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引导学习
2019-07-25杨杰
杨杰
【摘要】古诗文蕴含独特的语言魅力,包含格律美、意境美、形象美等诸多特点,已经成为语文学科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新课标在相关规定中更加强调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依据新课标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发挥古诗文教学的魅力,利用古诗文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主要思考小学阶段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一些心得,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学好古诗词,爱上语文学科。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我國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只看“分数”,造成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种不良局面。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应试教育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也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因此目前大多数教师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还有着一定的偏差性。语文古诗词教学主要是建立在对文本的理解之上,此时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进行背诵,实质上需要老师的辅导,师生之间进行良性互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知识,感受内在优秀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够达到真正的语文教学的目的,好多语文教师还没有达到这样的认识。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本身不能带动古诗词学习的韵味和氛围
对于古诗词非常推崇的教师往往是老教师,或者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这些教师具有很丰厚的教学经验,但是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说让学生进行抄写、诵读、通读、背诵、默写等等,这些一成不变的教学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灵性,也扼杀了学生创作的需要,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美感荡然无存,古诗词的教学氛围也比较沉闷,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少,使得教师的感悟和学生的感悟之间相脱节,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在学唱跟唱诵读朗读的时候,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古诗词的撰写初衷、创作初衷,反而使得这一颗晶亮的明珠不能够很好地被小学生所接受和喜爱。
(二)不能正确认识古诗词的教学,有畏难心理
由于古诗词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跟现代语言的结合度并不高,甚至很多语文教师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也不是非常深厚,因此影响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重视。教师往往教导学生理解古诗词是采用诵读和自主理解的方法,这就使得老师和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虽然是强迫性的记忆,但是没有赢得很好的效果,很多小学生和教师甚至都会对于古诗词产生畏难的学习心理,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把握不足,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面临一些有难度的古诗词时,可能难于理解,难以使用,难于背诵,甚至看到古诗词就头疼。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
(一)构建师生教学共同体,利用有感情地朗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一项引导学生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发展学生高雅情趣的重要语文教学任务。我们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以构建 “师生教学共同体”与“学生学习共同体”为导向,加大了对于学生语文古诗词学习的指导力度,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我们的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古诗词学习能力,从而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质量。具体来说,我们首先发挥教师指导优势,利用有感情地朗读构建师生教学共同体;之后基于建设学生学习共同体理念,展开小组合作语文古诗词学习;最后站在师生教学共同体背景下,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仿写。这样的“共同体”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但掌握了古诗词有感情朗读能力,还具备了阅读理解古诗词的素养,特别是培育学生养成了独特的古诗词创作能力,使学生的古诗词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以下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是一项核心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对古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的过程中,需要有效把控自身的语调、语气、语速,从而将古诗词中的感情色彩以及自身对于古诗词的理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从而最终显著提升学生们的文学素养以及思想情操。
例如我们在开展《山行》一课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轮流上台“有感情地朗读”《山行》,在学生的朗读过后,根据他们的朗读特点进行具体指导。如对学生刘某朗读的“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刘某的朗读语调较为平稳,一句7个字中基本语速都保持了平衡。根据刘某这样的朗读,我建议刘某在“停车”“坐爱”两个词的朗读过程中,将第一个字语速调快,将第二个字语调适当拉长,并在“枫林晚”三个字的朗读中加快“枫林”两字的语速,利用婉转迂回的语调朗读“晚”字,从而有效地突出了刘某朗读的感情色彩。
(二)以学生为根本,增添古诗词教学趣味性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生为本”,《语文课程标准》也反复提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体来看,新课改理念对语文教学提出的重点要求就是必须要以学生为根本,遵循学生的意志,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公”。在当下教学的发展中,“生本教育”呼吁声越来越强烈,新课改也遵从了这种教育形式的发展,不断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根本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指引者。
我带着学生看古诗中的“四季”——
春意撩人,勃勃生机,让人感觉万物复苏的喜悦。我们在上小学之前就已经学会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仿佛听到了那枝头上叽叽喳喳的小鸟吵闹个不停,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春天到来了”。向窗外遥遥望去,看到的却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远远看有草的绿意,走近了,却不知绿色躲到了哪里。那如同剪刀般的二月春风啊,吹得湖面微波粼粼,吹得杨柳飒飒作响,春色满园关不住,满心喜悦上心头。
夏天又悄然而至,不知不觉已经过了春天,来到了夏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意满满蔓延开来。日子飞快,快得就像手中的沙子,越想抓住,溜走的越快,转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塘中,月色满满,荷叶的碧绿衬着荷花的鲜艳,好一个夏日美景!
……
(三)深入的进行教学研究和古诗词校本教材的创作
目前有很多小学生不能够正确理解古诗词,很多教师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也是一笔带过。中华古诗词是中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明珠,它凝聚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也凝聚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古典的古代诗词,韵味非常隽永,很多优秀的诗人和词人,同时也具有极高的音乐修养、文学修养和政治修养。深入地进行教学研究,通过不断的实践就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当下是一个信息化发达的社会,很多流行的诗词可能会与流行音乐或者现代教学手法相结合都可以找到相关的素材,将这些歌曲和手法引入到课堂之内,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将流行文化和古典文化非常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学生的兴趣将会逐渐攀升,在跟唱学唱的过程中,把古诗词熟记于心,就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古诗词情感的理解和古诗词内容的理解。
教师可以不断地赋予古诗词新的生命,在创作歌曲,创作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加强科研教学的力度。古诗词改编的歌曲目前在社会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流行数量,而精通音律的音乐教师和语文教师之间进行配合,就可以把自身对于古诗词的理解进一步融入艺术创作之中,从而诞生一些新的作品,配合有趣的乐器演奏,可以诞生很多非常精妙的古诗词演唱、说唱、吟唱的教学案例。校本教材的编撰推进了古诗词教学研究的深度,也引发了教师在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的后续性思考。
参考文献
[1]刘佳锋.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J].黑河教育,2019(2).
[2]桑吉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解析[J].学周刊,2019(4).
[3]全淑珍.论小学古诗词赏析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8(33).
[4]张海嵘.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学周刊,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