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思政教育之实践教学创新研究①
2019-07-25陈静
陈静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挑战。“实践育人”的提出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推进和改革指明了方向。虽然,近年来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同时又面临着价值多元化、信息碎片化和网络依赖化三大困境。问题与困境的存在让“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创新已成为必然。改革教学模式,创设实践教学情境;改革教学方法,推进实践教学开展;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是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切实可行的创新措施。
[关 键 词]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101-03
一、时代背景
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的发言,在发言中,于扬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理念。2015年3月,马化腾再次提出了“互联网+”的建议。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于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進“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从此,“互联网+”成为社会各界甚至是学术界追捧的热词,社会各行业依托互联网平台,不断实现技术创新以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潮流。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总书记的指示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
二、“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创新之必要性
(一)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1.“实践育人”的提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的有效性最终还是要靠实践来检验,所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实践育人”,重视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教学,强调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教育部等七大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各高校要“充分认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再次明确指出:“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为“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推进和改革指明了方向。
2.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取得了不少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实践的传统,例如,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说:“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等,但在现实中,依然把实践教学看成是理论教学的附庸。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逐渐被教育界所认识,从理论教学的附庸转化为一种独立的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学形式。(2)对实践教学内涵的认识。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实践教学就等于社会实践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界逐渐认识到狭义实践教学的弊端,开始接受广义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内涵的扩展促进了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3.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办教育已经从恢复走向快速发展,成为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民办高校747所(含独立学院),占全国高校数的28.59%;民办高校在校生628.46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16.63%。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民办高校的实践教学同样得到了很大改观,然而,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相比,由于人力、财力、物力的不足,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总体质量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1)实践教学的学时难以得到保证。在理论教学的学时尚不充分、基本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实践教学的学时自然就很难兑现了。(2)为了丰富理论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扮演着“客串”的角色,依然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3)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基本以课堂内的观看视频、课堂讨论等为主,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则由于种种原因很难推行。(4)实践教学走过场的现象比较普遍,没有实现进行实践教学的初衷。不管是课堂内的实践教学还是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在学生参与度、教师投入度、领导重视度等方面都不能与理论教学等量齐观。
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问题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思政教育理论教学的进行,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质量,而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质量又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如何在“互联网+”的时代号角中、借着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之东风,顺势而为地推动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创新已提上日程。
(二)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面临困境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为8.02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968万人,较 2017年末增加3.8%,互联网普及率达57.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在上网人群的占比达98.3%。网络改变了我们的世界,网络尤其改变了青年人的世界。网络让大学生看到了纷繁复杂、五彩缤纷的世界,网络让大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信息、提升了能力,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网络也让大学生看到了世界的阴暗面,有的甚至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
1.价值多元化的困境
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信息不再局限于报纸、杂志、书籍等传统媒体,更多的是大量的网络新媒体,而网络新媒体中西方的网络强势话语权无疑为西方价值观的乘虚而入提供了便利。而且,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由、无门槛地获取这些信息,这就意味着多元化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可以随时随地无限制地进行。
2.信息碎片化的困境
互联网时代,铺天盖地的碎片化信息,正一步步弱化大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忙于接受而无暇深度思考;碎片化的信息正一步步侵蚀大学生的时间,使他们“忙忙碌碌”而无所作为。
3.网络依赖化的困境
2015年1月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显示:我国网民中60.2%的大专学历的网民对互联网具有依赖性,63.9%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对互联网具有依赖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大学生陷入了“机不离手、无网不欢”状态,打游戲、刷淘宝、刷朋友圈,使得大学校园乃至课堂上出现大量“低头族”。
三大困境是整个高校思政教育要面对的,更是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面对重重困境的“围追堵截”,传统实践教学已经“四面楚歌”。因此,对于自律性较差、理想信念淡化、“低头族”现象严重的民办高校来说,“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创新已成为必然。
三、“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创新之可行性
(一)改革教学模式,创设实践教学情境
现如今高校学生普遍存在上课不专心,“机不离手、手不离机”“低头”现象严重,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打开手机信息唾手可得的时代。教师的教学内容所包含的信息对学生吸引力不大,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改革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走进教学已成为必然。同时,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新的教学理念一致认为,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通过教师启发、引导,依靠学习者自身的积极努力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教育教学的积极践行者、探索者和创造者,也是主体。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交互关系,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在这样一个和谐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灵感的迸发、思维的灵活、实践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激发与释放,从而为实践教学的展开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二)改革教学方法,推进实践教学开展
民办高校的学生偏科严重、文化基础薄弱、技能特长比较明显,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希望改变自己,但是自律性差、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够。因此,对于理论性、政策性比较强的思政教学,学生就表现出不感兴趣、一脸茫然,甚至是冷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联系起来,如何化抽象为直观借助互联网的项目教学法显得很有必要。
项目教学法,顾名思义,是以项目为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而所谓项目指的是以实践性为特征的计划、设计、规划等。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其突出的作用不仅在于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对课程要求的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把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概论课为例,项目教学法可以将概论课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不再是“从教材到教材”,而是“从教材到生活、从生活再到教材”。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从实践中获取大量的相关材料,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教材、探究知识,进而提炼观点,形成结论。那么,大量的相关材料从哪里来?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世界里海量的信息为学生理解教材、探究知识,提供了充足的资料和广阔的观察视角,这些资料让教材里抽象的理论变生动,让教材里枯燥的数字变有趣,从而为观点的提炼,结论的形成提供了背景知识。“互联网+”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比如,在概论课第二章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项目教学“我心中的毛泽东”进行主题演讲、课堂讨论或者课堂展示。教师在下课前提前把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课下借助互联网查找伟人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或视频,在下节课的,学生可以依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课堂展示、课堂讨论或课堂演讲,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点评。如此,既能满足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又能培养学生的PPT制作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互联网+”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加强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使得实践教学不再仅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而成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协同并进共同育人的独立的教学形式。
(三)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育形式的创新。虚拟实践教学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支持,依托网络平台(如电脑、手机等),创设虚拟的实践教学场景或开展仿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将传统的实践教学完成的一种虚拟状态下的网络教学。
对于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在实践教学上的短板,虚拟实践教学可以借网络之便利,避开短板,在广阔的互联网世界中大显身手:(1)虚拟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电脑手机的普及和对网络的“热爱”,在不占用课时的情况下,将实践教学的任务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教师注重实践过程的指导和对实践结果的审核即可。(2)虚拟实践教学可以部分解决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遇到的难题,如资金投入不足、师资配备不足等。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今天,高校校园网络建设的完备加之学生电脑手机的拥有率,无疑为虚拟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
虚拟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虚拟体验”“网络调研”“网事研究”等。“虚拟体验”是指学生带着实践任务,在虚拟空间如网上博物馆、网上纪念馆等进行参观体验。“虚拟体验”虽然没有身临其境地去经历和感受来得真实,但是其在操作上的简单易行以及实施上的无障碍在某种意义上比现实中走马观花地参观更有效。例如,在教授概论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一章节时,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网上纪念馆”参观;在讲授概论课第八章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时间参观“中国虚拟博物馆”、“数字敦煌”等。“网络调研”主要要求学生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焦点事件,自拟题目进行网上调查或采用网站组织调查结果,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和评价,最终形成调研报告的一种虚拟实践形式。“‘网事研究”,是指学生借助网络资源,就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获取的大量材料的分析,形成具有独到见解的实践成果,并以数字化形式提交。在概论课教学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如中国的军队建设问题、环境问题、中美关系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调研难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通过“网络调研”“网事研究”搜集资料、形成观点简单易行。利用网络进行理论热点与现实问题的调查与评析,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对网络资料真伪的辨别力、对网络资料的理性分析能力、以及部分学生过分注重华而不實的虚拟表现形式而忽略了对调研问题的深度分析。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对实践过程的引导和实践结果的审核,以及对学生调研政治方向的把控,并且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网络只是一个实践平台对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才是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陆晓娟.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毛概”课中的应用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10).
[2]刘会强.虚拟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网络的深度融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1(5).
[3]董前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7.
[4]杨丽,杨薇,梁燕,等.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9).
[5]游敏惠,覃优军.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
编辑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