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人员对科研环境感知的实证研究

2019-07-25修新田

中国市场 2019年22期
关键词:感知高校

[摘 要]研究以福建省高校的科研人员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高校科研人员对科研环境感知构成因子,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环境感知水平,并据此,从加强科技创新发展物质环境建设、完善科技发展制度环境、培育和营造科技创新文化、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高校科技创新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进一步优化高校科研环境的参考下建议。

[关键词]科研环境;感知;高校

党十九大报告强调,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建立一个良好、适合科技创新的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2018年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要在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可以预见,改善和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将是中国推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路径。高校科研人员是中国科技人才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掌握高校科研人员对科技创新环境的感知情况,才能有效采取措施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从系统论角度来看,科研环境是对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类因素的总和,它包括科研硬环境和软环境。科研硬环境方面,比如,科研投入、设施、平台,科研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等;软环境方面,包括科研氛围、管理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等。由于科研环境的重要性,科研环境的有关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但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已有的学者主要通过简单的描述性统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方式对科研环境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也主要聚焦在留学归国人员、高端引进人才或科研机构团队负责人等,研究内容也主要倾向于总结现有科研环境存在的问题、影响要素等等。根据环境感知理论,人们头脑中对所处的外界环境形成的印象就是环境感知,受个体、情境、氛围的印象,不同人群对同一环境的感知都是不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不同人群对环境有不同的解释、判断和选择,因而也就会导致他们的行为、活动不同。目前,鲜有从高校科研人员的视角对科研环境感知做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以高校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因子探索法分析高校科研人员对科研环境感知构成因子,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环境感知水平,并据此提出进一步优化高校科研环境的参考下建议。

1数据获取与研究方法

1.1数据获取

本研究运用访谈式的问卷调查法获取高校科研人员对科研环境的总体感知信息。调查问卷内容根据科研环境定义,吸收已有专家的研究成果,初步设定物质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合作环境四个方面供38个题项,问卷回答项采取李克特量表5级制来表示,用1-5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中立”、 “同意”、“完全同意”。

问卷调查主要采用纸质调查方式进行,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间,笔者利用假期、工作调研的机会到福建省内若干所研究型、教学研究并重型高校实地调研,具体高校包括: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调查对象选取承担过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或研究团队成员。为了提升调研质量,研究在调研过程中尽量采取了问卷调查与座谈的方式获取信息,座谈形式包括集体访谈和个别访谈形式。座谈内容主要围绕 “当前科研环境的总体感觉?”、“科研环境不足与改进地方?”、“理想的科研环境是什么?”等主题展开,座谈结束后,请访谈人员填写调查问卷。先后共发放纸质问卷198份,发放纸质问卷全部回收并且有效。此外,还通过邮件、QQ即时通讯工具向省外高校科研人员获得有效网络问卷(问卷星)57份。因此,本课题共获得有效问卷255份。

1.2研究方法

一是因子分析法。研究主要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找出影响观测变量的因子数目和各因子与观测变量的关联度,剔除因子负荷低于0.5的题项;同时,采用最大方差法旋转因子,提取特征值较大(大于1)的公因子。二是多元回归分析法。为了得到高校科研人员对当前科研环境的感知水平,通过实证研究,将科研发展环境作为因变量,解释变量则为通过因子分析获得的维度,运用SPSS20.0分析軟件对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各维度对于科研环境的回归系数,进而确定各指标维度,最终得到当前高校科研人员对当前科研环境的感知水平。

2数据分析

2.1科研环境感知维度

根据科研环境的定义和内涵,参照国内外有关组织、科研机构、知名专家学者关于科研环境的有关论述,参照有关专家意见[1-5],初步设定物质、制度、文化和合作环境四个方面供33个题项,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剔除了3个不符合要求的题项,最终保留30题项。经测定,30题项的255份的调查问卷的KMO值为0.87,大于0.5;Bartlett球型检验统计量χ2=11490.0000,p<0.000,表明调查数据信息适合用因子分析。对30题项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见表1,共抽取4个公因子,各个公因子贡献率14---28%之间,可以解释的累计贡献率为80.739%。也就是说抽取的4大公因子能够比较好的解释以上30个因子。

从因子分析结果来看,基本与研究所设定的研究预期相符,这4个公因子命名为物质环境(F1)、制度环境(F2)、文化环境(F3)、合作环境(F4)。对提取公因子内在信度分析分析得到Cronbach's α=0.9112,远大于0.7的标准,表明量表信度很好。对每个公因子进行信度分析,得到公因子M1、M2、M3、M4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alpha)分别是0.972、0.893、0.866、0.904,均高于0.8,表明各个公因子内部一致性信度高。

根据上述分析,高校科研人员对科技发展环境感知维度主要为物质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合作环境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中,从方差贡献率来看,物质环境维度占比达27.308,表明物质环境是影响高校科研人员对科技发展环境感知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制度环境、合作环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的方差贡献率高达21.882,表明了制度对高校科研发展的重要性,也证明了科研发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重要性。文化环境方差贡献率最低为14.667,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环境不重要,从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经验来看,科技创新文化的营建,对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的影响是深远的,目前文化环境未能成为影响高校科研人员对科技发展环境感知的重要因素,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目前,我国科技文化环境营建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还没有对我国的科技创新,特别是对科技创新主体的价值观的构建作用还没有实现,使得我国科研人员对该因素的感知感不强。

据此,高校科研人员对科技发展环境的感知水平状况,可以用模型表达为:

M=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其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四个维度的系数或权重。

2.2科研发展环境实证分析

对调查问卷获取的数据,运用SPSS20.0分析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四个维度的高校科研人员对科技发展环境感知的回归系数,分别是?=0.266、β=0.243、γ=0.176、δ=0.198,各

为获得四个维度因子的回归系数的权重,对标准化后的回归系数采用维度-总体的方式进行归一化处理,用公式表示为:

同理,将上述方法运用到四个维度中去,假设这四个维度为因变量,每个维度的衡量指标为自变量,运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的分析方法,获得各测算指标相对于每个维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后,再采用指标-维度的方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每个测量指标对于各自对应指标—维度的权重。则指标-总体的权重通过指标—维度的权重乘以维度—总体权重计算得到。

则有各维度的得分公式为:Mi=错误!未找到引用源。˙dj

科技发展环境感知的得分计算公式可以转为: M=错误!未找到引用源。˙Mi

其中:Mi为高校科研人员对科技发展环境感知第i个维度的得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第j个指标在第i个维度上的权重;dj为第j个测算指标的得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第i个维度在总体科技发展环境感知中的权重。运用SPSS20.0对获得的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取各测量指标均值基础上,运用上述计算公式获得高校科研人员对科技发展环境的感知(表3)。根据表3,高校科研人员对科技发展环境感知四大维度物质环境维度、制度环境维度、文化环境维度、合作环境维度的得分分别是4.342、4.061、3.859、4.007,各维度的权重得分是1.368、1.194、0.702、0.833,总体感知得分为4.097,可见,从实证分析的各维度的贡献量来看,高校科研人员对科技发展环境的实际感知情况和各维度相对重要性总体一致,各维度按贡献量排名仍是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合作环境、文化环境维度。从总体感知得分来看,4.097分介于4分至5分之间,属于良好水平,也表明近年来,我国对科技创新不断重视,发展科技环境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让科研人员对当前科技发展环境有良好的感知,但4.097的总体感知得分,离好(4.5分)至很好(5分)还是有一定差距,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我国科技发展环境十分重要也很迫切。

3 对策建议

3.1 继续巩固高校科技发展物质环境

从实证研究分析来看,高校科研人员对当前科技发展环境感知中,物质环境维度是第一位因子,实际满意度也是最高的。表明,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建设,高校科研硬环境有很大的提升,让高校科研人员有很好的获得感。良好的硬件条件是高校开展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当前,高校科技发展物质条件有很大改善,但仍需要继续在已有基础上,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进一步加强科技发展物质环境建设。一是要建立多元的高校科技创新投入机制。除了加强国家财政的科技创新稳定资金投入外,还要积极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投入科技发展的硬件设施建设中。二要加大对科技平台建设保障支持力度,要充分利用国家有关补助、贴息、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发挥市场投融资机制作用,建立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运行经费的持续稳定投入机制。

3.2进一步完善高校科技发展制度环境

从实证研究来看,高校科研人员对校科技发展制度环境维度下的以下四个测试指标:科技项目竞争机制、知识产权制度、科研项目管理服务制度、科技绩效评价制度等感知度不高(均未超过4分)。要重点围绕这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高校科技发展制度环境体系建设。一是围绕实现科技创新项目资金分配更具有科学、合理性,更公平、高效的目标,建立起公平、有效、透明的科技项目竞争机制。二是建立起完善的贯穿于科技创新管理和创新活动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制度,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为知识产权的能力。三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研人员扩大自主权和“放管服”的科研管理改革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服务制度,并进一步提高科研管理行政服务水平和效率,让科研人员能够从繁琐的科研项目管理的事物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潜心研究。四是建立起以结果为导向的科学、合理、公正的科技绩效评价制度,激发广大高校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3.3大力培育和营造科技创新文化

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高校科技创新文化环境总体感知维度是四个维度中最低的;测算指标角度来看,全社会重科技创新活动情况;鼓励科技创新、追求科技创新氛围;是否宽容科技创新失败等测算指标的实际感知度又是所有测算指标中最低的3个测算指标。为此,要按十九大倡导创新文化的要求,应着力从社会观念、发展氛围、外部环境等方面,大力培育和营造科技创新文化。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营造的组织氛围能够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勇于创新;二是建立的体制和机制能让科技创新人才有自主、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能够在全社会中形成宽容科技创新失败的宽松环境。

3.4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合作环境维度方面,建立对外交流、合作的机制、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与渠道等2个测算指标感知度低,因此,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机制建设是重点。一是要以国家“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为契机,发挥高校科技资源优势,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大学等开展科技创新长期有效合作新机制。二是建立开展国内外智力引进和科技交流机制。通过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通过派出学习、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并大力鼓励建立相应的智力引进示范基地。三是建立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前沿领域项目合作运行机制。围绕国家重大发展需求,在已有合作基础上,重点加强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业技术、先进能源技术等科技前沿领域项目建立合作共赢运行机制。

3.5加强高校科技创新组织领导

高校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改善高校科技发展环境是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建议全国层面可以成立高校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协调部署全国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统筹全国高校科技资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组织保障。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要不断强化科技意识,自觉将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强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科技工作的领导,加强行业指导,健全科技管理机构,提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善超.科研环境对基础研究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03.

[2]姜夕泉,孙苏阳.影响农业科研院所的环境因素评析及优化要点[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5):56-61.

[3]赖继年.留学回国人员对科研环境的认知调查及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1(11):119-125.

[4]张弛,李冬梅等.新型科研环境下科研院所引智安全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4

(12):198-199.

[5]赵康.协同科研环境下我国科研人员的信息交流行為及差异性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6(6):91-98.

[作者简介]修新田(1983-),男,福建龙岩人,福建农林大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科研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感知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三步导读法:让语文教学“大道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