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花戏楼木雕中戏曲舞蹈图像研究及价值
2019-07-26孟凡翠
孟凡翠
摘 要:花戏楼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其上的木雕堪称一绝,木雕以戏文为主,综合运用身体语言分析、田野调查、文献资料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花戏楼的木雕“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中的戏曲舞蹈图像为研究对象,对表层的构图、舞蹈姿势、舞蹈动势、背景进行了解析,并对其深层的文化价值和当代价值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花戏楼 木雕 图像 价值
花戏楼位于亳州,也称“大关帝庙”位于安徽亳州境内的花戏楼,也称“山陕会馆”、“歌台”,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其有三绝即砖雕、木雕和彩绘。在花戏楼木雕中,雕刻了众多的戏文故事,其中以“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最具代表性,木雕中的人物造型属于戏曲舞蹈形象,“舞蹈是戏曲创造动态美的根本条件和依据”,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戏曲舞蹈形象
首先,从舞蹈构图来看,呈发射状,以赵子龙为中心向外呈发射状,具有力量感。以赵子龙为中心的多层次循环交替的舞蹈构图,分为三层,人物23个,战马13匹,还有旌旗武器若干,颇具现代写实手法。赵子龙为中心向外呈波状发散,给人直面而来的威严和气势感。赵子龙左手握长枪于体侧、右手持长剑以顺风旗舞姿,身穿盔甲战袍,面如满月、双目炯炯有神,怀中用一块红布缠住一婴孩,赵子龙身下跨一白马,面向西方,白马四蹄凌空,有一种飞奔的动势。赵子龙身上的颜色以白、红、蓝、绿、黄为主色调,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赵子龙的周围是手拿着兵器的将士们,呈波浪发散状向外构图,有的手拿兵刃朝向赵子龙,有的双手扛起兵刃于头顶面向舞台前面方向,还有的则是骑在马上挥舞兵器朝向赵子龙。赵子龙周围的将士的颜色有白、红、蓝、绿、黄,主要是黄与白,或用蓝、绿、红等色,与赵子龙的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千军万马之中,在敌人前后左右夹击的状态下,赵子龙单枪匹马地保护阿斗,却目无惧色,忠肝义胆的形象。
其次,从舞蹈姿势来看。舞蹈姿势指的是“以舞蹈美的准则创造出形象化的人体动作姿态”。木雕中所呈现出的造型是静态的,既有具象性,又给人一种想象性。“它足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审美特征,展现出不同阶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的不同外形”。从图中,看到的是各类人物的戏曲舞蹈造型,同时又能从这些动作造型中了解人物性格,故事的情节及意义。赵子龙的动作颇具戏曲的程式化动作,即双手拿兵器,双臂呈右顺风旗舞姿,身体左转九十度左右,脸向8点方向,腰间横拧、双腿跨于马上,且左腿显露。给人一种平衡、有力、灵活、骁勇善战的感觉。肩膀、大臂、手肘、小臂、手呈一种流线型,头、肩、腰、胯、腿则呈一种“S”型,很稳定的姿态,赵子龙胯下一匹白马,英姿飒爽。周围的“敌兵”,有顺风旗、扬掌位、双托等舞姿,在气势上处于劣势。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突出了赵子龙的高大威猛、骁勇善战、无人能敌的画面感。
再次,从舞蹈动势来看。整幅木雕图像具有动势,这种动势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是因为整幅图案呈发射状,视觉上具有整幅图在“动”的冲击力。二是因为马的形态,首先是马头,微微向左歪,似乎在憋着一口气用力向前奔;其次是马蹄,马的四蹄明显高于地面,一种风驰电掣向前冲的态势;再次是整匹马的流动的造型,给人向前、向上的飞奔的动势。三是头部的动势。赵子龙与其他将士的头部与面部表情皆生动,面部表情及整个头部动势明显。四是因为赵子龙及周围的“敌人”形成的“战争”动势。赵子龙的舞蹈形象给人一种正骑在飞奔马背上、挥舞兵器与千军万马战斗的动势;周围的人物也是充满了动势感,木雕以瞬间定格的场景,一个个人物似乎可以动起来的视觉感;图像用了23个“敌人”却给千军万马的感觉,仿佛赵子龙与千軍万马作战,有一种大规模战争的场面,整幅图充满了动势。
最后,留白、背景洗练、简单、明了、在这幅木雕的远处是远山和天空,近处则是山石,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突出和强化戏剧场景、人物服形象服务。
二、文化价值
1.“忠义”的儒家文化。
“艺术即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花戏楼中的木雕作品凝结了人类情感,其作品的形式具有创造性。在这幅作品中是人们对儒家“忠义”文化的尊崇,儒家文化的重要一个特征就是“成教化、助人伦”。花戏楼由当时在亳州经营药材生意的富商们捐资修建,在这里,可以进听戏看舞、行商贸洽谈、休闲娱乐、会客践行、礼尚往来等活动。三国的戏文中,重要的一个文化就是“忠义”,“赵子龙长坂坡单枪救主”这出戏文所表现出来赵子龙对刘备的忠义,一诺千金的侠义文化,也正是药商们彼此信任、合作共赢的一个基础。另一方面,亳州之所以能够成为药都,与良好的信誉分不开的,与“忠义”文化是分不开的。通过对三国戏文的喜爱,也说明了山西、陕西、安徽三省的文化之间的融合和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中华民族的血脉相同,具有稳定的文化基因。
2.历史学、民俗学、地域文化的价值。
“传统建筑是既定时代的文化组成之一,当然与地域文化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见,民俗文化之所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是与当地民众的信仰与民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亳州花戏楼是建立在明清戏曲文化繁荣昌盛的基础之上的,宋元以降,戏曲文化成为市井文化的代表,是文化发展的必然,成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对花戏楼的研究,对于了解当地的历史学、民俗学的发展变迁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皖、晋、陕的民俗文化的相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3.“尚武”精神。
赵子龙单枪匹马保护阿斗,武艺高强、临危不乱、儒雅的英雄气质在木雕中得到诠释,反映了皖、晋、陕三省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赵子龙的左抢右剑,以及“顺风旗”及跨马疾驰的身段动作,刻画了赵子龙的武功高强、刚健英勇、英气勃发的大将风范,瞬间给人扑面而来的英雄形象冲击波,表明了没有武功功底就无法完成自己的使命。正如马斯洛所说“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趣”。木雕的图像使赵子龙的身份、形象、气质立现,从深层而言是“尚武”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