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云平台的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研究*

2019-07-27

图书馆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虚拟化数字图书馆

李 轶

(江西理工大学图书馆,江西 赣州 341000)

1 阅读与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载体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而是不断地向数字化延伸。但不论科技如何进步,人类对信息的获取始终离不开阅读这一主要途径,阅读可以使人开阔视野、由内而外地提升自我。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鼓励学生阅读,让学生体会到深层次阅读的价值是高校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重点。随着数字化、多媒体、云计算等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全面普及,数字阅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阅读方式。“中青网”2018年进行的一项“大学生阅读情况”全国问卷调查活动结果显示,近九成学生喜欢阅读,手机等数字终端阅读量已超越纸质书籍,然而由于缺乏引导和理想的阅读途径,超五成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足一小时[1]。由此,高校图书馆应该转变思维运作模式,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数字阅读平台的开发建设,努力扩展数字阅读推广工作,为读者提供规范和长期的阅读推荐、实现移动网络互动的个性化知识服务,让读者随时随地获得高质量的阅读资源,同时使数字阅读更具影响力。

2 云平台相关技术的数字阅读应用优势

近年来,随着国际互联网巨头在云计算大规模应用上的成功,云计算作为新兴技术得到了国际信息技术界的重视,发展迅猛。云平台是硬件、软件、计算、存储、服务、网络等软硬件构成的资源池,通过互联网对外提供服务。客户端通过网络访问平台的各种资源获得服务。高校图书馆利用云平台的优势技术进行数字阅读推广,将能够实现海量数据资源的集成与共享、阅读服务的个性化定制与共享、智能化推送等,更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与服务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利用。

2.1 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与服务虚拟化

广义的虚拟化技术是一种集合各类资源的管理技术,它可以打破实体设备不可分割迁移的壁垒,将不同物理空间的计算机实体资源予以虚拟转换后加以呈现,使用者可以更合理地布置资源、架设服务,实现物理硬件利用最大化,例如服务器、存储、交换设备等在虚拟化技术的抽象化转化下,构成一个逻辑上的服务或存储集群,对外提供统一的资源服务访问方式[2]。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并实现对IT 资源层次的划分。虚拟化的核心就是合理、有效地利用IT 资源,即实现IT 资源利用效率和灵活性的效能最大化。

虚拟化技术使单一的各类服务器等IT资源转化成一个大型的服务、资源池,可以有效地解决物理硬件老旧、损坏和性能过剩的情况。用户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即时管理不同空间的硬件设备,调整资源分布情况。虚拟化技术为云平台能够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虚拟化场所提供前提,使服务与资源实现虚拟化,为读者与文献形成“7×24”小时互动形成保障。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享用数字阅读云服务,打破了传统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大大提高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

2.2 数据分布存储技术实现海量资源集成与共享

数据分布存储技术采用分布式异构资源池和集中整合中间件管理,规模巨大的网络存储节点和设备被云服务商连接,形成多个庞大的数据存储中心,而海量的数据则被存储于数据中心的不同节点甚至设备上,前端使用者对数据的读取调用甚至写入则通过规范统一的简单数据接口向大型的云端数据存储中心进行请求实现[3]。云服务商以数据中心为基础,向用户供提数据存储、底层建设、平台服务、软件服务等,使得分布在不同空间的数字信息资源得到了有效的集成,进而为大范围共享提供可能。

近年来数据分布存储技术得到了飞跃式发展,日趋成熟,这一技术不仅避免了信息资源的重复、促进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同建设,更为阅读者获取数字阅读资源打破时空限制,为数字阅读推广奠定了基础。

2.3 SOA组件模型技术实现服务的个性化定制与快速部署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即面向服务的构架,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使得构建在各种类似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用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4]。从而有效控制系统中与软件代理交互的人为依赖性。

基于SOA组件模型,可将不同访问策略、不同功能、不同权限的服务集成;将各类异构数据库整合使用,并可根据大数据技术的统计分析结果进行平台的人性化、个性化设计和服务、资源的快速部署和及时调整,使得云平台功能化突出,更适于读者使用。

2.4 大数据技术实现用户行为的统计与分析

大数据是云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技术,也是数字阅读推广的基础一环,简言之,大数据技术就是利用数据挖掘算法、数据可视化技术等复杂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巨量的各类数据中,精准有效地挖掘、采集、处理、统计、获取、呈现对使用者有用的信息[5]。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做到云平台的各类访问痕迹统计,如资源使用日志统计、读者或阅读统计、服务应用统计等,利用可视化技术呈现统计结论,馆员可以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改进平台阅读内容,指导数字阅读推广方向。

2.4.1 资源使用日志统计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记录云平台上阅读者的全部使用行为,然后进行标准化存储分析,并且同时记录读者的身份信息与资源信息,日志数据通过与资源、读者身份信息的结合关联,在大数据框架的支撑下,全面为图书馆展示各项资源使用的统计数据,并且利用各种可视化的技术,展示出各种数据对比形态。

2.4.2 读者活跃度统计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阅读者平台登录频次、平台服务使用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高校图书馆了解云平台使用者活跃度情况提供可能。读者活跃度详细地揭示了平台读者的来访频度、资源及服务使用情况等。根据这些数据,高校图书馆可以及时对资源配置、服务内容等方向做出有效调整以重新获得读者回归。

2.4.3 服务应用统计

云平台上的丰富应用,为读者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服务,大数据技术同样详细记录了这些应用的使用日志,为图书馆提供了可视化统计数据。高校图书馆通过访问日志的分析,可以清晰地掌握哪些应用受读者欢迎,经常使用。哪些应用使用率较低,可以及时地调整服务内容,重新引领读者使用习惯。

3 基于云平台的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模式创新

基于云优势技术,高校图书馆可在数字阅读推广模式上拓展更大的创新空间,通过对国内运营较为成功的图书馆智能平台、综合性网站、专业服务平台及手机APP 等调研,笔者将得益于云平台技术的数字阅读相关应用或服务加以总结,提炼出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可行性创新模式,如:个性化阅读报告推送、智能阅读内容推荐、个性化资源与服务板块设立、大范围资源集成使用等。

3.1 定时推送个性化阅读报告

定期在云平台发布各种使用阅读报告,让后台馆员和读者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的使用效果。报告可以定期生成,例如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报告生成的对象也支持多种维度,包括全校阅读报告、各个学院分别的报告、读者个人的阅读报告。这些报告将通过网页、邮件、微信等方式推送给读者。

报告的内容包括网站的访问总量、各个类型的使用情况、院系的使用排名、读者个人的访问排名、借阅图书量、下载文献量、是否对学习成绩提供信息支撑、阅读之星的评选、空间的使用情况等。利用可视化技术将报告内容简洁明快并且有针对性的呈现,如图1所示。个性化阅读报告不仅能够使阅读者对平台资源使用的整体及个人情况有清晰的认知和比较,从而做出阅读方向的调整[6],同时也利于后台了解读者使用趋势,不断优化资源,向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

图1 个性化阅读报告

3.2 智能推荐数字阅读内容

云平台基于大数据统计挖掘技术,根据资源使用、服务应用、读者的学科背景及访问习惯及历史行为进行挖掘分析,建立个体兴趣模型,有针对性地面向读者推荐符合其阅读习惯和需求变化的高质量特色数据[7]。高校图书馆面对的大多是具有学科专业背景和高层次阅读需求的读者,因此应该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将资源整合扩展后进行分类、分级,例如将推荐内容按资源类型划分,如视频、学术全文、考试就业应用等;按专业度划分,如科技论文、学术专著、小说等;按语种划分等,再在不同类型资源中根据阅读内容的专业度和访问热度划分等级,在此基础上根据读者喜好进行分类推荐。

智能推荐数字阅读内容这种推广模式的创新,打破了图书馆传统的被动服务,转为获取读者需求、积极迎合的主动服务方式,更提高了个性化服务的精准度、匹配度,对读者更有吸引力(见图2)。

图2 智能推送阅读内容

3.3 个性化定制阅读平台内容

利用SOA组件模型和大数据分析结果对数字阅读云平台资源和服务板块做出设计和即时调整,以适应读者阅读或活动需求。在平台界面设计上,主要遵循的思路是在集成丰富的资源和服务的同时,做到友善、便捷、智能化、功能化和多样化。

高校图书馆面对的读者群体大多数是学生,所以平台设计应围绕如何抓住大学生群体的注意力展开,平台的表现形式应注重趣味性与参与度。例如嵌入展示板块与讨论互动专区;注重专业阅读的同时加强经典阅读与时尚阅读,例如设置热门图书推荐区、下载排名区、新资源展示区、专业导读区等;注重功能与服务的多样性与全面性,例如集成个人借阅信息的查询、续借,馆藏数目信息的查询与预约,智能化推荐、阅读指导等;注重内容分类设置界面的清晰友善,如电子书、期视频、报纸等不同类型不同语种的资源类型分类;注重资源类型的兼容性,例如支持多种格式、多种方式、多种借口的平台建设,增加用户线上线下的互动和交流,如图3所示。另外平台可在线上、线下短期阅读推广活动时(如4.23世界读书日、红色主题阅读推广活动、读书协会活动等),增设活动宣传区;甚至可以在个人登录页面支持个人个性化界面定制,将常用功能和模块进行添加集成以适应个人使用习惯。

图3 资源服务多集成页面

3.4 建立资源统一检索服务

基于云平台提供的海量数据仓库,为读者提供馆内主要中文、外文电子资源和纸本资源整合的篇级检索。读者可以实现一站式的文献资源检索,综合检索出纸本与电子文献数据的内容,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检索和阅读效率并降低了学习成本。

图4 一站式检索

如图4所示,一站式检索平台应支持切换不同的文献范围选择相应的检索入口,默认是全部文献,也可以只检索纸本文献,保留传统的数据库导航,可以按数据库名称进行浏览,支持按数据库的类型、学科进行筛选,显示数据库的简介信息。检索结果的全文保障通过链接各类全文资源库完成。在检索的结果中把多个数据库来源相同的文献进行去重合并,只出现一条元数据记录。但是可以通过后台的副本上线权限管理设置,决定读者能看到的来源链接。整合纸本馆藏状态内容和服务,能够实时动态显示OPAC中对应文献的详细信息,包括标题、丛书名、封面、作者、主题词、摘要、出版社、出版年、ISBN;馆藏状态,包括藏书位置、条码号、索书号,可借阅状态[8]。便捷的一站式检索大大节省了读者查询和获取的精力,增加读者使用好感度。

3.5 扩展对接图书馆联盟资源

以资源统一检索服务为基础,支持与图书馆服务联盟对接,实现资源的扩展和文献全文获取的范围。读者除了可以查询使用本馆的整合资源外,还可以对联盟其他成员馆的内容进行查询使用[9]。实现联盟之间资源和服务的共享,并且与原文传递馆际互借对接,自动提交原文申请,实现一站式的全文获取如图5所示。此举可以扩大图书馆的资源保障范围,方便读者使用,对于该校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推广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

图5 联盟资源扩展与传递

4 结语

基于云平台的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将彻底改变零星网络服务数字阅读的现状,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技术、资源优势,在硬件、资源和服务整合的基础上,搭建出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的嵌入式阅读推广模式。利用云平台的虚拟空间的海量数据、7×24小时的在线多样化虚拟服务、智能化精准推送服务、强大的一站式搜索及获取功能,可以使特色平台更便捷更个性,可以使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效能大大提高,使数字阅读推广成为常态,使更多大学生读者养成良好的数字阅读习惯。

猜你喜欢

虚拟化数字图书馆
基于OpenStack虚拟化网络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对基于Docker的虚拟化技术的几点探讨
图书馆
答数字
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技术创造中的应用
飞跃图书馆
数字看G20
存储虚拟化还有优势吗?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