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基层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及其推进对策
2019-07-25古丽仙·比斯尔
【摘 要】 基层民族团结教育是针对基层全体居民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基层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的重要途径。基层民族团结教育具有特定的教育主体,客体及教育价值。本文首先对民族团结教育等核心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新疆基层民族团结教育主要内容,并从从内容、机制、态度、形式、队伍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基层民族团结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新疆 基层 民族团结教育
绪 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责任。新疆作为我国典型的多民族地区,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决定着它的重要性及复杂性。各个民族的团结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还关系到全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完成。因此,党中央和新疆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新疆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近几年来,恐怖事件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破坏了稳定的社会局面。加强新疆基层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对疆社会稳定和谐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新疆基层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可以进一步加强群众对我国优惠便民政策的了解,丰富他们的民族团结知识,让他们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基层各族人民交往、联系,从而可以消除各民族之间的隔阂。随着各种分裂思想不断的进入新疆,更必要在基层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因为民族团结教育可以让群众看清楚分裂势力的真实目的,抵御分裂思想的进入,从而可以实现新疆基层的稳定。
一 民族团结教育的概述
(一)民族团结教育的含义
1 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从广义上讲是一种教育实践的活动,包括加强民族团结意识,丰富民族团结知识,引导公民形成科学的民族团结行为的一切活动。从狭义上讲,即指民族团结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旨在加强民族团结意识,丰富其民族团结知识,形成合理民族团结的行为[1]。
2 基层民族团结教育
基层民族团结教育是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团结教育在基层地区的具体实践。它以基层各族群众为教育对象,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学习民族理论,掌握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团结知识,建立民族团结意识,履行维护民族团结义务,加强维护民族团结责任的教育[2]。
(二)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
民族团结教育目标是实现各个民族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思想统一,行为自觉,加强各族群众更广泛的去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同时在不同文化的交融中,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产生统一的文化归属,并且促进各民族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避免民族分裂主义的滋生和传播。更重要的是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及民族政策的理解与运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平等相处,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为实现稳定社会的创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任务
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的优惠便民政策,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宣全重要会议精神,让各族群众进一步了解各项优惠便民政策,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各方面的扶持和关怀。注重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各族人民对民族分裂思想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抵抗力,始终与“三股势力”作斗争。积极认真的态度,经常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形成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局面。
二、基层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意义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国家安全、祖国统一都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密切相关。习近平书记指出:民族团结问题对新疆而言是最难,最长远的问题[3]。新疆没有各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更不会有经济发展。这让我们认识到在新疆民族团结的极端重要性。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式各样的思想也渗透到人民群众,危害民族大团结的因素和国内分裂势力,以及国外的疆独分子对我国的分化活动仍然存在。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在新疆基层地区,严重破坏了基层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社会恐慌。种种严峻形势表明了新疆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性。
(一)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如果各个民族互相团结,密切往来,必然安定和谐,否则,必然四分五裂。虽然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但是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加上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不同等原因影响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产生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國内外分裂势力利用民族之间的这些隔阂,试图破坏各民族团结,从而达到分裂目的。所以在新疆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各族群众进一步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有利于消除民族摩擦,拉近各民族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加强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有利于群众树立正确的民族团结意识
对新疆而言民族问题是最难,最长久的问题。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它跟民族历史,宗教信仰密切相关。因此在新疆基层开展民族历史教育有利益群众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让群众进一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让他们明白没有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不会有美好稳定的生活,更不会有经济的发展。只要各民族相互团结、相互帮助、相互努力、我们生活才会越来越好,社会才会和谐稳定。通过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可以提高群众民族意识,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让广大群众清楚地知晓今天的幸福生活源自与党的好政策,要把个人矛盾和群体矛盾正确区分,树立正确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有利于应对分化势力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但近几年来暴力恐怖分子通过过各种手段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利用少数民族群众思想朴实,打着所谓的宗教旗帜不断的鼓吹圣战,煽动民族仇恨,试图破坏我国民族大团结,更是妄图把新疆从祖国母亲的怀抱里分裂出去,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恐慌,严重影响了稳定和谐社会,破坏了正常的经济发展秩序,影响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所以新疆要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让广大群众清楚的知晓今天的幸福生活源自于党的好政策。通过教育,思想引导,一次次地加深了解,增强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抵御分裂思想的自觉性。
(四)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
社会的稳定离不开基层的稳定,基层地区是社会最基础的部分,基层各族群众是否团结、是否和谐,直接联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由于基层群众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并且思想僵化,所以很容易产生一些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稳定和和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加强基层各族人民的民族团结教育,使各族人民能够和睦地相处在一起,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能够长久地稳定和发展下去。
三、新疆基层民族团结教育主要内容
新疆基层民族团结教育的对象
1 农牧民的民族团结教育
各个乡村干部和“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通过广泛进行民族团结宣讲,结合当前形势,强化了农牧民的民族团结意识,让村民意识到“没有团结稳定,何来的发展”的道理,加强农牧民对民族分裂主义性质和危害的认识,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认识党和国家的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他们对国家的感恩之心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2 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
学校作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阵地,除在学校开设有关民族团结的专门课程外,还通过校园广播站台中开设“民族常识”,组织学生们观看民族团结教育影片等方式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中,丰富了青少年民族团结知识,加强了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感。
3 宗教人士的教育
各地州、县、市、乡村工作组坚持与爱国宗教人士沟通,常联系。在沟通过程中相互听取意见,相互了解对方的思想,还组织爱国宗教人士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讲,让他们参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培训,使宗教人士增强民族团结知识。
四、推进新疆基层民族团结教育路径
新疆基层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机制、态度、形式、队伍建设。促进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使各族人民群众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便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一)内容:以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为正面导向,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真实性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理论知识教育是很重要,但理论知识往往偏向于抽象,基层各族群众难以理解,吸收,所以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要和现实相结合,以人民群众容易了解的形式来开展。所以基层民族团结教育要充分利用民族团结典型事迹和民族团结优秀人员的榜样性作用,把有名民族团结优秀人员和组织请到基层,邀请他们讲述自己感人的民族团结故事,用事迹例子感动群众,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还要按时更新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要把时代的需求相结合、与现实相结合、以群众生活相结合,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真实性,充分发挥榜样性作用,吸引群众,提高群众参加民族团结教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育效率。
(二)机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
基层要建立长期性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工作机制,不仅在民族团结教育月,恐怖事件多发生的时间段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以外,还可以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同时也可以利用各种节日组织举行文艺晚会,在晚会中演一个民族团结小品等方式来间接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等,在教育过程中要建立领导统一指挥,各个乡政府、村委会分层管理的工作机制。为了保障民族团结教育长期性开展,政府在资金予以支持,解决金钱欠缺问题。进一步完善民族团结教育考核制度,监督教育开展过程,实现民族团结教育长期性开展。
(三)态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改变思维误区
无论是基层党支部书记还是乡,镇,街道办领导都不够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都没有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当做一项与发展规划同等重要的工作来抓。这种局面首先要表明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改变工作思维误区,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全局规划之中。其次是建立乡,镇,街道办领导监督,支部书记负总责制。明确工作划分,清晰工作责任,对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失职进行切实的处罚,使相关工作责任人从意识上不敢轻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继而逐渐改变工作现状,同时也要提高各族群众对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考核他们参加教育,逃避教育的相应惩罚。
(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基层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按照教育对象的不同,可以用不同方式开展,按照教育对象的特点,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找出符合他们的教育方法,比如对在校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可以跟教材相结合,举行民族团结运动会、民族团结演讲比赛等方式开展,对基层岁数较大的中年人的民族团结教育可以把民族团结宣传扩大到报纸,小册子上去,也可以放一部民族团结电影等方式开展团结教育,对基层年轻人的民族团结教育要充分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因為他们平时出去打工,很少能参加乡政府组织的民族团结教育宣讲活动,所以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来传播民族团结教育,使他们可以通过这些新媒体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民族团结教育相关的信息。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使民族团结知识得以广泛传播与普及。
(五) 队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教育者队伍建设
基层需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者队伍的素质,对民族团结教育者进行继续教育,完善考核制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教育者队伍的水平。加强教育培训的力度,要对教育者进行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培训,要充分分析教育者自身的特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实际措施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民族团结教育者自身的思想素质。除了做各种教育培训以外,还应该把参加教育培训情况作为教育者年末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根据培训的实际情况,评价等级做为教育者普升职称和工资等级的依据,提高教育效能,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队伍的水平。
结 论
生活在新疆的各族人民早已认识到,新疆的和谐稳定,离不开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近几年来我们美丽的新疆被一些极其可恶的“三股势力”和“恐怖分子”所打破了安宁,他们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和不堪的行为扰乱着我们和谐的生活。新疆的各族群众都希望过着安定和谐的生活,只要各民族团结,社会才会和谐,社会和谐,经济才会得到发展。新疆社会稳定和谐离不开基层的稳定,如果基层各民族群众不团结,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要做好基层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不断的创新民族团结教育的方式方法、建立长期性工作机制、不断的完善考核制度,促进各民族之间交流交往交融。只有真正实现民族团结,才可以实现生活在新疆的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以便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注 释】
[1] 刘瑜.我国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特点[J].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5
[2] 张悦.乌鲁木齐市社区民族团结教育研究[J]新疆大学, 2012
[3] 光明日報.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 2017.1.1
【参考文献】
[1] 刘勋昌.我国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探析[J].前沿,2010(6)
[2] 王华敏,李家富.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3] 李崇,云泽人.当前我国民族院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族论坛,2011(9)
[4] 高红.新课改下屮学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教书育人,2011
[5] 李聪.有关中国民族团结教育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1(2)
[6] 孙普,何慧星.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依据及其职能[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
[7] 徐建军,陈迎明,欧旭理.在教育和实践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2011(2)
[8] 周达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J].大家谈,2012(9)
[9] 牛燕军.当前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8)
[10] 于潜驰,杨凝晖.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2(11)
[11] 卢守亭.新世纪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 87 篇学术论文的文献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 1 期
[12] 段锡民,陈晓娜.让民族团结教育从课堂走进生活[J].中国民族教育,2013
[13] 茹克娅·阿不都艾尼.新疆高职院校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2013
[14] 李晨菁.新疆民族团结教育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2015 (03) 492
[15] 吴莹.新疆基层民族团结教育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2015 (02)
[16] 孔令娟.新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民族团结教育途径探索[J].2016
[17] 雷凯.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喀什大学,2016
[18] 颉欢.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1
[19] 陈军.高等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
作者简介:古丽仙·比斯尔 (女 新疆乌鲁木齐 1970年10月25日)新疆社会科学院 民族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