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泛娱乐化”侵蚀精神家园
2019-07-25
人民论坛 2019年20期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整个社会进入了全新的“媒介化”阶段,“网络泛娱乐”现象随之而生。一个重要表现是,信息娱乐化和娱乐产业化随之扩充,娱乐性、虚拟性、碎片化、媚俗化等因素,无孔不入地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活中,一些现象令人侧目:当红艺人的“官宣”婚讯竟然引起轩然大波,导致微博因用户接入过量而瘫痪;号称“国民老公”的富二代给宠物狗配带一只价格不菲的苹果手表、晒出与兔女郎的合照,竟然赢得一片欢呼叫好;各类购物APP上网红主播的倾情推荐,“打折”活动应接不暇……一些人似乎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不思进取、“今朝有酒今朝醉”,沉溺于感官的刺激与激情。我们不禁唏嘘:难道“网络泛娱乐”真能使人“娱乐至死”?
早在20世纪后半叶,针对电视媒体异军突起对人们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爾·波兹曼就提出了“娱乐至死”的著名观点。那么,新媒体时代,“网络泛娱乐”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它对社会人文主义传统和精神将造成怎样的冲击?如何通过制度构建、精神引领、宣传思想工作治理媒介危机,让娱乐回归娱乐本身,而不成为“泛娱乐”的附庸?本期人民论坛邀请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度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