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有”青年: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目标

2019-07-26张革华陆钰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三有成长成才青年

张革华 陆钰霜

摘 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目标,是习近平新时代青年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有理想”即要求青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有本领”即要求青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有担当”即要求青年“敢做敢当,能担大任”。为此,青年工作者应当通过优化教育内容与创新教育手段以强化对青年的思想理论教育,培养“有理想”的青年;通过加强职业理想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以拓展生涯发展教育,培养“有本领”的青年;通过鼓励青年参与基层实践与创新创业以深化实践创新历练,培养“有担当”的青年。

关键词:“三有”青年;成长成才;新时代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3.026

中图分类号:D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3-0124-05

一百年前,广大有志青年团结社会各界群众,高举“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旗帜,发起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以其坚定不移的姿态与蹄疾步稳的行动证明了青年一代的力量与价值,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青年不愧为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不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1]于个体而言,青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拔节孕穗期”,“他们在向成熟发展,因此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富于理想;他们又未达到成熟,因此缺乏知识和经验,辨别能力比较差”[2],因而需要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与道德层面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鉴于此,明确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路径,帮助青年实现自由全面发展,进而引导他们自觉肩负起党和国家所赋予的责任与使命,是回应新时代如何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

一、青年成长成才价值目标的理论基础

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目标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核心概念,其内涵因时、因势而变,历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都曾对此发表过重要论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亟待实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价值目标。

1.青年成长成才价值目标概念的基本阐释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与终极目标,“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3]。青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个体能否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与其在青年时期成长成才与否密切相关。同时,青年是整个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青年的自由全面发展之于社会的文明进步自然至关重要,“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程度标志着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4]可见,青年的成长成才不仅事关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更关系到社会文明进步、国家繁荣富强与民族复兴强盛的伟大事业。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指导青年工作实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中“将青年成长成才的目标放到青年所参与的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予以审视”[5],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进行了本土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创造性发展,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谁培养青年?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是贯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始终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回应这一系列问题首先需要明确“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目标”这一核心概念。

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目标,就是青年成长成才最终应该实现的目标与达到的状态,具体有两层含义。第一,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目标是青年在物质与精神利益需求的驱动下,对个人发展所提出的价值诉求,是青年对自身发展的主观设想与主动规划;第二,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目标是党和国家基于民族、国家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对青年发展所提出的价值预期,是客体世界加之于青年的外部要求。此二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唯有当国家、社会、时代对青年的价值预期与青年个人发展的价值诉求相呼应、相契合,党和国家之于青年发展的外在要求才能内化为青年的价值自觉,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青年才能真正“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6],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千秋伟业才能得以延续。

2.青年成长成才价值目标内涵的历史演绎

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不同时代课题赋予了青年不同的责任使命,这主要见之于历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有关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

毛澤东对于青年成长成才价值目标的典型论述是“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红”主要是指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即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信仰,“专”主要是指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又红又专”则是将此二者合而为一,强调“政治道德与业务能力的辩证统一”[7]。可见,毛泽东在彼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下具有强烈的政治忧患与无产阶级使命意识,强调“红”是第一位的,不能“白专”,因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8]。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创造性地提出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新人的培养目标。从内容来看,“四有”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对人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较之于毛泽东对青年人才“红”(政治素质)的突出强调,邓小平则更为关注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导向的青年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迈入21世纪以后,江泽民基于中国与国际社会接轨的现实需要,对青年人提出了“德才兼备”的要求。“德”,既指道德品质,又包含政治素养与思想状况;“才”,既指文化知识水平,又兼指实践业务能力。“德才兼备”具体上要求青年“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统一”[9]。胡锦涛基于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背景,对青年提出了“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10]的三点希望。事实上,“三点希望”的具体内容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遵循了青年的成长规律,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具有实践应用价值。

纵览历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观点,不同历史时期对青年成长成才的具体要求表述不同,其精神内核却有共通之处。第一,指导思想的统一性。不同时期青年成长成才价值目标的提出均立足于无产阶级立场,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第二,目标指向的一致性。这些论述提出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青年的自由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从而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三,基本内容的相似性。这些论述的基本内容指向两重维度,一是对青年“德性”发展的规定性,二是对青年“才能”提升的规定性。总之,不同时期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目标呼应了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时代要求,彰显了青年发展的时代诉求,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3.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价值目标的生成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黄金时代”,对党和国家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赋予了广大青年新的历史使命。习近平高度重视、信任和关怀青年,先后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的五点希望,以及“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的十六字诀,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价值目标。

新时代“三有”青年的价值目标既与历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青年成长成才的相关论述一脉相承,又有所创新。第一,“有理想”既囊括了“又红又专”之“红”与“德才兼备”之“德”的内容,又额外拓展了理想信念、思想观念等内容。第二,“有本领”是对“又红又专”之“專”与“德才兼备”之“才”的概括与升华,既要求青年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求青年增长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融汇实践。第三,“有担当”是“三有”中兼具创新性与包容性的观点。“有担当”是对青年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政治素养等多重发展维度的规定性,是对“四有”之“有纪律”的创造性发展,是从“他律”至“自律”的价值觉醒,其本质是引导青年形成主动担负起民族复兴、国家发展重大历史使命的“责任自觉”。总之,“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目标,是习近平新时代青年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有力补充。

二、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价值目标的内涵解析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辩证统一体,共同构成了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目标。其中,理想是动力,本领是实现理想的条件,担当则为理想和本领指明了方向。

1.青年有理想: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理想指引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习近平所提出的“中国梦”不仅是民族梦、国家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更是广大中国青年理应具备的共同理想。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国家和民族才有未来发展的希望。

第一,青年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正如习近平所说:“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11]青年首先要在对自我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思想纲领与行动指南。第二,青年的理想信念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作为全党全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成为青年理想信念的内核。第三,青年要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想信念首先是微观层面的个体行动指南,对个体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要实现个体的社会价值,就必须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与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唯有如此才能彰显出新时代青年为国为民的现实关怀。

青年有理想才有为之奋斗的精神动力,青年一代只有牢固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实现其价值。

2.青年有本领: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马克思说:“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12]习近平也曾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每向前迈进一步,都需要实实在在地干,而青年一代唯有具备过硬本领,才能投身伟大实践。

第一,青年要掌握扎实的理论文化知识。“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第二,青年要积累社会实践经验,要矢志艰苦奋斗,既要多读有字之书,虔心向学,又要多读无字之书,立足实践。第三,青年要将理论知识于实践中融会贯通。青年一代在艰苦奋斗的过程中,要以基本理论为准则指导个人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和行为的创造性。

青年有本领,要求青年不仅需要掌握个人成长发展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还要在宏观层面将个人能力的提升与社会发展、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联系起来,自觉提升对社会、国家、民族“有用”的本领,成为真正“有本领”的新时代青年。

3.青年有担当:敢做敢当,能担大任

“担当”顾名思义就是责任使命意识,“有担当”即敢于、勇于承担责任。青年“有担当”,不仅要求他们在日常琐事中敢于担责,更要求他们自觉担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

第一,“有担当”在微观层面要求青年敢于承担责任。青年时期是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时期,青年已具备独立决策与独立行动的能力,却又尚未完全脱离对父母师长的心理依赖,唯有养成自主承担责任的担当意识方能融入社会,成人、成长、成才。这就要求青年不仅在思维决策层面具有高度的自律意识,更要在言行举止层面对人对己负责,对自身言行及其可能造成的结果具有清醒的认知,并敢于承担自身言行所造成的后果。第二,“有担当”在宏观层面要求青年勇于担当重任。推进伟大事业需要伟大人才,青年一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化为现实。因此,新时代青年理应自觉肩负起党和国家所赋予的重大使命——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身奋斗。

总之,“有担当”对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所提出的价值目标是丰富而深刻的,青年首先应当从小处着眼,敢做敢当,养成“敢于担责”的人格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肩负起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大任、重任。

三、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价值目标的实现路径

青年的成长成才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需要青年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共同培养造就“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1.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培养“有理想”的青年

青年时代是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本领的黄金时期,青年需要加强理论教育,且应对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予以着重考虑。

第一,在教育内容方面,应该加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知,并向青年传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成果。一是对青年加强以中国梦为内核的理想信念教育,引领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二是对青年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道德教育,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三是对青年加强以法治教育为内核的制度规范教育,要求青年形成知法守则的规则意识。值得关注的是,相对强制的法治规范教育,理应作为道德教育的补充进行大规模开展。因为青年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各种社会思想和力量都会去影响青年,尤其是在信息四通八达的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显著却又鱼龙混杂,为避免青年的思想受到不合理信息的侵占,同时杜绝青年制造、传播不合理的信息,必须对青年加强法治规范教育。

第二,在教育手段方面,应该以传统理论教育手段为基础,结合新的技术手段进行创新。一是重视文化载体的创造性运用,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对青年开展教育应当在充分把握其心理认知与成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文化融入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二是重视媒体融合手段的创造性应用,发挥媒体融合的德育功能。大众传播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互联网在青年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为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需要聚焦网络新阵地,把思想理论教育转移到网络上来,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将思想政治理论通过媒体传递给青年学生。具体而言,可通过筹拍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主流影视剧,拍摄如《走近毛泽东》《百年小平》等教育类纪录片,开办如《中华诗词大会》等中华文化类节目,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文化产品,并通过主流媒体进行有效传播;可通过拍摄《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等政务微视频,将思想政治理论与新的媒介形式结合,占据青年舆论阵地,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有理想”的青年。

2.拓展生涯发展教育,培养“有本领”的青年

青年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时常处于多重社会关系中并扮演多个社会角色,因而难免遇到角色冲突的问题。尤其是在职场社会关系中,青年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与其个人价值诉求的偏差时常引发青年的认知偏差,因而需要对青年的职业选择进行引导。

第一,对青年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加强青年对职业角色的把握。職业角色使青年生存发展需求得以满足,个人价值得以实现。根据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经历职业探索、职业确定、职业维持三个阶段,人在不同的阶段会面临各式各样的职业问题。处于成长成才关键时期的青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职业探索和职业选择,因此需要青年工作者引导其树立职业理想。首先,需要青年工作者引导青年对自我和职业世界进行探索,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特长优势、核心竞争力,同时了解不同职业的岗位需求,从而确立职业目标;其次,需要青年工作者根据“人职和谐”“人职匹配最大化”的原则指导青年制定职业生涯方案,选择合适的职业,实现职业理想。

第二,对青年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青年职场竞争能力。在经历职业探索和职业选择之后,应鼓励青年尝试多样化的培训实践活动,对青年加强专业知识的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训,鼓励青年在专业领域学而精、学而专,学以致用,培养青年的创新创造能力和职业发展潜能,提升青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竞争的综合素质,增强青年应对职场激烈竞争挑战的能力,发展其综合素质,培养真正“有本领”的青年。

3.深化实践创新历练,培养“有担当”的青年

习近平寄语青年:“希望你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13]青年人朝气蓬勃、充满干劲,理应成为奋斗在基层岗位与创新创业一线的主力军。

第一,鼓励青年参与基层实践,加强青年对自身社会责任的认知。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青年在基层的实践,习近平鼓励青年到基层增长才干、磨练意志、了解国情、联系群众。青年工作者应当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发动和鼓励青年深入基层,如鼓励青年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鼓励青年到贫困乡村地区开展支教活动,鼓励青年到中西部地区、东部山区海岛的基层单位挂职锻炼,等等。基层的发展是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因此基层是了解国情民情的绝佳阵地。习近平正是在梁家河村、河北正定县这样的基层单位学到了人生的“大学问”,培育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大情怀”与“大智慧”。青年只有在基层实践中加以历练,才能夯实牢固的群众基础,才能真正体察民情、了解国情,才能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第二,鼓励青年创新创业,引导青年为社会文明进步作出贡献。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14]就业问题本质上是青年问题,基于我国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务院于2015年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鼓励大众“用创新来支持创业,用创新创业带动大批青年就业”[15],缓解社会就业焦虑。为此,青年工作者应当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发动和鼓励青年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如为青年举办创新创业策划类竞赛,鼓励青年集思广益、开发创意;为青年提供创业启动资金,出台实质性的优惠政策;为青年举办创新创业交流论坛,增进创业青年的交流机会,等等。创新创业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实践,亦为社会建设、国家发展创造价值。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正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惧艰难、艰苦创业、努力奋斗的成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仍应坚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真正成为能担大任、勇担重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青年时代,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16]。新时代对党和国家提出了新的发展课题,这也便赋予了新时代青年新的使命与担当。为此,应当通过加强思想理论教育、拓展生涯发展教育、深化实践创新历练,培养真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新时代实现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1).

[2] 黄志坚.青年学新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54.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4] 徐先艳,王义军.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与新时代青年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18(8):38-44.

[5] 吴鲁平,杨巧,简臻锐.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及其最新发展[J].理论探索,2019(1):38-46.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7] 康喆清.从“必仁且智”到“又红又专”——董仲舒与毛泽东德才观的历史考察[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5):30-34.

[8]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40.

[9]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05-05(1).

[10]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4(1).

[11] 习近平.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N].人民日报,2013-05-04(1).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05.

[13] 习近平.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回信[N].人民日报,2017-08-16(1) .

[14] 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1.

[15] 梅晓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125-129.

[16]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13-05-05(1).

[责任编辑:张学玲]

猜你喜欢

三有成长成才青年
从“三有”课堂到幸福学校
积极引导大学生士兵立志军营成长成才
主题党日活动中的“三有”机制探索
“三有”模式:服务汽修专业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
大学校园功能区规划对学生的影响
打造“三有”宣传特色营造浓厚科技氛围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