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培养研究

2019-07-26蓝学明成桂平肖华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0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大学生党员

蓝学明 成桂平 肖华

摘 要 大学生的普法和守法是全面普法和守法的关键环节,其法治意识的培养对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法治意识的范畴以及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以广东高校普通本专科学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党员的法治意识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在法治意识水平方面,大学生党员并没有表现出很好的先进性。据此,本文提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培养的有效路径,为切实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法治意识 广东高校

基金项目:2019年度华南农业大学党建研究专项课题《增强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DJ2019037);2019年度华南农业大学党建研究专项课题《全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及理论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项目编号:DJ2019011)。

作者简介:蓝学明,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德育与法治、思想政治教育;成桂平,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肖华,华南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207

高校大學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高校大学生的普法和守法又是全面普法和守法的关键环节。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在学生群体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随着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过程中的教育主体作用,对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一、 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概述

(一)法治意识的范畴

第一,公正平等意识。法律自产生之日起,便与公平、正义、平等等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皮埃尔·勒鲁(1988)甚至将社会公正与平等认定为是“一项先于其他法律的法律”。法治意义上的平等意味着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任何的优待与歧视,法律反对任何的特权。在高校中反映为学生在校规校纪面前人人平等,在各类竞赛及学术活动中应得到公平公正对待等。

第二,民主参与意识。民主是法治的本质要求,参与是民主的核心。大学生党员民主参与意识体现在他们参与校园、社团、社区事务管理即行使政治权利的过程中,也体现在监督权力运行的过程中。

第三,法律权威意识,宪法和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政治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法治的基本要求。法律至上是“法治”区别于“人治”最显著的特征,强调通过法律来治理国家,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表现在大学生身上就是对法律权威的一种认同以及从行为上对法律的绝对遵守。

第四,权利义务意识。实现和保障公民权利是法治的核心目标,法律的制定和运作都必须尊重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法律还规定了作为社会主体的公民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确保国家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大学生党员要树立权利义务意识,充分了解作为学生、作为党员的权利和应当承担的义务,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激发内心对法治的信仰。

第五,程序规则意识。在法治的意义上,程序是指一切立法、执法、司法活动都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即法治程序的合法化。这是实现平等,保障权利的基础,更是制约权力的有效手段。体现在公民身上就是规则意识,强调追求公正平等、民主参与、享受权利等等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则,不得无视法纪、规则的存在,肆意妄为。

(二)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是指大学生党员这一群体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学做好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法治意识是保持大学生党员队伍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需要,有利于提升党员队伍纯洁性,推动法治校园、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地,从单纯学习党纪法纪的基本内涵升华到将党纪党规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有助于增强党员拒腐防变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大学生党员队伍。法治意识培养是保证党员纯洁性及先进性的重要手段,更是全面依法治国在高校的重要实践。

促进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大学生党员是普通大学生群体的标杆,更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大学生党员的言行举止相较于普通大学生来说,受到更多的关注,易于形成参照效应。培养法治意识,从大学生党员抓起,在学生党支部中塑造典型,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引领作用,使其主动承担法治文化的推广及宣传任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身边同学,形成懂法、遵法、守法良好氛围。

助力法治文化形成,促进平安校园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要求大学生党员从内心去认可法律的权威性,遵守并且服从法律,进而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维护校园秩序。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的提升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尊法守法用法的观念和能力,而且有利于在高校开展法治文化的推广和宣传,构建平安校园,维护校园稳定和谐。

二、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现状

为了深入了解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笔者选取广东高校普通本专科学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布调查问卷,对广东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统计,线上线下共收到有效问卷2051份。其中,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151人,占7.36%。

(一)公正平等意识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在商场保安提出无理搜身要求时表示忍让的占6.62%,低于平均值,但是选择寻求合法途径解决即“找商场或者消费者协会解决”的占47.02%,同样低于平均值。面对网购过程中买到商品与卖家描述不符且不支持无理由退换时,党员选择“收集证据,依据相关法律维护权利”选项的仅占16.56%,低于平均值(19.89%)。可见,在寻求法律途径维护公正平等权利方面,党员并没有表现出强于其他同学的意识。

(二)民主参与意识情况

数据显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选择“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我国法治建设的比例为20.53%和36.42%,均高于平均值(10.92%和32.91%),可見,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对国家法治建设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同学;面对学校和班级的各种选举、评优活动,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选择“属于自己的权利,一定会认真、客观地行使权利”的占80.79%,高于平均值(75.82%)。从这两项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党员的民主参与意识方面略强于其他同学。

(三)法律权威意识和程序规则意识

数据显示,58.94%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经常(5.96%)或者偶尔(52.98%)有闯红灯或跨越围栏过马路的行为,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同学。而在回答是否会购买来历不明的自行车时,25.83%选择“会”,这一比例比平均值17.5%高出8个百分点。可见,从法律权威意识和程序规则意识来看,党员的先进性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党员在法治意识方面没有明显呈现出其应有的党员先进性,无论是在寻求法律途径维护公正平等权利方面、民主参与意识方面,还是在法律权威意识和程序规则意识方面,大学生党员并没有表现出强于其他同学的素质、能力和实际行动。

三、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培养路径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培养是一项系统化、长期性的工程,要求我们充分把握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现状,贯彻相应的法治意识教育基本原则,充分明确培养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系统化、常态化的大学生党员意识培养模式。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明确目标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方向,以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是保持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关键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法治意识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大学生党员意识的培养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投身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实践当中。

第二,优化法治课程建设,提升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当前高校法治教育的课程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目前高校法治教育课程的建设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法治素养有待提高;二是课程教育方法单一,教育理念陈旧;三是课程考核方式陈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上。要优化高校法治教育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一方面要深化教育内容,除了法律基本常识和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内容,增添法治理论、法制史、法律原则等方面的内容,使其对法律知识形成整体的认知和深度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创新法治课程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使法治教育内容生动化、形式多样化,利于大学生党员充分参与到课堂的互动当中去,运用法律的思维、从法律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问题,切身感受法治精神,从而提升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

第三,打造网络法治教育阵地。大学生群体是学生网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网络在给学生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散播着负面、消极的文化思想。因此,必须重视互联网的舆论引导作用,加强网络监管,确保网络法律规范的落地实施,净化网络环境。学生网民人数众多,网络应当也足以担当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渠道。高校可以利用学习强国、易班等网络平台,增设法治教育宣传、法治有约、法治知识竞答等版块,开展网络社区“一日一法”普及活动、知识产权网络大讨论、普法宣传H5页面设计大赛等具有吸引力的线上普法活动,牢牢把握网络宣传教育阵地。

第四,将法治意识培养纳入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范畴,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一方面,要将法治理论与知识融入“三会一课”之中,尤其要把握好“党课”这一党员教育平台,在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中融入法治知识,让学生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充分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另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日常法律知识培训,培养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充分显现其先进模范作用。

第五,健全社会实践平台,拓宽大学生法律视野。一方面是“请进来”。例如,引进司法厅普法办公室的普法宣传活动到校内举办;承办省市级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等等。另一方面是“走出去”。例如,组织大学生党员到司法机构旁听,直观地了解司法运作;到监狱、戒毒所等机构实地参观,切身认识到触犯法律的后果,体验法律的实际权威;到农村、基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将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给更多人。促进大学生党员的用法能力提升的同时培养其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学理论,2017(11):2-29.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

[3]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4-10-29(002).

[4]柯卫.当代中国法治的主体基础:公民法治意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5]柯卫.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与人的现代化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6]《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年4月.

[7]《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2013年7月.

[8][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M].王允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大学生党员
爱国不能仅凭激情,也要守法明理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依法治国背景下当代蒙古族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高校党员志愿服务机制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