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城市党建系统化引领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融合发展

2019-07-27李扬

决策探索 2019年14期
关键词:党组织机制党员

李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为我们在党建引领下,强化党建与治理有机融合,找准城市党建系统化构建中的难点与不足,探索出一套适合城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提供了基本遵循与原则,对于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党建系统化建构中的不足

(一)城市党建系统化构建不完善

第一,横向覆盖不全,“单位党建”与区域化党建并存,“单位人”与“非单位人”共生。现阶段的体制机制壁垒导致具有不同身份的党员群体对自身权利与义务的认同、行使、履行存在差异。城市党建对不同身份的党员群体在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上存在提升空间。第二,纵向拓展不深,党建区域化融合度低。区域内的驻区单位间、部门间一方面共建意识不强,另一方面缺乏强有力的共建抓手,难以形成规范化党建机制。第三,多维融合度不强,党建与治理“两张皮”“两股劲”,就党建抓党建,就治理抓治理。一方面可能导致基层党建引领功能削减、退化;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基层治理专业化水平逾高,治理与党建间的距离就逾远,倘若党建引领不能同步跃升,极有可能出现党建与治理各自为政、相互剥离的情况。

(二)党建主体赋权扩能力度不足

第一,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赋权扩能力度不足。作为基层党建工作主力的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工作中存在责权不清、权责不匹配、有责无权的困境。社区党组织的赋权、扩能得不到重视,势必阻碍群众问题在基层得到有效、顺利化解。第二,社区党建职业化队伍发展不够规范。社区党建队伍职业发展受限,缺乏长效化、规范化制度机制。

(三)特色党建品牌扩散效应不强

党建工作缺乏特色,部分部门单位仍处于以文件推党建的状况,党建与区域发展结合不紧密,导致党建举措难以落地。加之自我认知不清,常常会忽视自身优势,盲目效仿其他地区党建模式。一方面影响自身党建品牌的有效形成,另一方面阻碍本地特色党建系统总结、提升,更难形成有效接续的传承力与影响力。

二、城市党建系统化创新融合路径

(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1.明确街道社区党组织的职责功能定位。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就是要明确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定位,将党的引领力、组织力有效扎根在基层,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切实融入在基层,将党的号召力、影响力全面彰显在基层。旗帜鲜明地引领广大党员群体站稳立场,明确政治站位,强化“四个意识”,深化“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维护”。将基层党员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系统化、制度化、常规化、严肃化,切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基层、扎根头脑。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积极营造基层干事创业争先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对基层各级各类组织、党员群众的政治教育,旗帜鲜明地同国内外敌对势力、邪教组织做斗争,立场坚定地同反对党的领导、干扰和破坏城市社会稳定的行为作斗争。将组织生活纳入党员年度绩效考核清单,进一步规范化、严肃化。

2.强化街道党组织的统筹协调调度能力。明确街道党组织主责主业,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好党建、治理、服务三者的关系。将街道党(工)委的考核、考评权收归区(县、市)党委政府直管,取消其他部门单位对街道的考核、考评。明确将街道、社区党组织班子、“两委”成员纳入上一级党委直管。选优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协助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

3.保证社区党组织有条件为群众服务。细化社区工作职责内容,制定社区工作清单,对未在清单内的工作内容且确需社区协助、参与的,需报请区(县、市)党委政府严审把关,将社区基层服务所需配备的队伍建设、工作内容、职责权限明确划归社区,增强社区服务基层党务的行政执法权限。健全社区服务评价体系机制,构建将政策、资金、资源、项目以社區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模式,提高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持力度。完善社区购买社会化服务机制,提升社区基层治理专业化服务水平。

(二)激发党建整体效应

1.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机制。构建市委抓总、区(县、市)委推动、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社区党组织具体落实的区域化党建四级联动协调机制。探索构建区域化党建“互补互认”机制,力争创建一条城市党建与单位、部门业务工作绩效互补、互认机制,将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与驻区单位绩效考核工作融合,彻底解决党建与治理、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有效化解基层党建“悬浮化”问题。

2.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通机制。勇于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实现干部双向交流、交叉任职、人才共享共培互认机制。以盘活区域资源、阵地、人才、服务,有助于资源优化共享共用。构建行业、体制内外兼职委员双向流动、双向评价、双向互认工作机制。将党建、治理、服务有机融合,优化营造良好创业营商生态环境。构建在职党员双向责任、双向考核、双向评价工作机制,强化在职党员党建工作双向压实。扩大新兴领域党建规模,发挥各类人才优势效应。

3.优化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统筹整合各级各类党建、政务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多网融合、有机统一、互联互通。统筹信息技术与资源,实现资源共用共享。探索大数据党建服务,丰富党建信息化阵地建设。

(三)提升整体治理水平

1.创新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加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科学完善社区治理架构。科学规范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制度,严把人选关。制定法定程序,推进社区书记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互认机制。将非户籍常驻居民、党员参加社区“两委”换届选任纳入规范化建设体系,以探索外来人口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效途径,增强其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符合条件的社区,搭建社区“两委”与行业委员会成员双向交流沟通任职机制。完善各类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党组织发展平台,有效解决非公经济组织等机构吸纳党员难、积极分子入党难、党组织开展工作难等问题,广泛吸纳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以延伸党组织工作手臂。

2.探索多方参与的治理模式。增强党组织吸引力,建立党组织与群团组织工作模式与资源交流共享机制。党建引领带动、培育各级各类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试将党建要求写入社会组织章程,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组织的推荐人择优选聘为社会组织负责人,以期将组织意图纳入社会组织工作目的、服务内容,建立社会组织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机制。择优将社会组织党建负责人推荐到基层党组织交流工作。通过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式交流,凝聚多方共识与力量,以党建带动多方参与治理模式不断完善。

3.做强做实区域网格党建。完善“网格支部”工作职责与基本功能,构建网格支部与驻区单位结对共建长效机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做实“网格支部”建设。建立街道社区、驻区单位党员干部“网格包干”服务、“清单化”服务,强化网格党建实际功效。将“网格支部”建设纳入驻区单位党建工作内容。建立定期结对共建支部联席会议机制,将连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党建引领基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让党员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好”。

(四)巩固组织坚实基础

1.压实党建责任。将城市党建纳入同级党委、政府整体工作部署,探索完善的区域化党建发展总体规划,定期专题调研,以党建引领为主线有效解决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落实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责任制,强化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主责主业,加强其工作统筹协调能力与资源统筹保障能力。将城市基层党建作为各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

2.强化分类指导。建立社区党员分级分类服务管理模式,落实好工作分级分类指导与部署。将区域内党员按照户籍划分为城市常住居民党员与非城市常住居民党员。探索利用大数据定期排查摸底流动党员数量变化情况,做好日常管理,将城市常住居民党员与非常住居民党员管理与服务工作并重。建立健全帮扶关怀弱势党员群体的长效机制。加强对离退休党员、待业党员、失业党员、流动党员群体的重视力度,针对长期游离于组织以外、缺乏组织生活等情况,进行数据摸底统计、登记,以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统筹解决离退休党员、待业党员、失业党员、流动党员党建活动经费开支,强化组织认同感与归属感,以不断深化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有效结合区域化特点,整合资源,将先进典型与先进经验系统总结提升到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层面,强化其“可复制性”,提高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水平与品牌扩散效应。

3.夯实基础保障。将优秀人才汇集在一线,将编制、职数、待遇向街道、社区倾斜,強化力量配备,强化社区党组织的“虹吸效应”,大力吸引政治觉悟高、热衷公益事业、热心服务群众、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才到社区工作,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素质优良的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重视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规划,设立岗位等级序列制度,完善报酬待遇常规增长机制。将优秀社区工作者定期招录考录制度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拓宽相应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事业单位的渠道,完善选拔优秀社区工作者进入街道党组织担任班子成员、“两委”成员或干部制度。强化正向激励机制,加大表彰奖励力度,有效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参照本地机关事业单位党建经费标准按人头、按支部拨付社区党建经费,并将其纳入街道、社区年度财政预算经费。加大对党建专项经费收支监管,保障基层党建活动正常有序规范开展。全面提升社区党建场所阵地软件硬件设施完善,减少因财政不均衡导致的地区间、区域间党建活动场地设施配备不完善、不均衡情况出现,强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综合服务承载力。

【本文系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金融危机以来西班牙左翼运动的新方向及其影响研究”(18CKS017)、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西班牙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7YJC71008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党组织机制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