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CT低KeV单能成像间接法下肢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
2019-07-26
下肢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疾病,及时发现并治疗对病人预后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主要依靠超声成像发现。随着CT技术快速发展,CT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应用越来越多。间接法下肢CT静脉造影(CTV)成像方式简便,且联合肺动脉一次成像,但静脉对比度较差。双能CT单能谱成像技术可提高图像对比度。本研究探讨应用双能CT低KeV单能成像对间接法下肢CTV图像质量及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3月在我院行双源双能间接法下肢CTV病人77例,其中男44例,女33例;年龄19~87岁,平均59岁;体重40~100 kg。其中53例病人于1周内行下肢静脉超声(US)检查,病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下肢肿胀和疼痛。排除标准:检查期间进行溶栓治疗;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孕妇;碘对比剂过敏病人。
1.2 检查方法 所有病人均使用第三代双源CT机(SOMATOM Definition Force)行间接法下肢CTV扫描,病人取仰卧位,双上肢置于头部上方,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优维显370),注射剂量1.2~1.5 mL/kg,注射速率为4.0mL/s,对比剂注射完毕后以相同速率注射20~30 mL生理盐水,扫描范围从膈下至足水平,头先进;扫描参数:管电压70 KVp和Sn150 KVp,延迟时间180 s,层厚5.0 mm,层间隔5 mm,螺距0.7,重建层厚1 mm。
1.3 图像后处理及分析 将扫描所获得的数据传至syngo.via VB10B工作站,使用“双能CT+血管”模式下的应用程序“单能+(Monoenergentic+)”对图像进行处理,获得40 KeV、50 KeV及60 KeV 3组单能图像,使用“CT血管”对线性融合、40 KeV、50 KeV及60 KeV 4组图像进行后处理及分析,获得MPR、MIP及VRT图。
1.3.1 客观图像质量评价 客观评价指标包括CT值、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和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测量线性融合、40 KeV、50 KeV及60 KeV 4组图像腘静脉CT值、CNR和SNR,在4组图像上的腘静脉、同层面肌肉组织及皮下脂肪分别放置同样大小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ROI至少>50%的腘静脉管腔面积,每个位置测量3次,取平均值。CNR=(ROI腘静脉-ROI同层面对比组织)/标准误(standard deviation,SD);SNR=ROI腘静脉/SD,ROI腘静脉、ROI同层面对比组织均为各ROI区CT值均值,腘静脉同层面对比组织为肌肉,SD为图像噪声值,是ROI区同一层面内皮下脂肪组织ROI的CT值标准差。
1.3.2 主观图像质量评价 由两名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下肢CTV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采用5分制,5分:优秀,强化与同水平动脉相近;4分:良好,强化低于同水平动脉但高于同水平肌肉;3分:可接受,强化与同水平肌肉相近;2分:较差,强化低于同水平肌肉;1分:不可接受,几乎无强化。评分≥3分图像符合诊断要求,≤2分图像不符合诊断要求。两位医师评分不一致时,需要共同商讨确定最终评分。取两位医师分值平均值作为最后主观评分。比较几组图像间的主观评分差异。
1.3.3 血栓分析 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在最佳单能图像上分析血栓,记录血栓位置及数量。血栓诊断标准:至少连续2个横断面图像上观察发现管腔内低密度充盈缺损影。以超声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价间接法下肢CTV对血栓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及特异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下肢图像质量评价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Kappa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血栓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0.75认为一致性较好,0.75>Kappa值≥0.40认为一致性一般,Kappa值<0.40为一致性较差。
2 结 果
2.1 4组图像质量客观与主观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4组图像质量客观与主观评价比较(±s)
与线性融合比较,1)P<0.05;与60 KeV比较,2)P<0.05;与50 KeV比较, 3)P<0.05
2.2 双源双能间接法下肢CTV及US对下肢静脉血栓的显示 行双能间接法下肢CTV和US两种检查53例病人中,双源双能CTV发现下肢静脉血栓29例(见图1、图2);超声发现下肢静脉血栓23例。详见表2。以超声为参考标准,双源双能CTV发现下肢静脉血栓阳性预测值为72.4%,阴性预测值为91.6%,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73.3%。使用Kappa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血栓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27,认为两种方法显示血栓的一致性较好。双源双能CTV及超声显示血栓部位及数量见表3。
图1a、1c:女,67岁,左下肢肿胀不适3 d,间接法下肢CTV40 KeV单能成像显示左下肢肌间静脉增粗,内可见血栓;图1b:男,40岁,间接法下肢CTV40 KeV单能成像显示左侧腓静脉内长条状新鲜血栓;图1d:男,40岁,因气短就诊,CTPA发现肺栓塞,间接法下肢CTV40 KeV单能成像显示左侧股静脉血栓
图1双源双能CTV检测下肢静脉血栓图像
图2a、2b:女,58岁,下腔静脉内可见血栓形成(白色箭头所指); 图2c:男,39岁,高处坠落伤1 d,左侧腘静脉内血栓,左侧膝关节积液,双下肢软组织肿胀;图2d示左侧髌骨及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
图2超声检测下肢静脉血栓图像
表2 下肢CTV和US检查下肢静脉血栓结果 例
表3 下肢CTV及US显示血栓部位及数量 例
3 讨 论
临床疑似下肢静脉血栓病人,需依靠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虽然血管造影是诊断静脉血栓的金标准,但由于该检查为有创检查,且需大量对比剂,病人辐射剂量较大,因此临床较少应用。US操作方便,且为无创检查,是目前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但超声对盆腔静脉及小腿静脉血栓敏感性较低[1],且超声受操作者操作水平影响较大。
随着多排螺旋CT技术发展,近年来CT越来越多用于下肢静脉成像。下肢CTV成像方法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经足背静脉直接注入对比剂,双侧下肢静脉显影需双倍剂量,静脉对比度好,且不受伴行动脉影响,后处理可获得较好的3D图像[2],便于临床观察;病人下肢肿胀严重时,可能因扎针困难而无法行直接法CTV检查,并可能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且直接法CTV可能造成静脉血栓脱落的风险[3]。间接法是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对比剂经过血液循环成像下肢静脉,可同时显示双侧下肢静脉,减少对比剂用量,且可在同一次扫描获取肺动脉成像,有助于临床同时筛查下肢深静脉血栓继发的肺栓塞。常规间接法下肢CTV由于静脉的对比度较低,且易受伴行动脉影响,因此图像质量可能较差[2]。
本研究使用双源双能低KeV单能成像,结果显示单能成像CT值及CNR明显高于线性融合图像的CT值及CNR值,提高间接法下肢CTV的图像质量,有利于显示病灶,相关研究发现单能成像可提高静脉对比度及图像质量[4-5]。本研究CTV及超声对血栓显示的一致性较好,且以超声为参考,下肢CTV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这与相关研究[6-7]结果基本一致。对不同部位血栓显示比较,CTV及超声对股静脉、腘静脉及浅静脉血栓的显示基本一致,CTV对髂静脉、小腿静脉及肌间静脉血栓的显示高于超声,与相关研究[8]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盆腔肠道及骨盆影响,降低超声对盆腔静脉血栓的显示。
综上所述,双源双能间接法下肢CTV结合低KeV单能成像,可提高静脉对比度及图像质量,且对盆腔、小腿及肌间静脉血栓有较好的诊断价值。CTV多角度、双侧对比观察,可直观显示血栓部位及范围,并对造成血栓的原因如骨折、肿瘤等做出诊断。因此,间接法下肢CTV单能成像对临床有较大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