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写作原因研究综述

2019-07-26张鑫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0期

摘 要 《人类学笔记》是马克思晚年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他当时放弃了《资本论》的编写,转向了人类学的研究。自上世纪70年代《人类学笔记》问世便引起了国外学者的研究热潮,并迅速波及到国内的学术研究。关于“马克思为何创作《人类学笔记》这一问题”至今学术界仍是争论不断,如“转向论”“归复论”等等。基于此,本文将对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观点作梳理和归纳。

关键词 《人类学笔记》 写作原因 前资本主义社会

作者简介:张鑫,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232

一、国外研究综述

戴维·麦克莱伦及梅林的《马克思传》中记载了马克思晚年时期身体健康情况急剧下降,无法从事大量耗费脑力和心力的科研工作,因此刚下了手上关于《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工作。但马克思在生命最后十年里对新兴的人类学十分感兴趣,尤其是摩尔根《古代社会》这一著作,著作中原始社会的民主政治、所有制结构、以及财产共有吸引着马克思,所以马克思在晚年期间开始从事较为轻松的关于人类学著作的摘录与整理工作。

帕特森认为马克思对人类学和历史学的兴趣源于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即资本主义及其从何而来,也就是前资本主义社会或非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并且对于马克思在研究这些社会的时候其学术观点和理论立场是否有变的问题上,帕特森认为不变的是马克思始终对于资本主义的关注,变化的是马克思对于社会转型的探讨上,尤其是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型过程。

大卫·史密斯不赞同梁赞诺夫和凯利两位学者就《人类学笔记》这一文本来的角度来看待马克思晚年创作的意图,反对他们认为这一时期马克思完全放弃了《资本论》的观点。大卫·史密斯从《人类学笔记》创作背景入手,认为马克思晚年研究人类学并撰写《人类学笔记》有三个重要动机:一个是在政治上,反对中央集权主义;一个是在经济上,捍卫他在《资本论》第 1 卷中提出的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再一个就是在捍卫《资本论》的基础上扩充资本论。

莫里斯·布洛克通过对《人类学笔记》中马克思多个思想的剖析,如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論、前资本主义制度进化理论、社会发展理论、财产概念等等,他认为马克思这一系列思想研究反应出来马克思写《人类学笔记》是为了达到一种目的。首先,是关于资本主义以前社会的研究,是为了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起源,并且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其次,马克思试图从历史角度认识阶级结构、政治制度和财产等三者相互作用时形成的关系,这对认识资本主义的产生、变化以及推翻资本主义都有重要意义;最后,马克思是为了回击保守主义者的批判而写的。

二、国内研究综述

荣剑以马克思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理论著作作为研究的视角,梳理了马克思的史前社会理论和东方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把握了东西方社会发展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问题及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问题。由此,荣剑认为马克思创作《人类学笔记》是为了深刻阐述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社会结构等,明确人类社会发展之处的形态和地位,为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提供思路,探索东方社会演进的特殊性,为其走向社会主义的现实性和可能性打下理论基础。

商德文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连贯性入手,认为马克思晚年写《人类学笔记》的主要与马克思早期为自己规定的解开历史之谜与理论之谜的“两个谜团”有关,再到十九世纪50年代末撰写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律和关系,解开了理论之谜,以及社会形态形态理论的发展,对人类学和民族学有了初步的认识,与马克思晚年思想相承接。所以,商德文认为马克思晚年关注人类学的原因是为了解开史前社会的神秘面纱,揭示东方社会演进的规律和特征及人的本质,从而对欧洲中心论提出批判。

张奎良通过结合马克思创作《人类学笔记》时期的历史时代背景,以及当时马克思全部书信和著作,提出“革命是全部问题的关键”。他认为马克思晚年是为了寻找世界革命的道路,由于西方国家的革命并没有按照马克思在理论上的预期所发展,马克思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口,于是在探索道路的过程中将重心转移到了东方、俄国等落后的东方社会,希望东方国家能够成功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国家。

刘明如认为探究马克思之所以创作《人类学笔记》是其整个思想过程中合乎逻辑的产物,马克思毕生的重要使命就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了这一使命他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阐述了其从产生、发展到灭亡的规律,那么前资本主义的社会是怎样的呢?所以刘明如认为马克思写《人类学笔记》是为了在生命最后时期完成重要历史使命,必须对史前社会和前资本主义进行深入研究。

黄淑娉认为马克思创作《人类学笔记》的时期是刚刚兴起的人类学出版了大量人类学相关著作的时期,也是研究人类学的进化学派发展最鼎盛的时期。马克思之所以放下《资本论》的整理工作,继而开始研究和摘录人类学的著作,是因为“文化人类学作为经验科学能够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原始社会的研究提供经验材料和具体论证。”

陈维杰认为马克思晚年创作《人类学笔记》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马克思创作《人类学笔记》不是对《资本论》的放弃,而是为了完成《资本论》的撰写和整理的需要,马克思大量搜集俄国、印度关于土地所有制的资料是为了《资本论》中揭示资本主义地租实质,;其次,马克思通过《人类学笔记》对《共产党宣言》中理论缺陷进行了改进和思考,是为了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最后,由于马克思当时是处于人生的晚年阶段,身体健康状况不允许他继续从事理论性很强的工作,只能做像阅读文字资料、做摘录、读书笔记此类轻松的工作。

吴波认为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人类学研究的兴起为马克思晚年的著作提供了现实可能。他把马克思晚年创作《人类学笔记》的动因概括为三点,第一点是为了深化对史前社会的研究,探究史前社会的社会本质,由此建立史前社会理论,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唯物史观;第二点是证明和维护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证实唯物史观是适用于史前社会的,从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是暂时的,始终将会被推翻和灭亡的;第三点是通过研究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和结构,为东方落后社会寻求发展道路。

姚顺良认为在《人类学笔记》出版后,八十年代后半期出现的对马克思的创作动机研究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性,他指出“马克思晚年对《资本论》的放弃,转向人类学的研究”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他认为“在晚年马克思那里,不仅不存在所谓理论立场的根本转变,其研究方向在根本上也是一致的。”姚顺良认为马克思从《资本论》到《人类学笔记》是拓展,而不是转变。并从三个方面解释其原因:首先,人类学笔记中农村公社的问题研究是对于《资本论》的续写,是为了对批判资本主义生产理论提供的材料;其次,是为了指导欧洲工人阶级的现实斗争,论证“土地国有化”的需要;最后,具有决定意义的一点就是为了回应当时俄国革命者的内部争论,为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指明方向。

赵家祥认为马克思晚年研究和创作《人类学笔记》是为了全面审视自己毕生的全部理论,主要是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改进先前理论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填补理论上的空白之处,用新的学术材料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克服局限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和丰富,体现科学性。赵家祥说“马克思晚年的‘古代社会史笔记在自己的理论活动行程中,树立了一块新的里程碑。”

三、 结语

经过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创作《人类学笔记》的动机的看法,能够看出学者们对此问题研究角度、研究方法不同,因此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的认为马克思是回归了哲学方面的研究,有的认为马克思身体状况糟糕,无法继续《资本论》的研究,有的认为人类学的研究视为资本论的创作提供需要等。主流的观点认为马克思是为了研究史前社会和前资本主义社会,从而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为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提供理论基础。

笔者认为马克思写《人类学笔记》的原因首先应当从文本入手,深入分析马克思所作五篇摘录的中心主旨,以及五篇摘录之间的相互关系。他摘录了柯瓦列夫斯基和菲尔关于东方社会的土地结构和村社制度,摘录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梅恩的社会法制史、拉伯克的原始社会和起源,五篇摘录相互关联,由此看出马克思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史前社会和前资本主义社会;从马克思所作笔记看出,马克思反对柯瓦列夫斯基和菲尔等人将欧洲社会发展的历史机械的运用与东方社会国家,并提出印度不存在西欧意义上的封建社会以及土地私有制,这一系列思想说明马克思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前资本主义社会是否都像西欧一样经历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丰富了社会形态理论。其次,应当把《人类学笔记》放到马克思全部思想发展过程中分析写作动机,证明唯物史观对于史前社会的适用性,阐明资本主义终将被取代、走向灭亡,共产主义终会迎来胜利的曙光,是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升华。

参考文献:

[1]戴维·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M].王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托马斯·C·帕特森.卡尔·马克思,人类学家[M].何国强,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

[3]大卫·史密斯,武锡申.积累与文化冲突——历史语境中的《人类学笔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2):30-36.

[4]莫里斯·布洛克.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M].冯利,覃光广,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5]荣剑.马克思的史前社会理论和东方社会理论考察——兼论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创作动机[J].学术月刊,1988(5):21-27.

[6]商德文.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研究[J].经济科学,1989(4):66-72.

[7]张奎良.马克思晚年探索的划时代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1990(5):3-9+15.

[8]刘明如.《人类学笔记》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J].天津社会科学,1990(2):10-14.

[9]黄淑娉.進化学派的人类学与马克思——读《马克思人类学笔记》[J].社会科学辑刊,1990(6):42-47.

[10]陈维杰.再谈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写作原因[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9-11.

[11]吴波.论马克思晚年走向人类学的动因[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3):77-83.

[12]姚顺良.马克思晚年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新思想的实质——“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再研究[J].江海学刊,2012(3):16-24.

[13]赵家祥.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的理论贡献[J].学习与探索,200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