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雪亮工程”建设过程中关键问题对策研究

2019-07-26井立国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9期

摘 要 本文结合“雪亮工程”建设经验,就建设过程中诸如视频点位规划、视频资源整合、视频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智能运维保障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这些成果对于推动“雪亮工程”顺利实施,保证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雪亮工程” 视频专网 视频大数据

作者简介:井立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公安局。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084

“雪亮工程”即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互联网+”形势下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建设平安乡村现实意义重大,它加快推进了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受到了当地人民热爱和支持。2016年“雪亮工程”按照“示范城市”先行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开始实施,对这些城市进行调研,作者发现“雪亮工程”实施以来,各地不同程度存在视频点位规划、视频资源整合、视频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智能运维保障等方面问题,这些问题或者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在后期的使用过程暴露出来,一定程度影响了“雪亮工程”建设进度以及效能的发挥。为避免类似问题发生,本文对“雪亮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一、规划视频点位

视频点位规划就是对前端摄像头点位进行规划,目的就是实现城镇、农村各类重点场所人车进出通道的监控。视频点位的选取城镇和农村各有侧重点,根据城镇和农村的特点分别采取不同途径和方法。

(一)城镇点位规划

城镇治安防范重点密集,街道交织频繁、城镇出口众多,经济条件相对优越,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群众支持工程建设热情很高。鉴于这些特点,城镇点位规划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以街道为核心确定护城“圈、格、线、点”

在城市高速、国道等出口、城市边界道路出口布点,形成护城“圈”。在行政区、乡镇、生活社区边界出口布点,形成护城“格”。在主干街道沿线、路口和交叉口布点,形成护城“线”。在重点单位、企业、学校及要害部位,在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以及机场布点,形成护城“点”。这种“圈、格、线、点”布局,实现城镇防范重点视频监控“全域覆盖”。

2.坚持以群体决策技术评估点位规划方案

“先评估、后决策”这是项目管理领域的普遍遵循的原则。以街道为核心确定护城“圈、格、线、点”后,点位规划工作才刚刚起步,更重要是的要对规划方案的客观性、可行性和真实性进行评估。为避免专断性、片面性以及不切实际,建议采取群体决策技术,主要包括头脑风暴法、焦点小组、德尔菲法、多标准决策分析法等。具体做法:首先找出影响视频布点所有因素,包括治安形势、交通状况、人员结构、区域经济、防范重点分布、信息化基础设施等,并对这些影响因素优先排序和分配权重。然后组织相关领域专家、业务能手以及经验丰富人员,根据重要程度确定影响因素的级别和分值范围。最后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打分和排序,选择最优方案,并组织最终评审,经过评审后的频点位规划方案才能作为建设“雪亮工程”的依据。

3.以城市发展事实为依据调整点位布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比如改造道路施工、创建新型生活社区、打造经济开发区等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原有的视频点位方案满足不了治安防范需要,就会做出调整,因此在规划视频点位时,坚持预见性和灵活性,要留有调整空间,特别是设备采购和资金支持,来应付未来的变化。

(二)农村点位规划

农村治安防范重点较少,街道稀疏简单、农村出口少,经济条件相对困难,群众支持建设热情不高,信息化基础设备相对简陋。很明显,影响点位规划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的投入问题,只有资金问题解决了,视频点位规划才能落地。关于资金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政策推动

党政机关要借助精准扶贫开发契机,做好政策引导,用好用活扶贫专项资金,拓展专项资金筹资渠道,点亮农村雪亮工程,助力平安农村建设,为贫困农村、山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健康、安全保驾护航,这也是精准扶贫应有之意。

2.企业扶助

党政机关要积极保障好村办企业、电信、广电在农村的发展,充分调动村办企业的主动性,激发电信、广电运营商反哺“三农”建设的积极性,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加快推进农村、山村“雪亮工程”建设。

3.社会参与

党政机关組织,公益事业团体牵头,社会全体人员参与,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开展具有本地特色公益事业项目,为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添砖加瓦。

二、视频资源整合

视频资源整合就是对社会资源网、公安视频专网以及公安信息网接入的视频资源进行整合,目的就是防止信息离散、无法联通共享。为实现“全网共享、全时可用”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好以下工作。

(一)思想上要树立数据意识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意义不亚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煤炭、钢铁,或是现代工业的电力、石油甚至自动化技术。谁拥有数据谁就拥有一切!那么如何获得数据,除了自身产生的很少量的数据外,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交流、共享得来的。开放共享,首要的是调整思维观念,闭关锁国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给我们的警示。其次就是要加强学习,学通悟透习主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精髓,主动敞开心扉,迎接数据光芒。最后就是立即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打破利益藩篱,消除信息孤岛,支持并参与数据整合和共享,为加快祖国信息化建设进程,早日实现信息化强国贡献力量。

(二)技术上要注重安全建设

敞开大门,避免不了鱼龙混杂,为此在视频整合中一定要把安全建设放在首位,把好信息安全这道大门。

1.技术是根本

为了切断不法分子恶意攻击、破坏公安信息系统、网络,或者窃取、盗取、篡改公安信息,应当采取可靠的信息安全技术,这是有效保障“雪亮工程”建设的信息安全,增强公安信息安全管控力度的根本。除了做好物理、网络、系统、数据和应用安全工作之外,还要建设边界防火墙、入侵防御、防病毒、安全网关系统,以及统一的信任服务、授权服务、统一的密码服务体系,另外跨网之间要建设安全边界,“雪亮工程”建设至少应包括视频专网至公安网(视频链路)、视频专网至公安网(数据链路)、社会专网至视频专网(视频链路)、视频专网至第三方委办局(视频链路)、互联网至公安信息网这五个安全边界。

2.制度是保障

仅仅依靠技术保证公安信息安全还不够,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必须由部门一把手担任。制定安全管理工作计划、方案,计划和方案应当明确人员、时间和资金保障。建立安全管理一票否决制度,安全管理要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安全管理不过关、不合格,单位不能参加评优。另外,通过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以及安全问题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等,保证信息安全工作各项计划、方案的执行和优化改进。

3.审计是关键

安全審计就是通过对安全技术、安全制度的制定、执行、监控、改进等过程对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进行审核检查的过程,目的是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措施,纠正偏差。安全审计工作中重中之重是做好省厅或者公安部年度安全大检查工作,以及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落实工作,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不折不扣地整改,并评价整改效果,此项工作应该由部门一把手、分管领导要亲自督促抓好检查和整改工作。

(三)方法上要讲究循序渐进

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在“雪亮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能同步实施,在以地级市为核心的组织建设中,地级市党政机关要充分发挥好组织、协调和带头作用,对上包括省厅、公安部要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加快推进,完成所有的网络、存储、数据中心、智能化应用平台等基本功能模块建设,对下包括区、县、乡镇、农村积极主动提供技术、资金和设备支持,采取“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策略,成熟一个上线一个,坚决杜绝降低技术标准,减少功能范围而仓促上线,确保“雪亮工程”高质量建设。另外,还要在技术上保证老旧系统的正常使用,保证那些没有实施“雪亮工程”的地区正常办公秩序。

三、视频大数据智能化应用

“雪亮工程”建设任务之一就是整合视频资源,另外一个任务就是视频智能化应用即“视频云+”,它为社会治安防控、打击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服务改善民生提供技术支撑,堪称“雪亮工程”建设的核心。为实现视频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发挥“雪亮工程”巨大效能,应该完成以下工作。

(一)构建分布式云计算中心

云计算中心应该采用分布式、开放式云架构,支持软件和硬件解耦,这样可以实现视频联网共享、人脸分析和车辆二次识别等核心功能模块持续改进和优化,保证提供的应用服务处于领先地位。支持数据和应用解耦,实现数据全息整合,提供统一数据访问接口,保证跨应用、跨部门、跨区域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和效率提升。结合实际,可以在视频专网和公安信息网上分别建设视频云服务平台和公安云服务平台。视频云服务平台,由地级市公安局统一管理,为各区、县逻辑分中心建设提供统一平台和接口。公安云服务平台,与地级市公安局信息中心实现联通,提供公安应用业务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公安云服务平台应用计算资源分布于地级市公安局视频云中心,提供计算资源与应用发布部署及运行维护。

(二)规划视频图像智能化应用

视频资源智能化应用要做好规划,精准设计,结合实际开发围绕“治安防控、打击犯罪、社会管理、服务民生”五个维度的智能应用,充分利用的视频大数据的巨大价值。在治安防控方面,开展市、乡镇、农村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人员车辆卡口、信息卡口、移动巡防、报警联防等建设,实现对防范重点的网格化管理,构建一整套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在打击犯罪方面,优化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利用人脸识别、车辆二次识别以及结构化分析等技术,开展视频图像侦查、人车轨迹追踪、合成作战指挥等公安实战应用研究,实现“守住城市入口、控住复杂区域、防住社会犯罪、关注重点部位”的建设目标。社会管理方面,借助综治视联网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9+X”平台,使用“一人一档”“一房一档”“一事一档”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更精细的社会治理。在社会管理方面,树立以人为本思想,依托移动应用、信息发布技术和矛盾纠纷调解、特殊人群关怀,逐步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提供更便捷的惠民服务。在服务民生方面,开展整合各类视频和非视频类信息资源研究,建立跨区域共享服务平台,拓展政府、民众对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的综合应用,形成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

(三)将“雪亮工程”纳入智慧城市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为推动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党委政府应该将“雪亮工程”纳入智慧城市建设这个大格局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同时,要引入“城市数据大脑”理念和方法,开展动态视频智能化分析和多数据融合计算等应用,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雪亮工程”建设落到开花结果,也能让“雪亮工程”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和活力。

四、智能运维保障

随着建设规模逐渐增大,系统中存储、服务器、网络交换等设备和数据库、中间件、云计算等软件的数量也随之增多,用传统的运维管理方法已不能高效的解决大系统的运维管理问题。因此,“雪亮工程”应该集中部署一套全网运维管理平台,对已建及待建的视频专网和公安网内所有系统提供全网运维服务。从机房动环、存储、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到前端IT箱、摄像机等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监管,及时输出运行报告及安排维护人员进行系统维护。同时,根据采集的各项设备运行状态生成月度报表,作为运行维护管理的考核依据。

五、赤峰市“雪亮工程”建设实际应用

2019年赤峰市公安局成功完成“雪亮工程”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雪亮工程”建设模式。

多维度论证,规划护城“圈、格、线、点”,共建设治安视频监控6086路,电子警察、卡口1314路,人脸抓拍215路,整合联网各类社会视频资源5800路。借助“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网络优势,统筹谋划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将技防触角延伸至全市2027个行政村。采用华为云技术搭建“云防”工程,实现对2500路海量视频数据的结构化转换,并引入AR增强现实技术,形成了高空全景瞭望和低位监控跟踪相结合的实景指挥调度模式。从而,实现了“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视频应用体系。试运行期间,全市依托“雪亮工程”破获刑事案件181起,查处治安案件568起,街面可防性案件发案同比下降3.2%,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比对抓获35名网上在逃人员,达到了“人过留影、车过留牌、精准比对、实时管控”的实战效果。

六、结论

本文结合“雪亮工程”建设经验,对“雪亮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诸如视频点位规划等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具体操作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成果对于保证“雪亮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规范“雪亮工程”建设工作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  [2015]  996号)[EB/OL].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1505/t20150513_691578.html.

[2]闵玥.“雪亮工程”守望平安城市[EB/OL].http://www.chinapeace.gov.cn/2017-10/ 16/content_11433841.htm.

[3]陈钊.基于公共安全标准体系分析雪亮工程建设[J].数字通讯世界,2019(2):238-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