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分析
2019-07-25孔洁
孔洁
摘 要: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并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进行分析,最终提出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遇到的问题的相应对策,旨在为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有所帮助。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土地流转;土地资源规划
近年来,我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改变农村的经济产业结构,强化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了政府的重点工作内容,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推行是紧跟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实际举措,能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创造经济效益。
一、乡村振兴中农村土地流转意义
1.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土地是乡村拥有的主要资源之一,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下推行农村土地流转是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在政策中农村的土地实行家庭承包制,将土地资源分配到个人,提升了农民的耕种积极性,完成了土地资源的第一步配置。就现代社会发展来看,现有农村土地的耕种较为零散,难以实施大面积的种植用地规划,推行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可以在原有良好土地基础上进行土地资源的整合,并通过结合当地环境等特点,进行土地资源的大规模规划利用,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2.农村人口合理配置
乡村是连接自然与城镇的重要媒介点,实现乡村振兴可以令城乡互相促进,互相帮助,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人类活动空间。推行土地流转机制后,实现了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增加了农村土地产生的经济效益,改善了农户的收入,同时解放了农村土地耕种时需要的劳动力,农村青壮年有机会去城市务工,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可吸引大批的青壮年回归农村建设,形成劳动力的“双向流动”。
二、乡村振兴中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1.土地流转农户思想观念落后
农户祖祖辈辈扎根于农村土地中,对土地的重视极高,他们将土地资源视为提供温饱的重要工具,农户在中国的发展和建设中经历了土地的四次改革,最终在家庭承包制的土地改革中使用土地进行个人耕种。因此他们被土地带来的经济所影响,将土地作为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推行农村土地流转之后农户转移了对土地的经营权,导致了农户认为自己将不再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在认知上产生了偏差,影响了机制的推行进程。
2.对流转土地资源缺乏合理规划
实现土地经营权的转移是推行该机制的第一步,进行合理的土地规划就是完成农村土地流转的第二步,也是直接关系农村土地流转经济效益产生的重要步骤。据调查,我国目前已流转的农村土地有一部分未产生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其大部分原因是土地流转的规划缺乏合理性,进而出现对该土地的利用不见成效的状况。流转土地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必须符合当地的环境气候和市场农作物需要的种类并结合土地流转的具体和规范性流程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计划。
3.土地流转程序规范性不足
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的重点是对农户进行观念上的转变,通过与农户进行具体协商,进行土地经营权的转移。目前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推行之所以遇到阻碍,与土地流转的程序规范性不足也不无关系,在现有的农村土地流转程序调查中发现,农村土地流转的人物主要是熟人和亲戚朋友,因此当涉及到土地流转的相关协议的签订时,往往采取口头协议的方式,这种不规范的土地流转协议降低了其他农户对农村土地流转的信任度,不利于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推行。
4.流转土地未形成区域化
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行的概念是将零碎分散的个人土地进行整合,继而合理规划土地耕种,最终产生效益。就目前的农村土地流转情况来看,流转的土地仍表现为覆盖面积较小,未形成区域化,影响了流转土地资源的耕种规划。流转土地形成整体化能节省土地耕种机械的投入节省成本,进而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流转的土地规模不大,就难以实现农村土地的市场价值,还会造成农村土地的区域化定价现象,在农户和承包人之间产生租金或承包费的争议。
三、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具体措施
1.修正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偏差
要想让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顺利推进,首先要在农村土地的所有者——农户开始,修正农户对农村土地流转产生的认知偏差,才能让农村土地流转迈出第一步。我国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态度是支持但不强制,因此农户在土地上拥有绝对的自主性,不受恶势力的胁迫。因此为实现农村土地的流转,农户的思想工作是不可规避的。从以下三点提出修正农户对农村土地流转产生的认识偏差的建议,第一,开展具体的农村土地流转会议,召集农户参与,为农户重点介绍农村土地流转的类型、意义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其中强调农村土地流转流程的规范性,让农户对参加土地流转的土地保有足够的安全感,明确土地流转中对土地签订的协议转移的是土地的经营权而非所有权;第二,实行具体的保护农户土地经济权益的政策,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在農户心中明确农村的土地流转机制是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户对土地的家庭承包权的基础上进行的土地合理利用;第三,组建农村土地流转流程监督小组,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和承包商要按照规定的程序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提升农村土地流转的公正性。
2.合理规划农村土地流转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土地流转的本质是将零散的而土地整合起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从而完成土地生产自动化,产生经济效益。但是通过上文对农村中土地流转的现象来看,部分流转土地缺乏合理规划,难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从以下三个阶段提出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规划和监管的相关建议,第一,在实施土地流转工作前。在这个阶段,应该加强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承包人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并监管农村流转土地的数量,保证农村土地在流转之后依旧能生产满足当地粮食需要的粮食产量,防止土地流转对农户和当地经济产生不良影响;第二,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监管力度,要从地方各级政府的人员思想上和行为上着手,避免出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传达上产生偏差,保证农村土地流转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进行,表明我国在该机制推行中的严谨性,提升政府公信力,让百姓有所依靠;第三,在农村土地流转手续签订之后。签订农村土地流转手续之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流转土地的具体规划和使用环节,这一环节是决定流转土地是否能创造预期中经济效益的根本,限定承包农村流转土地的承包人在土地的经营权允许的范围内对土地进行经济活动,从而延长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链条,合理规划农村土地的流转。
3.规范土地流转程序
乡村振兴下农村土地流转程序的不规范不仅会在农户和承包人之间产生纠纷,还导致了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行遇到困难的现状。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加强对具体流程的规范,是保证农村土地流转长期有序进行的必要保证。以下通过三点提出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程序的相关建议,第一,构建公益性农村土地法律咨询帮扶机构。这种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为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农户提供咨询和法律援助,农户可以向该机构咨询农村土地流转的具体流程,同时还可以将农村土地流转中遇到的不公正的处理向该机构进行反应,该机构以公平的处理方式对不符合农村土地流转流程的行为进行纠正,从而达到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目的;第二,实行农村土地流转的资格备案,规定农村流转土地的承包人在承包前到指定机构进行农村流转土地承包的备案,机构向其下发农村流转土地规范,并配套下发其与农户签订的空白土地流转协议,一式四份,规范签订协议序的标准性,并在签订协议后将其中一份移给该机构,形成流转土地协议的具体内容备案,最大程度上监督农村流转土地程序的规范性,为农户和承包人提供法律保障。
4.扩大土地流转连接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流转土地较为分散化的问题是阻碍农村流转土地产生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参与流转的农村土地在覆盖范围上难以形成规模,提升了对流转土地规划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对流转土地的前期成本,造成了农村流转土地的耕种和收获等流程难以形成自动化链条,降低了生产效率的状况。建议构建交易平台改善农村流转土地分散化现状。建立高标准,统一化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农村土地流转的分散化是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与不参与土地流轉的农户的土地互相掺杂造成的,建立这种交易市场,不仅能为农户提供公平开放的农村流转土地交易平台,还对未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交易平台具有消息传递的及时性,因此可以用农村流转土地创造的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土地流转机制中来,以此完整流转土地区域。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推行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农村土地的流转是在农户意愿高度自主化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能解放农村劳动力,还能创造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提高农村人口的幸福指数,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黄丽敏.农村土地流转与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相互促进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9,39(07):175-176.
[2]张红云.农村土地流转相关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6):188+252.
[3]陈忠明,姜会明.从耕者有其田到耕者耕其田——基于土地承包权的流转[J].新疆社会科学,2019(01):35-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