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雕刻的艺术特征分析
2019-07-25丛东云
丛东云
摘 要:自古以来,红木便因为质地细腻、具有良好的物理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成为了高档家具和木雕艺术作品的首选材料,其被誉为永恒的经典,被世人用静穆雍容进行赞美,而红木雕刻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高端的品质和无法比拟的韵味,在传统工艺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红木雕刻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拥有较高的市场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红木雕刻的发展历史;然后总结了红木雕刻常见手法;最后分析了红木雕刻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红木雕刻 艺术特征 分析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开展追求精神需求方面的满足。而红木雕刻作品的存在恰好满足了广大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红木色泽红润、具有较高的品质,再加上我国红木资源稀缺,从而受到了万千收藏者的青睐,推动了我国红木雕刻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一、红木雕刻发展历史分析
我国的红木雕刻起源较早,其在自身独有的基础和文化背景上通过历代传人的不懈努力和传承,逐渐发展成为一类优秀的艺术和工艺品。我国红木雕刻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但是后来因为战乱,雕刻意识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直到发展至明清时代,红木雕刻艺术来达到了最高峰,此时红木雕刻的价格并不高昂,因此不管是贫穷的人家,还是大户人家,家中必然都可以看到红木雕刻的装饰品,在大街小巷中,红木雕刻作品也随处可见。在清明时期,红木雕刻作品不管是其选择的题材还是雕刻的图案均非常丰富,这些作品精巧细腻,栩栩如生,每一个作品均展现了雕刻者精湛的技艺,彰显了我国雕刻艺术的独特魅力。自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进口了大量的红木并将其制作成家具进行销售,红木雕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国已经将红木雕刻艺术纳入了传统文化重要组成中,为了进一步加大红木雕刻艺术的保护和传承,相关部门陆续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政策,极大地推动了红木雕刻的发展[1]。
二、红木雕刻常见手法分析
传统的红木雕刻主要指的是借助锋利的雕刻工具在红木上开展凿、剔、刻、削、铲、划等加工方法。按照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流派,红木雕刻的手法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可以分为以下类型:(1)按照地域的差异,我国有四大名雕场地,分别是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漆木雕、浙江的东阳木雕以及福建龙眼木雕。(2)按照功能的差异,有可以分为木偶艺术、艺术造像、根雕、木雕等。(3)根据雕刻技法的差异又可以划分为圆雕、透雕、浮雕、镶嵌雕、线雕等。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类新型的雕刻工具不断涌现,从而简化了传统复杂的雕刻技法,从整体上分析可以将其分为浮雕与圆雕两类。
(一)浮雕。其中浮雕也可以被称为剔地雕,简而言之即犹如在平面上去除一部分。浮雕根据其雕刻的图案去留又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阳刻和阴刻,在雕刻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是阳刻。浮雕主要是在二维平面上,简单地辅助深浅雕刻来获得具有分明层次效果的雕刻技术,浮雕以画为辅,以线为主,由于操作简單,被广泛运用在红木雕刻中,实用价值巨大。相比于其他的雕刻手法,浮雕的装饰作用远远超过其他雕刻手法。纵观传统的木雕作品,浮雕大多应用在照壁、橱窗、桌凳装饰上,目前已经被应用在室内装饰和环境点缀上。浮雕又可以划分成浅浮雕和深浮雕两种。其中浅浮雕指的是雕刻的花纹稍微凸出平面,雕刻的深度通常由雕刻面积确定,为2~8mm之间,为了将不同层次关系保留在不同平面上,常常需要采用刻划、立位起伏等手法。深浮雕又常常被称为高浮雕,其比例小于浅浮雕,同样是立体画面的压缩,依然无固定深度,但是具有深度感和丰富层次,通过各个层次叠,前后压缩的方式来表现主次和顺序,从而获得多层次的艺术效果[2]。
(二)圆雕。圆雕属于一类完全立体的雕刻手法,因此其拥有三维空间感,能够从前后左右上五个方向对作品进行欣赏。每个角度均拥有完美的形式感,因此圆雕作品通常是单独摆放的,圆雕对红木原材料具有一定要求,通常为规律的圆柱体或者立方体。根据造型的差异圆雕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浑然一体的圆雕,这类圆雕属于个体,是根据红木自身的特性雕刻而来,因此造型简单且直接。另一类则是半圆雕。这类雕刻手法虚实结合,赋予了作品空灵变化,能够带给观赏者飘飘欲仙的感觉,主要被运用在建筑木雕中,如垂花、撑拱等。
三、红木雕刻的艺术特征分析
红木便因为质地细腻、具有良好的物理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在配上工匠的精湛的雕刻技艺,最终便能够雕刻出栩栩如生、浑然大气的木雕作品,纵观当前我国红木雕刻作品,归纳起来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艺术特征:
(一)技法简练,彰显神韵。我国红木雕刻不管是在构思造型方面还是在雕刻刀法方面均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但是绝大部分作品的造型简洁生动,而有些作品则大胆设想,敢于创新。例如:在雕刻人物并没有仅仅局限在人物五官表情的雕刻,也不局限在注重人体各个身体部位的比例上,重点放在了刻画任务的动态,从而达到以物传神的目的,让观看者感受到作品造型明快、质朴等特征。不仅如此,红木雕刻作品中还在具体的形象中融入了抽象的因素,赋予了整个作品生命力,彰显作品的幽默和活跃。因此归纳起来,红木作品的整体感觉为:简约且浑厚,富含意蕴,详略适当,能够让观赏者在观赏的同时产生无限的遐想[3]。
(二)线条应用极致。纵观我国传统艺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表达形式便是以线造型。而对红木雕刻作品来讲,其主要具有简洁写意的艺术特征,即很少讲究作品的体积感和逼真感,绝部分作品均应用了层次分明、虚实结合的线条,这些线条构成了雕刻作品的表现语言,而这些应用的线条又或多或少会受到传统绘画表达方式的影响。因此在红木作品雕刻过程中,不管是人物、动物,还是花卉和草木,全部都通过构图绘画的形式将各种线条组合到一起。红木雕刻作品中的线条优美,打破了传统造型比例的束缚,通过简洁、干练的模式赋予了红木雕刻作品特有的美感。
(三)造型新颖,手法灵活。我国大部分红木雕刻作品,不管是在建筑装饰中还是在家具装饰中,均呈现出了雕刻者巧妙的造型构思,在选材方面既灵活又讲究。在雕刻红木作品过程中,将各种技法揉合在一起,因此红木雕刻作品的构图非常新颖,选择雕刻的题材也丰富。充分展现了广大工匠人不被理性约束的浪漫情怀。红木雕刻作为民间艺术中重要的艺术艺术,其艺术价值独特,当面对雕刻题材,在塑造作品的形象时,工匠们通常借助作品来抒发自身内心的情感,赋予作品艺术内涵,彰显民间艺术的情趣。因此红木雕刻因其深厚的艺术内涵,在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和创新后,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表现形式上均更加丰富,充分展现了工匠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想象力[4]。
四、小结
综上所述,红木雕刻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当前积极倡导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喜爱红木雕刻。红木雕刻不仅蕴藏浓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承载着无数中华儿女的记忆,要想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红木雕刻艺术,便需要深入挖掘其艺术特征,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将红木雕刻艺术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石太兵.红木艺术品的收藏探究[J].科技视界,2015(05):386.
[2] 姜国圣.红木雕刻的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探析[J].大众文艺,2016(23):52.
[3] 宗玉华.红木雕刻的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探析[J].大众文艺,2014(16):75.
[4] 王金智.浅析红木雕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6,29(10):163.