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成了脱贫致富带头人
2019-07-26黄大荣
黄大荣
初夏时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溪镇扎营村马桑坡上,漫山遍野的油茶长得郁郁葱葱。
在套种烤烟的油茶基地里,一位皮肤黝黑的年轻人正在检查长势较旺的烤烟苗,他不时抬头打望一下半山腰的羊圈和烤棚。
他,就是酉阳县板溪镇扎营村4组的90后脱贫致富带头人肖华。
“我自己都没有想到,靠着这满山的油茶和羊群,我们家竟然脱贫了,而且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红火。”肖华咧嘴笑了起来。
背井离乡
肖华的老家在马桑坡,绵亘的是一座座大山,这里空气清新、草木丰盛。
年幼的肖华常常跟在父亲肖培居的身边一起上山放羊,追着羊群满山跑。
在大山陪伴下长大的肖华,曾梦想在这方山清水秀之地牧马放羊,与脚下这片乡土相守一生。
然而,事与愿违。
长大后,生活的重担逐渐让肖华和山水情怀渐行渐远。
早年,父亲患上了严重的风湿和糖尿病,后来更是常年卧病在床,每月需要上千元的医药费,这给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蒙上一层阴影。
多年来,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母亲杨秀花一个人身上。
大山虽美,却不能缓解生活的困顿;养羊虽好,经济效益却有限。
看着千疮百孔的家,中专尚未毕业的肖华,毅然选择了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肖华进过工厂、学过厨师、学过食用菌栽培技术,仍然收入甚微。
“漂泊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他乡再好,自己不过只是匆匆过客。”肖华心底里徒然升起一股悲凉。
机缘巧合下,得知家乡近年来有许多扶贫惠民政策,一个念头在肖华心中悄然升起——回乡发展。
梦想萌芽
肖华萌生“回乡发展”的想法得益于一个人——陈远辉。
2013年,板溪镇党委、政府领导到扎营村调研工作,了解社情民意。
当了解到肖华家的特殊情况后,经板溪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扎营村村“两委”开会评选,肖华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不久后,驻村工作队队员、板溪镇畜牧兽医站站长陈远辉成为扎营村4组6户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人。
从拿到帮扶对象基本信息表册的那一刻起,肖华这个名字便深深地刻入了陈远辉的脑海中,因为他的家庭情况是6户贫困户中最具体的。
青山环绕下,扎营村景色迷人、美不胜收,然而,陈远辉的脸上却没有半点喜色。
从村子里一路走访下来,陈远辉没有遇到几个年轻人,满目尽是空空的农舍和一些老弱病残的村民。
扎营村是传统农业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设施落后,信息闭塞,无法有效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此行,陈远辉来到肖华家。
年初,因为父亲肖培居病重,在外务工的肖华回到老家,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打零工,收入非常有限。
在交流中,当得知肖华早年跟随父亲养过山羊,有一定养殖经验时,陈远辉的双眼一下子亮了起来。
“肖华你回来发展噻,马桑坡放牧条件非常好。”陈远辉提出建议。
“你回来搞养殖业,还能多陪陪我。”肖培居接过话茬说道。
肖华沉默了,他不知道如果作出这个选择,会是什么后果。
“眼前的青山就是我们的宝贵资源,现在路也通了,搞养殖完全可行。”陈远辉劝道。
一次次沟通后,肖华的田园梦再次萌芽,但他心中始终有个担忧——自己没钱,这又该怎么办呢?
助力创业
“咚咚咚——”不久后,陈远辉再次敲响肖华家的大门。
“肖华,你考虑得怎么样了?”陈远辉问道。
“我想,但是……”剩下的话仿佛被肖华堵在喉咙口,没有了下文。
“现在的扶贫政策非常好,贫困户发展山羊养殖有5万元的两年无息贷款,而且镇上在县畜牧产业发展中心争取到一个山羊养殖小区的项目,凡是验收合格的有1.5万元补助。”似乎看出肖华的窘境,陈远辉向他讲述了当时的惠民政策。
“真的吗?”肖华有些兴奋,“那我试一试!”
说干就干。
2014年9月25日,肖华的羊圈顺利竣工,总共6间共160平方米。
随后,陈远辉多次带着肖华前往附近山羊养殖场考察取经,并从这些养殖场赊了38只优质种羊和2只公羊。
不仅如此,陈远辉还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手把手教肖华诊断疾病、注射疫苗、营养补饲等饲养技术。
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当年就有12只母羊生下了小羊羔。
经过一年的发展,2015年10月,肖华的养殖规模已经发展到了120余只山羊、10头黄牛。
“我申报了微型企业,微企取名为满山坡山羊养殖场,寓意我家的山羊放满了整个马桑坡。”肖华说道。
随后,肖华又在马桑坡流转了40亩耕地,全部用于种植油茶。
肖华给自己算了一笔账:2019年流转了22亩土地种植油茶,并套种烤烟,能收入10多万元,明年他还计划在油茶基地种植牧草,用来养殖肉牛。
“这几年的创业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富。”肖华咧了咧嘴角,露出白净的牙齿。
心系乡亲
自己的梦想正慢慢变成现实,但乡亲们还在饱受贫困的折磨,肖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如何帮助大家脱贫致富?
扎营村2组张翠娥是村里的“苦人”——丈夫骑摩托车发生车祸,治愈后仍不能干活,婆婆患上脑梗塞,卧病在床。
一家人的生计都压在张翠娥一个人身上,“常常是忙得脚不沾地”。
张翠娥身强体壮,是名副其实的“女汉子”,不怕苦不怕累,性格爽直,但没有技术。
“我们这山区最适合发展养殖业,我可以教你养牛羊。”肖华找上了门。
双方一拍即合,张翠娥立即请人修圈,开始筹划发展养殖业。
砖可以买,墙可以请人彻,但盖圈舍需要的木料却需要张翠娥自己到山上去砍并扛回来。
肖华看她一个人干,便帮着去扛。
在肖华的帮助下,圈舍蓋起来了,张翠娥购买了5头牛和30只羊,养殖业总算起步了。
此后的几年里,肖华没少跑腿。用张翠娥自己的话说,肖华就像她的大救星。
2015年,张翠娥家的羊死了2只,这着实让张翠娥心慌。她赶紧打电话与肖华商量,得知消息的肖华带上陈远辉一同前来查看。
原来,张翠娥因为太忙,对羊群疏于管理,导致羊患上了严重的胃病。
两人不但教她如何防治,还教她如何分辨羊的病症、如何对症下药。
“预计今年收入5万元没问题!”张翠娥对发展产业充满信心,而她也早已通过养牛、羊、商品猪,成功脱贫。
“我们之间的感情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张翠娥认为肖华不仅是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与自己更是弟弟,甚至比亲弟弟还亲。
在扎营村,张翠娥并不是个例。
如今,村里有20多户贫困户常年给肖华务工。正如他说的,“一家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