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治理现代化途径探讨

2019-07-26陆伟岸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9期
关键词:社区治理模式现代化

摘 要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目前,社区治理是政府“一元主导”模式和多个治理主体“多元共治”模式的并存,治理的成效并不显著。本文认为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在治理模式、治理手段方面推陈出新,以“一核多元”模式和智慧社区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社区治理途径的现代化。

关键词 社区治理 现代化 “一核多元”模式

作者简介:陆伟岸,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应用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058

自单位制解体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已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指政府与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社区治理的水平和效果与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国家的长期稳定有关 。因此,让社区治理发挥更大的成效使其能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新背景、新要求,就需要呼唤社区治理能力和模式的现代化。

一、我国社区治理模式的现状

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在建国以后经历了三种发展模式:行政型社区治理、合作型社区治理和自治型社区治理 。1954年12月,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和《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各城市以这两个条例为基准,积极开展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两级组织的筹建工作,至1956年相继完成 。然而,随着单位制的强化,社区组织的作用逐渐被弱化,以致“名存实亡”。1986年,民政部提出了开展“社区服务”的指示,首次提出了“社区”这一概念。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23号文件),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可以说这是指导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随后开展的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伴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社区的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然而与之对应的社区治理主体仍然呈现以居委会为核心的基层组织一元主导格局 。这种格局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社区治理中居民的参与性严重不足,一些貌似有居民参与的社区活动不过是“虚假参与” 。居民通常缺乏社区所有权,不关心社区事务,甚至在社区要求居民参与某些项目决策时也不动。此外,尽管16个部门和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但大多数的社区社会组织发育不足,多元力量发育的非均衡性,导致一些学者所倡导的多元共治有流于形式之嫌 。以社区自身建设为主体进行分析,可见在社区结构调整、基层政府权力下放的背景下,社区仍然依附于基层政府而运作,并作为基层政府在社区中行使行政权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持续扩大,物业公司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治理产物被引入国内,成为与居民打交道最频繁的组织。也正由于此近年来全国各地爆发的物业公司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冲突屡见不鲜,成为社会治安稳定的隐患。究其原因,各社区治理主体间的权责不清、缺乏共商共治的制度构建、协商民主观念未能深入人心这些因素导致社区治理系统的运转不顺畅。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社区工作的开展仍旧保持着传统的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通知的形式,它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也无法及时向每个家庭传达重要信息。这主要是由于社区工作人员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熟练,加之诸如构建网络APP、构建数据库这些工作需要较多的资金作为后盾,容易导致本已不宽裕的社区财政不堪重负。

综上所述,我国社区的治理模式还存在着诸多与人民群众需求不相适应的短板,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尤其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各级社区治理主体都应当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动政治观、运行机制和结构功能的变革。要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就要同步实现治理主体、治理手段和价值取向现代化。

二、實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途径

(一)构建“一核多元”的治理模式

这一模式既不同于以往完全由政府派出机构“一元主导”的格局,也不同于当下学界所倡导的“多元共治”模式,它是把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加以突出,同时积极培育多元化治理主体的新型治理模式。具体来讲,就是坚持党对社区建设的领导,在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社会组织中设立党支部,选派立场坚定、党性强的人员进驻各个组织,强力推进社区协商制度的落地。针对社区建设当中出现的资金不足问题,政府应当在财政上予以适度倾斜,同时积极协调融资工作。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法治中国”的理念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的要求,政府要采取宏观指导,通过健全相关制度规定使社区治理过程始终沿着法制化轨道运行。

在培育多元化治理主体方面,政府已出台相应的文件予以政策指引,如鼓励成立社区组织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但从实地走访的情况来看,社区组织的数量和影响力普遍很低,如广西南宁市的桃花源小区、红日江山小区、莱茵鹭湖小区等就没有公开的社区组织,物业、居委会两家独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相关部门担心引入或成立社区组织会增加维稳难度,二是物业公司与当地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为了完全控制社区防止他人“夺食”采取恐吓、威胁的手段阻止社区组织的建立。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政府应当在扫黑除恶的同时,引导小区居民成立爱党、爱国性质的组织,如红歌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会等。街道办、居委会两级组织应不定期检查社区组织的运转情况,确保政治站位准确。

(二)建立咨询和治理平台,完善运行机制

社区协商和共同治理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石,直接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发言权,协商和共同治理模式中包含的运行机制是该模式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 。为了将各社区治理主体有机联系在一起,政府应牵头建立定期会晤机制,将各部门的负责人通过制度手段予以召集。同时,可以借助高校、研究所、智库的力量,通过签署合作协议的方式定期请专家、学者参与议事平台,现场化解矛盾,提供建设性意见。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务必确保能够旁听会议并发言,这不仅能够深化他们对社区的认识,还增强了参与政治生活和管理社区事务的能力。

(三) 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发适用于社区管理的APP

当前我国在世界上属于应用互联网技术普遍且超前的国度,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力较强的信息技术企业。鉴于大多数社区治理主体不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工程师开发社区专用APP,内含缴纳水电费、物业费、卫生费等便民功能和一键联系居委会主任、物业公司主管的按钮。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加入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服务、智慧物业和智慧家居这五个方面的要素,打造智慧社区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还能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让社区变得更加和谐。

注释:

汪碧刚.建设智慧社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J].中国信息界,2017(3) :55-57.

魏娜.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135-140.

李秀琴,王金华.当代中国基层政权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2-2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00.

王德福.主辅协作:社区治理的基本结构与运作机制——基于若干社区案例的讨论[J].湖湘论坛,2019(1):125-134[2019-01-08].https://doi.org/10.16479/j.cnki.cn43-1160/d.2019.01.032.

王德福,张雪霖.社区动员中的精英替代及其弊端分析[J].城市问题,2017(1):76-84.

姚华,王亚南.社区自治自主性空间的缺失与居民参与的困境[J].社会科学战线,2010(8):187-193.

崔佳慧,王生章.分离与融合:城市社区治理视阈下社区与居民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8,38(11):23-25.

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吕维霞,贺天,孙航.社区共商共治模式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N社区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6):28-36.

陆毅.智慧社区视角下的无锡市社区治理创新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6.

参考文献:

[1]闵兢,张明珠.“互联网+”背景下的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21):113-115.

[2]黄词捷.成都市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研究——从“陪伴”到“培力”的文化路向实践[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8,20(6):86-91.

[3]田铮,尹飞.基层社区治理格局的新架构:多元治理主体的视角[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97-103.

[4]秦丽娜.社区治理模式创新要素、条件及构建方略:以沈阳为例[J].经济师,2018(11):13-14.

[5]李姗姗.社区治理中志愿者服务发展分析——以百步亭社区志愿者服务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8(32):143-145.

猜你喜欢

社区治理模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