易,总要找到一个让自己开心的理由,因为上天打不倒的永远是人的意志。因此,福贵也在用他的人生态度告诉我们,要带着敬畏的心勇于拥抱生命。
汉 云纹
四、结语
本文在阐述“福贵”不同阶段的人生态度以及分析其背后原因的基础上,从美学的视角审视了福贵的人生态度。《活着》是20世纪底层农民的真实写照,但这篇小说的意义不仅仅是反映那个时代小人物的伟大。它没有时代的局限性,仍然可以给当今社会的人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即反对个人享乐主义、学会承受和忍耐、勇于拥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