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孔子学院的中国文化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

2019-07-27刘娜

决策探索 2019年14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孔子汉语

刘娜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已开设548所孔子学院,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26所。其中,世界上首家孔子学院的诞生地韩国设有23所,是开办数量最多的亚洲国家。韩国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语言及文化在韩国的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后,韩国孔子学院在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模式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孔子学院甚至进入了发展瓶颈期,其文化传播窗口的作用大大削弱。本文着重对韩国孔子学院的文化教育现状及问题进行剖析,并结合韩国的具体情况,探索新时代下有效传播中国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使孔子学院的文化教育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内涵式发展。

不同于其他国家,在韩国,大部分人选择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均出于考取HSK资格证、就业等较为现实的目的。因此,韩国孔子学院多倾向于纯汉语语言教学,应试教育色彩较为浓重,体系化、深层次的文化教育明显不足。这主要表现在文化相关内容不足、教材开发滞后、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模式单一等方面。综合来看,韩国孔子学院的内涵发展仍未取得质的转变和提高,这大幅削弱了其作为海外文化传播窗口的战略性作用及传播效果。

一、文化教育环节薄弱,教材开发及相关课程设置迫在眉睫

调查结果显示,韩国的大部分孔子学院自设立以来,基本遵循着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的模式。而文化方面的内容虽均有所涉及,但仅仅停留在饮食、服装、旅行等较为浅显的层面上。此外,各处学院的文化教育内容缺乏一致性、规范性和全面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难系统立体地向海外学生展示出来。

若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在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文化教育体系、教学纲要及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编写一套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教材。教材内容除了要涉及基本文化要素之外,还要有与中国在全球形象提高紧密相关的内容,尤其要有当代的文化内容,力求内容简单易懂,同时注重趣味性,并开发与之配套的文化教育课程,增加韩国民众对现当代中国的亲近感。

二、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完善,亟须探索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孔子学院的师资来源主要有国家汉办派遣的中方交流教师、在韩中国留学生及汉语教师志愿者等。交流教师虽经验丰富、专业素养高,但人数明显不足,且多为轮换制。中国留学生多为韩语专业出身,便于进行母语授课及交流,但文化背景知识欠缺。志愿者多具有对外汉语教学背景,虽专业对口,但多为合同制,流动性过强,不利于教学长期稳定发展。

就目前来看,我们需要重视师资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全面知識结构的培养问题,迫切需要培养一批专业水平高的教师队伍,他们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要深谙韩国当地社会文化状况。此外,师资队伍的建设还需要建立中长期的战略。具体来讲,可以构建高层次、高质量的教师培养体系,从国内招募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派遣到韩国后对其进行韩语培训。另外,也可以对在韩攻读韩国学、语言、文化等专业硕士以上学位的中国留学生进行对外汉语教育培训,双管齐下,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同时,加强本土教师的队伍建设。若各地孔子学院可以因地制宜,实行招聘韩国籍教师的新政策,势必会优化教师队伍。

三、文化交流、传播活动的多样性有待提高,受众面有待扩大

为了提高孔子学院在韩国社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应举行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如汉语演讲大赛、美食烹饪大赛、书法大赛、音乐秀等。当然,目前部分学院已或多或少地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针对现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专题讲座与韩方院校合作举办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均为不错的选择。孔子学院还应与当地中小学联合开设汉语课堂或文化兴趣课堂。此外,还可以积极与当地政府教育部门、社会团体组织等密切沟通,举办面向市民的汉语教学活动,扩大文化传播受众面。

另外,目前韩国的孔子学院大都各自为政,相互交流合作不足。为充分发挥地方合作优势,提高区域间交互性的文化影响力,位置邻近的孔子学院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开办文化活动,探索线下线上的多种合作渠道。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时代传播理念的指导下,韩国孔子学院现行的文化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力求实现全方位内涵发展,充分发挥平台优势,进行有效、广泛且具有影响力的深度文化传播,从根本上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孔子汉语
学汉语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